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动飞行控制是指利用一套专门的系统,在无人参与的条件下,自动操纵飞机按照规定的姿态和航迹飞行.其用于在长距离飞行时代替飞行员驾驶飞机,减轻飞行员工作负担.在复杂环境下,飞行员难以精确控制飞机或者无法正确判断飞机状态时,代替飞行自动控制飞机,使飞机进入安全状态以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飞行员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同时飞行训练量也大大增加.这间接地增大了飞行训练的安全风险.飞行品质预测是监控飞机运行阶段的飞行参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评价飞行员的飞行操纵品质和发现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安全.鉴于此,文章基于自适应最优控制模型研究了飞行品质预测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驾驶模拟实验精度,确保驾驶模拟器获得的实验数据可靠,对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进行科学综合的评价,发现驾驶模拟器设施设置的不足,并进一步优化改进.对驾驶模拟器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和应用项目进行总结归纳,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出15个关键评价因素,构建驾驶模拟器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检验,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驾驶模拟器评价模型拟合精度高达82.6%,且运用实际的一台驾驶模拟器进行评价,输出该台驾驶模拟器最终的驾驶模拟器实验有效性评价结果值为0.6736,评价等级为中等,且该驾驶模拟器还需要在标志可视距离、液压系统位移、危险场景速度位移方差等方面加强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飞行员作为飞机飞行的掌控者,对于乘机者的安全负有很大的责任.而在驾驶过程中,飞行员的视觉工效又对驾驶员的飞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想要提高飞机飞行的安全系数,就必须严格控制飞机座舱内部的装饰颜色,材质等,以避免飞机驾驶员出现飞行错觉,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大型安全事故.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如何控制飞机内部的装饰效果,来进一步探讨飞行错觉的避免.  相似文献   

5.
针对道路突显信息下驾驶行为的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了驾驶能力、安全态度和紧急状况下的驾驶行为,利用动态心电分析仪、Frecord数据采集系统及动态GPS在交通部试验场进行试验研究.利用模糊推理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系统对职业驾驶员适宜性评价遴选进行研究,为驾驶员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驾驶行为模型化和道路交通事故原因辨识提供新的途径 ,以便从实践上达到解决诸如驾驶失误预防和驾驶行为分析等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提出了适于定量评价驾驶失误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程度的驾驶行为形成模型 .该模型能用于辩识道路交通事故原因 ,为驾驶员训练提供数据 ,评价驾驶步骤和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因素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人工与自动驾驶汽车混行环境下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权分配问题,提出基于驾驶员行为预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为决策模型. 利用模糊逻辑方法构建驾驶员的风险感知模型. 基于风险均衡理论,结合可接受风险区间,预测人工驾驶汽车的行为选择策略. 构建自动驾驶汽车的综合效用函数,利用博弈论求解最优行为策略组合,实现无信号交叉口车辆协同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面对异质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有效避免碰撞事故发生并提高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无信号交叉口的效率,保证驾驶员风险感知值处于可接受范围. 在15组实验中,有93.3%的实验组能够保证车辆通过冲突点的时间差大于可接受的安全通行间隔时间,不同情景下自动驾驶汽车的通行时间是自由流状态的1.07~2.43倍. 与无预测自私博弈模型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显著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飞行员对外部信息的多通道感知特点,建立了基于跟踪补偿任务的飞行员感知模型,模型具有视景和前庭系统反馈.通过对飞行员感知特性的深入分析,利用视景系统的外部特征和前庭器官的生理结构建模,结合俯仰跟踪任务,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并在降落和起飞两个飞行工况中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在跟踪补偿飞行任务中,飞行员控制行为模型的仿真输出曲线与飞行测试数据之间的高度误差小于35m,俯仰角误差小于15°,说明建立的飞行员感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应飞行员的感知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次任务驾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眼动仪和驾驶模拟器设备,进行了采集眼动行为参数和车辆运行状态参数的试验,并研究了其在驾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应用灰色聚类理论,结合一次形成聚类结构算法,代替粗糙集理论中等价关系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将17个待选指标约简至7个,建立了精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试验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眼动行为指标和二级指标中油门开度指标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前国内通行的建筑安全管理措施主要是依据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条件及企业安全事故纪录来衡量企业的安全绩效,而往往忽视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因素.以某个建筑施工企业为例,通过辨识影响企业的安全管理因素,建立了评价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然后将层次分析法和三角模糊数相结合提出了可以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进行多准则实时评价的模糊层次法模型.该模型方法引入三角模糊数对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以获得指标权重,从而能够处理人们评价时的模糊性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价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绩效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角模糊数判断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提出利用模糊数比较大小原理,获得确定元素的权重值,较好解决了三角模糊数无法获得确定元素权重值的问题。并以福州市鼓山大桥悬索桥为工程背号,利用三角模糊数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该桥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模型,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及最终的状态评估值。该评估方法简单易行,精度较高,可以为大跨度悬索桥的养护管理及健康状态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软件缺陷评估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种重要手段。较全面地分析软件缺陷影响因素,利用模糊集理论在处理定性数据方面的优势,把模糊综合评判引入到软件缺陷评估领域,建立基于软件过程的缺陷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数据分析验证了缺陷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反馈虚假频谱信息和强占频谱资源的恶意行为,提出一种行为信任模糊评估模型.把频谱感知行为和频谱使用行为作为两个评价因素,基于信任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使用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方法构建节点的信任评价.在合作频谱感知中,基于综合评判结果识别恶意节点以消除虚假反馈信息;在频谱分配中,使用模糊集合之间的格贴近度定义,计算实际综合评判集与理想综合评判集之间的差异,以此量化非恶意节点的可信程度,并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分配给节点的频谱资源.以上机制抑制了节点的恶意行为,激励了节点的合作行为,实现了物理层的频谱感知和MAC层的频谱分配的联合设计.仿真结果及分析表明,在恶意攻击下,该模型较已有模型在系统的感知性能、吞吐量和频谱分配的公平性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进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直觉模糊环境下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问题,给出一种改进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并建立了基于该种改进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依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将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并按层次关系分组,建立了建设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直觉模糊集理论,给出了改进的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利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属性权重,给出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网络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比较全面、准确、定量的评价,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识别、分析和评价网络信息安全固有或潜在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因素,建立了基于硬件、软件及外部环境的网络安全风险多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网络安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若给出指标体系低层的各模糊变换矩阵和各层的权矩阵,便可求得任意层的和最终的综合评判结果,避免了因素过多时难以分配权重的弊病,并给出了多层模糊综合评价的N-S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的成因错综复杂,驾驶员驾驶过程中感知、判断、决策任一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公路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运用AHP分析方法和模糊评判方法,分析了影响驾驶员事故前操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驾驶员事故前对各感知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驾驶员对各影响指标的评价模型,并用模糊数学和模糊推理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模糊控制规则。该研究成果可以运用于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培训,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也可用于交通事故的鉴定与处理环节,提高交通事故鉴定水平,使相关部门对交通事故的处理更为妥善。  相似文献   

