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明悦  陈英  车迪 《纺织学报》2016,37(6):1-6
为了开发一种无氟环保的拒水整理方法,采用酸解法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并将其协同有机硅拒水剂二浴法整理棉织物。优化了NCC制备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及热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了NCC粒径及整理工艺参数对有机硅拒水剂拒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CC最佳的制备范围为:H2SO4质量分数为60%-65%,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为2-3h;NCC协同有机硅拒水整理时,当NCC粒径在260nm时,织物拒水效果明显提高,达到95分以上,经扫描电镜观察,NCC在织物表面形成粗糙结构。NCC协同有机硅拒水整理最佳工艺参数为:NCC烘干时间180s、拒水整理焙烘时间90s、焙烘温度160℃。  相似文献   

2.
王磊  董朝红  吕洲  朱平 《印染》2012,38(6):26-28
将改性含氢硅油用于纯棉织物拒水整理,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拒水整理工艺条件。测试了拒水整理棉织物的拒水性、撕破强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改性含氢硅油50 g/L,催化剂10 g/L,pH值9,100℃烘干3 m in,150℃焙烘4m in条件下,整理后织物的拒水等级达到90分,撕破强力提高近12%,经20次水洗后的拒水等级为70分,耐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轧焙烘工艺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测试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水接触角、油接触角、静水压值及拒水拒油等级,研究拒水拒油剂质量浓度、架桥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因素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采用防水剂3679A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如下:防水剂3679A质量浓度30 g/L,架桥剂3523质量浓度4. 5 g/L,100℃下预烘120 s,165℃下焙烘90 s。  相似文献   

4.
在钯碳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根据硅氢加成的方法合成氟烷基改性含氢硅油,并将合成的氟烷基改性含氢硅油进行乳化,采用正交试验得到较佳的乳化条件为:乳化时间150 min,复合乳化剂含量5%,乳化温度40℃,氟烷基改性含氢硅油含量4%。将已经乳化的氟烷基改性含氢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整理,通过测定大麻织物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角、弯曲长度、润湿接触角和白度,分析得出较佳的整理工艺为:焙烘时间3 min,整理液质量浓度90 g/L,焙烘温度180℃。利用扫描电镜对整理后的大麻织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整理后的大麻织物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锦纶/棉混纺织物用于户外运动产品的特殊要求,采用无氟拒水剂CWR-9A对混纺织物进行拒水涂层处理,并选取黏合剂来进一步提高拒水剂与织物间的粘接牢度。探讨了拒水剂质量浓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黏合剂种类、黏合剂与拒水剂体积比、洗涤次数等对混纺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得到锦纶/棉混纺织物拒水整理最佳工艺:CWR-9A质量浓度为120 g/L,焙烘温度为170 ℃,焙烘时间为90 s,黏合剂BD-01与拒水剂CWR-9A的体积比为1∶20。对整理后织物的表面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接触角、拒水等级等。结果表明:黏合剂BD-01的引入可显著提高无氟拒水剂与混纺织物的粘接牢度,其接触角最高为138°,拒水等级最高达到5级。  相似文献   

6.
通过添加有机硅双丙烯酸酯交联剂,制备具有一定交联程度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并应用于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研究了有机硅交联剂用量对乳液粒径、稳定性以及整理织物水接触角、拒水、拒油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硅交联剂用量为1%时,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平均粒径为138.33 nm;整理棉织物拒水等级达2~3级,拒油等级达2级,水接触角为134.3°;适量有机硅交联剂的加入有助于整理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环氧硅油、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支链有机硅改性硅溶胶型拒水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通过测试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粒径、接触角和吸水率,对拒水剂的结构和拒水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拒水剂用量、焙烘温度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得出优化的整理条件为:拒水剂0.8%、焙烘温度120℃。整理后织物与水的接触角可达133.8°,表明支链有机硅改性的硅溶胶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HS1800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设计正交试验探究浸渍时间、焙烘时间、焙烘温度、轧余率、整理剂质量浓度5个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拒水整理的最佳工艺,并测试其整理前后的耐水洗性能和服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理剂质量浓度和焙烘温度,轧余率和焙烘时间对纯棉针织物的拒水效果影响较小。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13 g/L,浸渍时间13 min,轧余率70%,100℃条件下预烘3 min,150℃条件下焙烘1 min。拒水拒油整理后棉针织物的服用性能下降幅度不大,水接触角为142.03°,油接触角为137.48°。经35次水洗后,水接触角为132.83°,油接触角为127.94°,可满足穿着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餐桌布绿色拒水拒油效果,选用棉织物、棉/亚麻混纺织物和亚麻织物,采用浸轧加烘燥工艺对3种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整理。通过测试及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等级,研究环保型含氟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拒油功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接触角、透气性、悬垂性和耐水洗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棉织物与棉/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为25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亚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24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亚麻织物最适合作为绿色拒水拒油餐桌布,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4 g/L时亚麻织物的拒水等级为5级、拒油等级为8级,织物接触角为140.3°。  相似文献   

10.
雷宁  安秋凤  肖波 《印染》2012,38(18):24-26
以乙烯基/氨基共改性硅油(Vi-ASO-1)、环氧硅油(ESO)和含氢硅油(PHMS)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有机硅防水剂(Vi-PHEAS-1),用乙酸乙酯将其溶解为0.03%的有机硅整理液.研究了Vi-ASO-1的黏度,Vi-ASO-1、ESO、PHMS的质量比以及焙烘时间对涤纶织物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i-ASO-1的黏度为400 mPa·s,Vi-ASO-1、ESO、PHMS的质量比为1∶0.2∶0.2,焙烘时间为3 min时,整理织物的防水效果最好,接触角可达到143.16°.  相似文献   

