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西省1989~2005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了典型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计量模型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烟尘排放量外,其它典型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都有很大的相关性,拟合系数R2都在0.7以上,其关系曲线呈现"波浪式"的"N"型或"反N"型,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倒U"曲线;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出现了峰值转折点,但是整体来看,除工业废水排放量外,其余环境指标的排放量和产生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说明山西省自1989年以来,综合环境质量在下降,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能源开采利用方式、畸形的经济结构、环保投入不足以及环境监督不力、执法不严4个方面.图3,参10.  相似文献   

2.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是一类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项目,因此,对于重大决策正确性的研究对于提升决策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重大工程往往以"孤本"形式存在,且涉及的人员、地域繁多,使得其研究常常具有历史数据资料缺乏、现场数据收集困难等特点。针对上述困难,结合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工程专家意见,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结合Expectations Maximization算法和Clique-tree Propagation算法,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提出了一套用于重大工程设计方案的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方法。案例部分,利用GeNIe 2.0软件平台为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部分构建了一个包含22个节点的三层贝叶斯网络。通过最后的敏感性分析、风险等级分析以及先后验概率比较,获得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包括发现了SCP新技术、基槽开挖工期以及管节预制循环周期等7项关键风险。最后,探讨了关键风险因素的应对方法,并对结果中具有普世意义的风险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港珠澳大桥钢箱梁生产供应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钢箱梁生产的提前/拖期优化调度模型,并且针对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改进遗传算法,在最优开工时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拖期工件的剔除规则,有效地解决了工序不确定情况下的提前/拖期优化调度问题,并与无剔除规则的遗传算法进行比较,发现改进的方法在最优成本和收敛速度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影响香港居民国家认同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其中,经济、民生、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通过选取1997年12月至2016年6月的数据,使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民生、政策因素对香港居民国家认同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贸易发展、房地产价格与香港居民国家认同呈现正相关;本地生产总值变动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香港居民国家认同呈现负相关;有些回归结果与我们传统认识相符,有些则与之相背离。个中影响机理可从香港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滞后之间的矛盾、中央惠港政策的双面效应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迭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相似的经历。以广州市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的关系为例,在选取广州市1982~2004年经济与废水排放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的模型和绘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发现,广州市的经济与环境发展符合环境库被涅茨曲线呈倒U型,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曲线已位于转折点,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与国外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已进入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进出口贸易经历了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至2001年加入WTO等重大事件,发生结构变化的可能性较大.本文构造断点内生的检验模型并通过仿真产生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检验1981至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月度数据序列结构变化、讨论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序列并没有发现结构断点;出口额序列是分断趋势平稳的,比较集中的结构变化断点发生在2001年中期,其它断点分别发生在1994年2月、96年7月和97年11月;它们与相关的重大事件对应.结果说明我国出口贸易是由国际贸易环境决定的内生增长过程;而贸易政策对进口贸易有持续性影响,即进口贸易是外生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最终需求对经济拉动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发现2002年到2007年最终需求对中国GDP的拉动效率有所下降,为分析其下降的原因,文章针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 该方法将列昂惕夫逆矩阵分解为替代效应和制造效应,并分解出了各个区域对拉动效率下降的贡献. 研究发现内资企业国内品增加值率下降和最终使用结构变化是最终需求对GDP拉动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外资企业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则有利于提高最终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Rosen-Roback空间均衡模型,将总产出的增长分解为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以及工资差异变化的结果,通过模型测算各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利用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15年数据的研究表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4座超大城市的模型贡献率排名前列、且都大于简单测算贡献率.要素分解测算表明,超大城市对全国经济的正面影响来自TFP提高和劳动投入增长,而工资差距扩大是超大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反事实"研究的结果表明,从2002年到2015年,5座超大城市(京沪津广深)使得全国总产出增长提高了25.33%;如果5座超大城市不对全国的工资差异产生影响,那么我国的总产出还将再提高15.09%.本文研究还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均衡,而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不够协调.鉴于之前还没有研究利用我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分析过超大城市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是要进一步缩小全国平均工资与超大城市平均工资的差异,其二是要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隐含能的进出口核算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如何在中国可承受的代价范围内降低隐含能净出口规模还需要深入分析.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和多目标规划原理,构建了隐含能进出口结构优化模型,在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就业稳定的前提下,研究如何通过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来减少隐含能的净出口规模;并根据约束差异,设置了无约束和基准约束两类情景.研究结果显示:在无约束情景下,隐含能净出口的最大降低比例为19.99%,但同时造成的GDP损失率和失业率分别达到4.6%和9.01%;在基准约束情景下,隐含能净出口减少4.41%,造成的GDP损失率和失业率分别为0.47%和4.19%.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下,仅通过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隐含能净出口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应用阈值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 经济增长、工业结构、全要素电力使用效率和电力价格对电力消费的 差异性影响, 并基于此揭示198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增长的非对称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 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各变量对电力消费的 作用存在差异, 人均GDP增长率高于9.25%时, 工业结构的重型化显著推动电力消费的增长, 而电力使用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高, 对电力消费 增长的抑制作用有限; 反之, 人均GDP增长率低于9.25%时, 经济增长是促进电力消费的主要力量, 电力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有效地抑制了电力 消费的过快增长. 分析结果也表明, 电价扭曲削弱了价格机制配置电力资源以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的作用,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势在 必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将贸易引力模型扩展并应用到中国港口城市交通运输成本和效率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中. 