17.
鉴于以往T—S模型建模过程中,在模糊划分上存在主观性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算法的模糊划分方法,使划分结果尽可能地依赖于原始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而将该模糊划分算法用于多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的基于T—S模型模糊辨识。在用该方法对多参量水质评价系统进行基于T—S模型模糊辨识建模时,取得了较好的验证效果。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划分算法的T—S模型辨识能在模糊综合评价与决策等应用领域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评估雷达反侦察技术的效能,提出了基于模糊对策的雷达反侦察效能评估模型,给出了针对该评估模型的求解方法和算例.算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在评估过程中兼顾雷达与雷达侦察对抗双方的效能特点.  相似文献   

19.
Wang  LiXin  Lu  Chang  Zhao  Peng  Liu  HaiLiang  Yue  Ting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2022,65(1):87-101

The probe-and-drogue aerial refueling (PDR) task is seriously disturbed by the wind field, so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ccurate visual information of the probe and drogue position. Additionally, the pilot needs to control the vertical, lateral and forward-backward positions of the receiver through the stick and throttle lever, and the pitch and roll manipulation actions of the stick should b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pilot’s visual perception and the stick manipulation allocation in the PDR task, three modules are designed, including the visu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ule (VIAM), strategy switching module (SSM) and pilot control and action module (CAM). Based on the coherence 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flight simulation test data, it is proven that the pilot’s multi-axis control behavior can be decoupled, and the flight states to be controlled are determined. Finally, the established multi-axis receiver pilot model (EPM) is developed. Combined with the motion models of the receiver, the tanker and the refueling equipment, a PDR flight task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receiver’s flight performance during the PDR task, such as capture time and settling time, are proposed. The PDR flight simulation model was used to build the ground-based flight simulation test platform, and the flight simulation test of the PDR task was carried out.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light simulation test data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calculation error is less than 10%,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established pilot model. The pilot model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refueling equipment and the receiver flight control law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light test design of the PDR task.

  相似文献   

20.
航班延误有很多影响因素,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建立了二级航班延误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最大隶属原则对航班延误进行风险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