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出生或就医于29个协作单位存活的早产儿2684例,胎龄小于37周,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两组:研究开始前1年内出生和研究后出生的家长不愿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常规育儿组(常规组),研究开始后出生的家长积极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婴儿数目相近.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结果]两组孕母并发症、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比例、单胎和多胎的比例、胎内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阿氏评分、生后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轻重比例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9.4‰(13/1 390),常规组为35.5‰(46/129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结论]指导父母对早产儿出院后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李薇  黄燕  叶如霞  吴康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11-3413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发育及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探讨降低脑瘫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36名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61例和对照组75例,干预组在纠正胎龄满40周后做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评分<35分者建议在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配合运用导平、脑循环治疗仪等);评分≥35分者给家长发放指导手册,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在随访中根据神经测评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定期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在本院儿保门诊接受常规育儿指导。所有婴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运动检查。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在8月龄、12月龄时CDCC智测结果得分干预组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干预组有1例脑瘫,对照组有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减少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8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家长参与早期干预的为干预组(40例);家长未参与早期干预的为对照组(41例)。干预组在NICU住院期间进行发育支持护理,在出院前一周进行刺激训练、肢体运动训练并教会家长;出院后每周 1次电话随访指导;家长参与科室微信群及早产儿家长学校获取干预指导。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出院并做随访。评估两组在纠正胎龄44周时的体格发育和全身运动(GMs)。结果 两组在纠正胎龄44周时的体重、身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正常扭动运动共33例,对照组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调扭动运动(PR)干预组为5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同步扭动运动(CS)干预组为2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ICU住院期间开始早期干预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凡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不论胎龄大小,成熟度如何,均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不满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小于胎龄儿.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于100O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我国曾于1986~1987年对全国29省市自治区1843284名新生儿进行了调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63.9‰,其中早产儿占44.1%,足月及过期产小于胎龄儿占55.9%.极低出生体重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7.4%.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为100‰)我国的发生率偏低,尤其是早产儿相对更低,发达国家早产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2/3,且体重小于1000g者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类型及并发症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 为临床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35例脑瘫早产儿进行脑瘫分型、智力测定、语言评估、眼科学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及脑电图检查等, 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各类并发症共计284个, 平均每例患儿合并并发症(2.10±1.33)个。2)<32周组脑瘫构成比、痉挛型四肢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癫痫发生率及并发症个数均明显高于32~33周组和/或34~36周组。3)<1 500 g组脑瘫构成比、痉挛型四肢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癫痫发生率及并发症个数均明显高1 500~2 499 g组和/或≥2 500 g组。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痉挛型四肢瘫的发生率较高, 合并症发生率增加。降低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是减少脑瘫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将体重小于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别随机分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组(观察组)及早产儿配方喂养组(对照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和出生后4天、10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1观察组胎便排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2),自主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27),生后4天及10天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早产儿配方喂养相比,早期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生长发育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出生并在生后12 h内入住新生儿科的极低体质量早产儿15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口腔运动干预,1次/d直至早产儿停止管饲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情况、体质量增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34.36±1.31)周、过渡时间(9.84±4.55)d,低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36.07±1.47)周、过渡时间(13.26±6.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2.248、P=0.0016、0.024)。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5.78±3.26)ml/min,高于对照组(3.46±2.1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4,P=0.027);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2 012.74±198.65)g、出院体质量(2 134.58±197.65)g,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质量(1 893.28±187.41)g、出院体质量(2 004.26±188.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4、2.035,P=0.013、0.041);观察组早产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95%),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5,P=0.032)。结论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提高极低体重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和出院体质量,降低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早产小于胎龄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生长发育特征,为今后对早产儿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胎龄在206-258 d的早产儿按体重进行胎龄评估,分为SGA组(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出生体重P10)45例,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组76例,对照组200例(正常足月儿)。三组均于出生后定期接受体格发育监测和52项神经运动检查,并进行相应干预指导。在1-2岁间做智力(CDCC)检查。【结果】早产SGA儿体重在3-6月时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9-12个月与早产AGA儿体重差异缩小,但仍与足月儿有差异。早产SGA儿52项神经运动检查部分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与足月儿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两组之间差异不大。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高。