并基于我国四大港口城市出口到32个国家和中国香港的1997-2008年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可总结为3点: 1)我国公路运输成本和港口效率是影响我国贸易扩展的主要因素. 在控制了贸易引力模型中的其他相关变量, 我国港口城市公路运输成本每增加10%, 将减少出口贸易额大约9%; 港口效率每提高10%, 将给中国出口带来7.2%的增长; 2)公路成本、铁路成本和港口效率代理变量的总弹性在中国出口亚洲子样本模型中弹性最大, 这3个变量对中国出口欧洲和美洲的影响与总样本模型结果相似, 弹性不同主要来自于港口效率指标在不同模型中的不同影响, 表明我国港口效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出口份额, 而且还对我国出口结构产生相应地影响; 3)在控制了贸易引力模型中的其他相关变量, 公路成本、铁路成本和港口效率代理变量的总弹性为1.66, 几乎是平均工资弹性的3倍, 表明有效地利用和提高我国不同运输模式的运作效率是保持和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价值链迅速发展和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研究汇率波动对出口中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利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汇率波动对出口和部门进口的影响,进而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口中国内增加值所受的影响.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比对出口额的影响更大,除了影响出口中的直接增加值之外,汇率波动还会影响进口品和国内品之间的替代,进而影响国内品中间投入结构和出口中的间接增加值.分贸易方式来看,汇率波动对一般贸易出口的影响更大,加工贸易在有限程度上缓和了汇率波动对总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对部门出口增加值而言,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部门所受影响较大,加工出口比重高的部门所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Pilot Free Trade Zone(FTZ)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Build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IFCs) satisfies the demand for FTZs to facilitat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Thus, successfully predicting the next IFC in China under the FTZ framework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entropy method to predict potential IFCs among seven FTZ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ur interesting findings include: 1) the "total stock turnover", "total valu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are key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future IFCs; 2) among seven cities, Shenzhen and Tianjin are highly likely to become the next IFCs, while Shanghai is already an IFC.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a new panel data set covering exports of four Chinese port cities to 32 countries and Hong Kong over the period of 1997–2008, this paper extends the conventional gravity model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transport costs and port efficiency on China’s exports. The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ree main findings: (1) The improvements of port efficiency and reduction of road transport costs play a vital role in China’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market. The coefficient estimates on them are relatively large, around 0.72 and ?0.89, respectively; (2) The effect of transport costs and port efficiency on China-to-Asia exports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at on China-to-Europe and China-to-America exports; (3) The overall estimated elasticity of road, railroad and port measure is 1.66, which is almost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average wage of port cit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s that upgrading China’s transport service networks should offer greater scope for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its competitive edge in low cost productions. The findings offer some insights and priorities for government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5.
居民收入与城市经济水平的空间自回归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以城市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根据2001年江浙沪25个城市的数据对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数据中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在综合了空间特性的空间自回归模型中,参数估计值与普通回归模型的估计值相比有显著的不同,研究还发现,居民收入水平除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与周边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schemes of structural change test on time series of export, import, and net export of China sampled from January 1981 to December 2006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and domestic policy on the foreign trade. By constructing test models, Critical values for unit-root test against piecewise-trend stationarity with two endogenous breakpoints are created for all the six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on Mont Carlo simulation. It was revealed in the result that although the import from 1981 to 2006 was a unit root series determined by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the export was a piecewise stationary series that suffered two or more breaks, one of which was collected in mid-2001 associated to the entrance to the WTO, and the others on February 1994, July 19967, and November 1997, respectively correlat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event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时变ΔCoVaR模型,对200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1)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均为正;2)香港股市对沪深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沪深股市对香港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3)深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大于沪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4)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并没有显著增加香港股市与沪深股市之间的双向风险外溢程度.  相似文献   

18.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净进口急剧增加,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税率持续下调.为了研究中国能源进口政策,本文建立一般经济均衡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我们利用2010年国家统计数据,设定2010年为基准均衡,考察能源关税税率政策和能源净进口政策,调整能源关税税率或者调整能源净进口量对各产业生产产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投入、总收入、社会福利等经济指标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各产业之间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能源关税税率或者适当提高能源净进口一方面会引起国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能源投入(进而生产产出)向第三产业发生转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对收窄中国贸易顺差影响显著.最后我们利用CES形式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