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金融业高度集聚的地区.本文选取2011-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SDM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江苏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金融集聚、金融效率、人力资本以及投资行为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溢出效应的分解来看,金融集聚区位熵和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均大于间接效应.表明区位熵和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辐射以及外溢作用比较弱.金融效率、政府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则恰恰相反.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发挥,积极推进不同地区之间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构建省内金融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威廉姆森假说分别构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利用广西14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不考虑非线性影响时,产业协同集聚均值与广西经济增长负相关,即均值水平下的产业协同集聚抑制了广西经济增长;考虑非线性影响后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广西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关系,即产业协同集聚最初能促进广西经济增长,但超过一定阈值后会抑制广西经济增长,从而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在广西产业协同集聚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利用上述非线性关系构建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广西产业协同集聚作用于经济增长时存在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变化而变化的单一门槛效应,相对于跨越门槛值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越过门槛值0.5867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抑制力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SLM)研究了我国区域RD投入、空间溢出效应及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空间相关性,一个省份的RD投入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还会通过技术溢出促进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一个地区吸收能力越强,其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研究了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转换变量建立LSTR2模型最为恰当.研究发现: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低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经济增长;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始终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1):146-154
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基于2004到2014年的30个省域数据,在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城镇化指标,选取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及西部的影响比东部更大;初期收入对全国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符合收敛水平,且对东部区域的影响更大;人口增长率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储蓄率对全国及东部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Bayes空间计量视角,分析我国GDP增长与投资、消费、出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式,并将区域集聚效应引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表现为外生冲击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将空间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因素同时纳入模型后的分析结果显示: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占主导地位,超过投资和出口影响的总和,这与普通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异;同时,GDP增长的空间计量模型显现出区域集聚效应差异:西部地区的增长显著低于其它区域,东部和中部地区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1):162-174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态效率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此背景,依据2005-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得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综合测度指数,并给出评价分析。考虑到区域经济的空间地理特征,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计算中国各省市的Moran's I指数来确定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把金融集聚分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密度四者的集聚,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来检验各区域中四个金融指标对生态效率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省市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金融集聚水平从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降低;总体上,证券业集聚促进生态效率,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促进东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金融密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S)调查数据,在考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的前提下,采用可加的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在不同消费水平上研究家庭经济因素和家庭人口特征是否影响消费.结果表明,消费水平较高的家庭的收入弹性也比较大.户主受教育年限和家庭子女数量对消费具有正向影响,尤其对低收入家庭影响显著.家庭消费在地区上存在明显差异,地区效应对中部低消费家庭的影响尤其显著.户主年龄、户主健康状况和家庭规模也是家庭消费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及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间投资的推动,而民间投资受环境规制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难免会存在非线性溢出效应.文章研究基于2000-2019年中国大陆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发展理念构建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民间投资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间投资对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发现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存在单门槛效应,而市场型环境规制为双门槛效应.命令型环境规制超过阈值时民间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超过阈值时促进作用则会降低.市场型环境规制在不同的阈值范围内,其正向促进效应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9年我国其中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省际空间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半参数空间面板数据滞后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等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性.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房价一般是正相关的.但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中城市化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应用半参数空间面板滞后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对房价影响存在着拐点,房价是先是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而下降,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房价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而上升.原因可能在于土地供给的减少和土地开发成本的提高等方面.但当期房价对下一期的房价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不能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从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土地开发成本等方面降低房价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模型和"静态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既定的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口中,男性劳动力人口数量的适度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水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方向对农村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农村储蓄率的增加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和一系列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显著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3.
遴选1996-2012年我国(除重庆、港、澳、台外)30个省(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及国内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固定效应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显示,运用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显著提高了估计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城镇居民消费还是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均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且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又大于城镇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集聚测度是服务业集聚研究的核心环节。本文通过服务业集聚指标和服务业集聚动态面板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特征和动态规律。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产业集聚程度总体偏低,生产性服务业较消费性服务业有较高的区域集聚趋势和较明显的企业集聚趋势。服务业集聚水平变化是产业集聚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应根据不同服务行业的集聚特征,积极引导和推进服务行业有效集聚。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长期趋势和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表明产业区域间推移有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没有考虑到邻近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尝试将邻近空间溢出效应纳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以泛长三角为典型区域进行了实证检验,空间杜宾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未来2025年左右,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合程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将缩小一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区域内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和邻近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物质资本、城市化具有空间挤出效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存在条件收敛趋势,且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经济一体化涓流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政策建议有:长三角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以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为主要方式的地区性多元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建设和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产业城镇互动发展,形成区域融合重组的增长极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技术进步视角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利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识别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非线性信息,进一步运用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和经济...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2):224-234
聚集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一般能够促进区域内污染减排,但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深,区域环境污染可能产生空间上的异质性。更重要的是,空间异质性使得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关系复杂化,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全面刻画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中国省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联系。结论表明:①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具有空间非对称格局特征,绝大部分省份集中分布在高污染高集聚型(HH)和低污染低集聚型(LL)。②产业集聚的减排效应的确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区域间的溢出强于区域内的溢出。③产业集聚的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在时间上表现出来的是倒"U"型关系。由此,提出要严格制定和落实差异化的区域政策、要高度重视产业集聚污染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动态处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1997年至2015年广东省21个市对外经济发展为研究样本,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广东省对外经济的空间收敛性和集聚效应.首先基于ESDA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对外经济空间特征和相关性,然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广东省对外经济σβ收敛性,最后基于熵的多样性指数实证分析了广东省对外经济总体集聚效应及分组集聚效应变化过程.从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广东省对外经济绝对量分布仍以"珠三角"区域为主,但是"珠三角"周边区域增速占据优势地位;2)2005年以前对外经济空间相关性具有明显增强趋势,2005年以后仍保持空间相关性,但是增强趋势放缓;3)广东省对外经济存在条件β收敛性和绝对β收敛性,2005年以后具有σ收敛性,并且考虑空间相关影响效应后σβ收敛性明显增强;4)广东省"珠三角"9市区域对外经济发展存在集聚效应,非"珠三角"区域对外经济发展存在扩散效应,组间熵表明两组之间对外经济发展存在明显集聚效应,广东省对外经济总体存在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量化数字乡村的发展水平,探索其驱动因素,首先,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新业态发展、农业生产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提升4个维度选取20个指标建立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构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模型,通过Kernel密度及Dagum基尼系数分析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最后,利用空间自回归(SAR)模型,探索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2014—2021年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河南数字乡村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数字鸿沟”和“马太效应”,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显著,呈现“中高、南低”的格局;(3)城镇化水平、政府行为、经济增长水平、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数字化水平对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正面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2010年我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使用半参数趋势面板模型和指数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相比,半参数趋势面板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更有效;能源消费总量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时间趋势,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作用;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也是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另外,能源消费总量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