【结论】早产SGA儿1岁以内的体格生长发育具有快速追赶特征,6个月后仍能保持较快的追赶速度。但1岁以内体重落后危险仍较大,神经运动发育也落后。早产儿2岁以内MDI较低,应该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相比,生后早期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是否有显著差异,以及两者在消化道功能上是否存在显著区别。方法以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组,分为小于胎龄儿组和适于胎龄儿组。生后12h内完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并发症等资料。结果共纳入极低出生体重儿94例,小于胎龄儿组有27例,适于胎龄儿组有67例。两组的剖宫产率(χ^(2)=20.179)、5分钟Apgar评分(Z=2.460)、呼吸窘迫综合征(χ^(2)=14.732)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胎龄儿组的舒张期血流异常的发生率(44.4%vs.16.4%)高于适于胎龄儿组,其中舒张期血流中断的发生率(33.3%vs.13.4%)也高于适于胎龄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51、4.923,P<0.05)。小于胎龄儿组在日龄7天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适于胎龄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9,P<0.05),新生儿NEC发病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有显著差异,并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这对未来通过检查血流状况用于指导喂养具有一定的启发,但该领域尚需要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522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92例,无合并癫痫430例)的高危因素、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合并癫痫的92例从临床发作特点、瘫痪类型及智力发育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522例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17.6%。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可作为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χ2=6.564和11.797,P均<0.05),而早产、窒息、黄疸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检查结果中,脑软化灶及脑结构畸形为癫痫的预测风险因子(χ2=5.250和14.020,P均<0.05),而脑发育不良、脑室扩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的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44.5%),肌阵挛发作(28.3%)居第二位。97.7%的脑瘫合并癫痫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四肢瘫患儿癫痫发病率最高(61.9%)。 结论 出生低体重、颅内出血患儿,以及四肢瘫合并智力发育落后、脑结构异常者发生癫痫的风险增高,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对0~6月龄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随访的脑瘫高危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初诊时评估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干预以及家庭姿势管理等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指导。在初诊、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年龄、性别、GMFM评分和ADL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CMFM评分(t=5.594,P<0.001)和ADL评分(t=9.793,P<0.001)均较对照组高;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GMFM评分(t=8.829,P<0.001)和ADL评分(t=11.469,P<0.001)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4% vs.80.6%,P<0.05)。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家庭康复有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应用人体测量法对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测定体液免疫因子,分析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实施个体化营养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5岁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用Z评分法评价患儿的营养状况,并测定其体液免疫因子,通过加强患儿营养治疗干预后,检测患儿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共纳入90例脑瘫患儿进行营养评估并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其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3.3%(48/90),其中低体重率为33.3%,生长迟缓率为54.2%,消瘦率为20.8%,超重或肥胖率为16.7%;轻、中、重度脑瘫患儿的体重、WAZ、体液免疫因子IgG和Ig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21、3.964、16.955、5.596,P<0.05);干预后体重、WAZ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6、2.280,P<0.05)。结论 脑瘫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病情严重程度越重,营养状况越差,体液免疫因子IgG、IgM水平越低。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患儿的近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A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Lokomat Pro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观察组B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C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姿势管理,4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D和E能区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4组患儿的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MB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其中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得分:观察组A >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83,13.051,P<0.001)。MBI得分: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C)>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77,P=0.001),而观察组B、观察组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综合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的早期干预效果,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康复中心收治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且符合标准的患儿101例,按不同训练方案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根据PDMS-2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早期干预训练下进行相应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早期干预训练。训练1个疗程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估,比较两组的运动评估结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评估显示干预组患儿较治疗前GMQ、FMQ、TMQ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17、3.97,P<0.01),且干预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2.13、2.04、2.44,P<0.05)。干预前,两组精细运动或粗大运动偏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P>0.05)。结论 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使用PDMS-2及其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现状,为儿童骨强度不足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813名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骨强度不足。 【结果】 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 49.46%) 高于男童( 34.47%),不同性别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1),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2 d(50.91%)、3月龄(62.50%)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月龄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36,P<0.01);不同地区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而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83,P>0.05);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2,P<0.01),以身高评价为上和中上,体重评价为上和中上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而不同体重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结论】 儿童骨强度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12月龄以下儿童骨强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