1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三羟甲基丙烷和N-羟甲基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合成阳离子型聚氨酯,再用阳离子型聚氨酯对双端氨基聚硅氧烷进行改性,得到阳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拒水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后的合成工艺:R值[n(NCO)/n(OH)]1.8,三羟甲基丙烷2%(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酯二元醇总质量),阳离子型聚氨酯与双端氨基聚硅氧烷质量比1∶9。在阳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拒水剂质量浓度为60 g/L,浴比为1∶20,160℃焙烘60 s的条件下,整理后的涤纶织物拒水性能为90分,接触角为124.6°,抗静水压为2.16 kPa,折皱回复角分别为209°(急弹)和225°(缓弹)。  相似文献   

12.
李晓伟  杨勇  张丽媛等 《印染》2014,40(2):34-36,56
以自制的新型含氟单体N-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与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2-羟乙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全氟短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研究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含量、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摩尔分数60%,整理剂质量分数6%,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20 s。经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效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8.5°,对液体石蜡的接触角达到126.8°,对正十四烷的接触角也能达到105.8°,且耐洗性优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拒水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的涤塔夫织物,文中首先采用无氟拒水剂CWR-8DC对涤塔夫织物进行拒水整理,探讨拒水剂CWR-8DC质量浓度、焙烘时间、烘焙温度、洗涤次数等因素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拒水剂CWR-8DC在涤塔夫织物上的耐洗牢度,探究了黏合剂的种类及浓度对涤塔夫织物功能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进行银胶涂层,测试其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拒水剂CWR-8DC质量浓度为60 g/L,黏合剂FK-C与拒水剂CWR-8DC以1∶20的体积比复配,整理后织物80℃预烘180 s,160℃焙烘90 s,经银胶涂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拒水性能及防紫外线性能,其接触角可达133.1°,并且经15次洗涤后拒水等级仍能达到4级,紫外防护系数UPF值可达227.63。  相似文献   

14.
采用BAYGARD.FD8三防整理剂和Repellent Sms整理剂分别对20/80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整理试验。首先研究了不同整理剂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焙烘条件等因素对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其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并测定整理后织物的拒水等级、拒油等级、强力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对比两种整理剂处理效果,Repellent Sms整理剂效果较好。用Repellent Sms处理涤棉混纺织物的最佳工艺为:质量浓度60 g/L、交联剂质量浓度5 g/L、预烘温度80℃、预烘时间180 s、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150 s。  相似文献   

15.
以含氢硅油、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以氯铂酸-异丙醇溶液为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得到氟烷基和氨基共性改性含氢硅油,并将生成的改性硅油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通过"浸-轧-烘"的整理工艺,来提高亚麻织物的柔软性能。通过探讨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整理液的质量浓度对织物性能指标的影响,得出最佳整理工艺为:焙烘温度160℃,整理液质量浓度80 g/L,焙烘时间4 min。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蓬松性。  相似文献   

16.
毛织物的含氟拒水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洪  李建强 《印染》2007,33(23):36-38
用含氟拒水整理剂对毛织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整理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催化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作为主要工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织物拒水整理进行研究。根据整理后织物的拒水等级、耐静水压等指标,得到整理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条件为:Nuva TP 80g/L,交联剂60g/L,催化剂0.8g/L,在185℃焙烘2min,整理后织物拒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与硅氢加成反应,制得一系列含氟硅氧烷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并将乳化后的聚合物对蚕丝织物进行整理。结果表明,硅氢加成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反应完全,为试验设计的目标产物。经含氟硅氧烷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处理过的蚕丝织物的拒水效果有明显改善,其水接触角较原样有明显增大;整理所得蚕丝织物的拒水效果与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有显著关联,不含氟的聚醚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对蚕丝织物的表面疏水性有所提高,但其水接触角小于侧链含氟硅链段的接枝共聚物整理的蚕丝织物,而且氟硅侧链聚合度越大,其表面水接触角越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含氟整理剂DM-3668对涤/麻汽车座套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对于含氟整理剂DM-3668刚整理完的织物,影响其接触角及拒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DM-3668的质量浓度,而对于干洗后的织物而言,影响其接触角及拒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交联剂的质量浓度;并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DM-3668质量浓度40 g/L,复配交联剂质量浓度5 g/L,焙烘温度160℃。同时,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耐摩擦测试,发现其拒水拒油效果依然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织物拒水拒油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整理效果不佳以及耐洗牢度差等问题,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碳短链含氟丙烯酸酯细乳液,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以单因素分析法探讨预处理方式、细乳液质量浓度、预烘工艺及焙烘工艺对棉织物的水油接触角的影响,得到等离子体预处理棉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细乳液质量浓度为60 g/L,浸渍时间为30 min,80 ℃预烘3 min,160 ℃焙烘3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60°、154°、135°;经30次洗涤后,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45°、133°、113°;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36%,断裂强力及白度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采用HS1100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芳砜纶厨师服面料进行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厨师服面料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确定了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用量40 g/L,焙烘温度190 ℃,焙烘时间5 min;测试了整理织物风格、透气性能和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的厨师服具有优良的拒水拒油效果,经5次标准水洗后,拒水等级仍可达10级,拒油等级达7~8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