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多丝埋弧焊固有的焊接线能量大,容易导致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和力学性能恶化,造成粗晶区和临界粗晶区粗化、脆化以及X80以上高钢级管线钢热影响区软化问题,通过对单电源双细丝并联埋弧焊接工艺的分析探讨,认为将该工艺合理地应用于多丝埋弧焊生产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焊丝熔敷速度、焊接速度,尤其是可以显著降低焊接线能量,对于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热循环过程、细化晶粒、强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多丝埋弧焊大线能量焊接导致的高钢级管线钢焊缝及热影响区金相组织粗化、脆化的问题,采用焊接线能量较低的焊丝大干伸长多丝埋弧焊接工艺进行了焊接试验研究,并与常规四丝埋弧焊工艺进行了对比。经过相同壁厚、材质试板的焊接对比试验发现,焊丝大干伸长多丝埋弧焊工艺比常规四丝埋弧焊工艺焊接线能量降低约20%~25%,显著改善了焊缝及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韧性,两种焊接工艺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双(多)丝埋弧焊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多)丝埋弧焊具有熔敷率高,焊接质量好等优点,是进一步提高埋弧焊效率和质量的好方法。介绍了多电源串列双丝埋弧焊、单电源并列双丝埋弧焊、热丝填丝埋弧焊和单电源串连双丝埋弧焊等双(多)丝埋弧焊方法,并就各自的焊接工艺特点、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赵波  李国鹏  王旭  谷雨  肖福仁 《焊管》2014,(4):47-54
采用热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一种X80管线钢热影响区在不同冷速、焊接线能量和峰值温度下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适当提高焊缝热影响区冷速可以改善其组织和强韧性能;在相同焊接线能量的条件下,试验X80钢焊接热影响区的临界区、粗晶区冲击韧性最差并分别出现一处谷值,细晶区强度最差;采用较小线能量焊接有利于改善热影响区综合强韧性;采用高熔敷率复合高效多丝埋弧焊低线能量化焊接工艺、随焊加速冷却工艺、焊后焊缝及热影响区局部中频正火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X80管线钢热影响区强韧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高钢级管线钢焊缝及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韧性,采用焊接工艺参数完全相同的常规MAG焊和冷填丝MAG焊接方法,对X70钢级管线钢进行了焊接对比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低温夏比冲击试验、拉伸试验和金相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焊接电流相同条件下,冷填丝MAG焊可提高焊丝熔化量30%~55%;在0 ℃、-10 ℃、-20 ℃、-30 ℃时,冷填丝MAG焊接工艺相对于常规MAG焊接工艺,焊缝冲击值有升有降,但热影响区冲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冷填丝MAG焊接工艺对焊缝及热影响区具有加速冷却作用,尤其有利于改善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韧性,适用于耐磨及耐腐蚀金属表面堆焊,以及对熔深要求较低的中厚板的低线能量、高效多层多道焊接。  相似文献   

6.
韩显柱  符知武  周岩  刘明 《焊管》2012,35(7):35-40
采用螺旋预精焊焊接工艺试制了X100钢管,研究了板头、板中和板尾母材屈服强度对焊缝及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影响。预焊采用直径2.4mm的焊丝焊接,实现了细丝大电流高速MAG焊接。精焊采用内三丝、外双丝的焊接工艺,使用宝鸡钢管自主开发的高韧性焊丝和高速焊剂,成功制造出了西φ1422mmx15.3mm螺旋埋弧焊管。焊缝边缘整齐、光滑,脱渣较好,消除了内焊"马鞍形"焊缝。钢管各项性能达到TAPISPEC5L(44版)及X100螺旋缝埋弧焊管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X70直缝钢管四丝埋弧焊焊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X70管线钢的焊接接性能分析及四丝埋弧焊工艺和四丝埋弧焊的特点,并给出了两组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高强度、大壁厚UOE钢管埋弧焊工艺。该工艺采用小直径焊丝作为多丝焊的前丝(第1丝),将焊接热输入降低25%,细化了热影响区原始奥氏体的晶粒尺寸,从而提高了API X65钢级大壁厚管线钢管焊缝热影响区的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焊接接头完全焊透,同时具有充足的熔敷金属,达到了与传统方法相同的熔深。通过超声波和射线检测,焊缝均未发现未焊透、夹渣等焊接缺陷,焊缝形貌良好。  相似文献   

9.
单电源双丝埋弧自动焊是一种高熔敷速率、高焊接速度、低热输入的埋弧焊方法。通过改变焊丝排列方式及丝间距,其焊缝成形、熔深/熔宽、稀释率可得到更充分的调节。既可适用于稀释率要求较低的耐磨或耐腐蚀表面的埋弧堆焊,亦可适用于各种对接、角接焊缝的单道或多道高速埋弧焊。简述了这种焊机的结构要点,指出了电源及送丝系统的合理配置要求。最后分析了这种埋弧焊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户志国  王芳涛 《焊管》2012,35(9):34-38
在采用多丝埋弧焊工艺焊接小直径、薄壁厚的钢管时,由于钢管壁厚小,易造成内焊烧穿,为避免烧穿而减小焊接参数时又会带来焊缝内部气孔、夹渣等缺陷,通过改变焊接电源极性的方法,即两丝埋弧焊内焊的第一丝采用直流正接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选择壁厚为10.3 mm规格钢管进行试验,内焊第一丝(前丝)电源极性采用直流正接,二丝(后丝)采用交流的焊接工艺,焊缝质量良好,且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双丝单弧预热填丝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元良  周有龙  胡久富 《焊管》2001,24(4):23-27
介绍了双丝单弧预热填丝焊的基本原理,以及双丝单弧预热填丝埋弧焊试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双丝单弧预热填丝焊是一种高效节能节材的新方法,尤其是在焊丝掺合金堆焊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HFW厚壁钢管生产过程中卷板对头焊接处容易出现开裂断开的问题,分析了HFW钢管生产线剪切对焊的要求,以及CO2气体保护焊在卷板对头焊中的应用现状,采用双丝埋弧焊接工艺对HFW钢管生产线对头焊接设备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焊接设备完成一个对头焊的时间减少了约20 min,焊缝抗拉强度达到600 MPa,弯曲至180°焊缝无明显开裂。改造后设备的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满足厚壁高钢级HFW钢管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云  彭春明  刘德应 《焊管》2007,30(4):51-53
根据螺旋焊管内焊双丝焊工艺的特殊性,研制了一套内焊双丝焊装置,该装置由焊丝对缝跟踪机构、焊臂支撑导向机构、送丝系统、调节机构及导电焊炬等组成。装置结构紧凑,调整方便,工作稳定可靠,可应用于直径大于559mm厚壁钢管内焊双丝焊接。  相似文献   

14.
彭云  金时麟 《焊管》1995,18(4):23-26
本研究开发的硼,钛微合金化埋弧焊丝具有高的韧性和良好的综合性能,本文介绍了该焊丝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硼,钛微合金化埋弧焊丝高韧性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刘耀民  杨爱民  张世涛 《焊管》2010,33(3):63-66
研究了鞍钢X80钢板在多丝埋弧焊时不同焊丝-焊剂匹配条件下的冲击韧性。试验表明,鞍钢X80钢板对于试验所选的焊丝-焊剂匹配,其冲击功均满足标准要求。在较高焊速下(外焊2 m/min,内焊1.9 m/min),宝鸡H08C与现代S-900SP的匹配,其焊缝热影响区及焊缝区冲击韧性最好;宝鸡H08C与奥林康OP121的匹配次之。在较低焊速下(外焊1.65 m/min,内焊1.55 m/min),美国林肯LNS140TB与美国林肯998N、宝鸡H06H1与SJ101H1的匹配最好。两种情况下宝鸡系列的匹配均为中上水平且冲击功值稳定,结合经济性考虑可作为优先选用的匹配。  相似文献   

16.
赵红波  张君  陈铭  赵立波  周云  赵西岐  张超 《焊管》2022,45(7):19-26
为了提高X80管线钢管双连管焊缝韧性和焊接工艺性,针对X80管线钢管双连管埋弧环焊工艺,对埋弧焊焊剂进行了优化。以CaF2-MgO-Al2O3-CaO-SiO2渣系为基础,加入稀土硅铁及镍合金等,研制出了一种适合于X80双连管埋弧环焊用烧结焊剂,并按照CDP-G-OGP-OP-081.01—2019-2《油气管道工程焊接技术规定 第1部分》标准进行了X80钢级双连管环焊试焊及焊缝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所研制的焊剂配合相应焊丝焊接所得的环焊缝各项性能均能满足管道线路焊接标准要求,且环焊缝具备了良好的强韧性及断裂韧性,焊缝抗拉强度达到690 MPa以上,-10 ℃下焊缝冲击韧性达150 J以上,-10 ℃下焊缝CTOD值超过0.254 mm。  相似文献   

17.
肖冶  李卡 《焊管》1997,20(6):1-5
本文介绍了德国Krupp Hoesch Tecna AG公司在螺旋管厂中采用两步法制管工艺。第一步,在成型和定位焊机中,高速成型螺旋管,用CO2定位焊;第二步,在分开的终焊机上,同步进行内外缝的多丝埋弧焊接成品管子。其整个工艺包括带钢准备和对接、成型及定位焊、管子输出和切割和埋弧终焊。优点有成型速度快,管体内残余应力小,焊接可在理想的位置进行,焊接条件大为改善。生产能力约为传统工艺的3倍。  相似文献   

18.
马骏  李君佐 《焊管》2004,27(5):63-64
对直缝焊管埋弧自动焊内焊多丝焊接规范设置进行了大量实验,通过对实验焊接规范分析,发现埋弧自动焊内焊多丝焊接规范设置存在一定规律,利用该规律能有效降低焊缝气孔、夹渣、烧穿等焊接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