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从网络构成、硬件和软件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CAN总线通讯技术在岸桥升降机中的应用.方案采用了RS232网络与CAN总线网络组合,设计了带有CAN通讯功能的呼梯盒以及具有RS232和CAN通讯数据交换功能的通讯转换模块,对其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进行了介绍.经过实际验证,该方案有效提高了升降机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品更富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DCS系统中DPU与I/O卡件进行RS485通信会产生电信号的衰减、易受到电磁干扰,数据需要远距离传输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DCS远距离通信的RS485转光纤模块。该模块主要包含光模块、RS485通讯芯片和保护电路,通过光模块可以将RS485通讯芯片发送的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实现DPU与较远距离的I/O卡件进行数据交互。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块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有效地解决了在远距离情况下集散控制系统主控与卡件稳定通信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3964R协议帧格式及点到点(PTP)串口通讯模块CP341,并根据叶轮给煤机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叶轮给煤机的控制流程,通过3964R协议数据区的协议扩展及协议封装模块的调用,通过现场编程,验证了CP341模块和第3方设备采用3964R协议通讯,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VXI总线多协议串行通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该设计利用Philips公司的多功能、四路通用异步收发器SC2 8C94 ,结合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及相应的控制程序 ,在不改变模块硬件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软件控制使通讯协议为 :RS - 42 2 / 4 85或RS - 2 32 ,实现单一模块完成 16路RS - 2 32或 8路RS - 42 2 / 4 85全 /半双工串行通讯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数据采集系统是工业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根据高速、实时、远距离数据采集的要求,研制了基于DSP和SH7216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讯模块.通过基于UDP协议的以太网来实现与上位机的通讯.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系统能满足一般工程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升降机运行数据的实时存储与状态监控,提高升降机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升降机监控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通信系统和升降机状态监控系统两个主要模块,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GPRS通信模块和通信服务器,数据处理模块实时接收和处理PLC和变频器发送的状态数据信息,再由GPRS通信模块和通信服务器实现状态数据的传输与存储,然后,监控系统通过实时调用状态数据实现升降机状态的实时监控。通过在港口升降机监控的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杨漂  钟勇 《机电技术》2014,(1):37-38
设计研究汽车OBD-Ⅱ模块的接口协议,采用带有OBD总线(诊断协议接口)与USB或RS232串口的TL718通讯模块和带有USB或RS232串口的计算机,对OBD-Ⅱ模块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并以图形形式实时显示在计算机上。该监测程序采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实现,具有数据存储,回放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棉麻纤维纱线晶变改性系统现场不同协议设备通讯协议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了数据采集与通讯系统。系统以上位机、PLC CJ2M-CPU32和6块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ADAM-6017为硬件核心,采用单客户机、多服务器架构。上位机首先基于Modbus/TCP协议读取6块ADAM-6017中的数据进行缓存,整理合并,后基于FINS/TCP协议向PLC集中发送数据。现场数据采集与通讯过程通过在上位机VB环境下编程实现。经现场运行,该系统稳定可靠,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嵌入式微机SC-12和USB接口芯片FT245BM的智能控制终端,它具有3种灵活的数据接口方式:以太网、USB和.RS485串行口。通过以太网连接可以实现灵活的远程数据获取与控制;通过USB串口总线,可以方便地进行现场数据的存取和设备的调试;而通过RS485总线可以使得一个嵌入式微机SC-12与40个挂接在总线上的控制模块进行通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不同通讯协议在某核电厂KSN系统与第三方进行数据通讯中的应用,涉及KSN与KIC、TES、机柜监测模块(RS485 Modbus)的通讯。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绝对式光栅尺接口通讯高速、大数据量、高稳定性等的要求,完成了Bi SS协议光栅尺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该接口基于FPGA设计,利用FPGA模块化设计的优势,建立数据读取模块对Bi SS协议的数据格式进行时序上的解码,得到传递的数据信息。另外加入延时补偿、CRC校验等模块,前者对数据传递进行时间补偿,可保证高速长距离传输,后者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准确传输。仿真与测试表明,该接口模块具有高速传输、数据量大等特点,适合绝对式光栅尺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高速精密平台实现精准定位和数据处理的要求,基于BISS协议设计了软、硬件接口模块和上位机。运用FPGA和SN75179B组成的硬件电路,协同BISS协议解码模块和数据缓冲单元对光栅尺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串口模块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该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准确快速地处理数据并且在上位机正确显示位移数据,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拓展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太网转RS232转换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现有以RS232为通讯方式的设备的网络化监控和管理,提出了以太网转RS232的转换器设计。利用STM32F107实现了对转换器的硬件设计,对软件模块进行了功能划分,利用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对转换器功能进行软件实现。设计的以太网转RS232转换器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不改变硬件平台的情况下,仅对软件的处理模块进行少量修改便能适应各种RS232协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阶段视频演示应用系统的高速发展,对于视频显示设备的统一通讯标准提出了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PJLink投影机通讯控制协议。PJLink是由日本办公机械与信息系统产业协会协作制定的显示设备通讯协议。本文先从PJLink的特点和系统说起,然后对通讯协议方式、数据指令报文的格式以及其设备间安全认证来进行研究。目前PJLink已经广泛在日本的显示设备中应用了。希望国内的视频显示设备行业的标准也可以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工业4.0在国内正蓬勃发展,但工厂设备使用协议不一,难于统一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协议转换器,该多协议转换器以S3C2440为核心平台,移植Linux内核建立MQTT服务,编写不同协议驱动,最终实现MQTT与UART、CAN、RS485和RS232等主流协议间的相互转换。测试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结构简单,能将工业上使用不同协议的设备无缝连接,用户只需在服务器端发送设备命令即可控制所有设备,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额外够买转换接口的成本,能满足大部分工厂的设备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iButton DS1990A的性能特点,以及以AT89S52为主控芯片、DS1990A为从机的电子标签模块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法.该模块通过RS232通讯协议与智能诊断仪进行数据传输.该模块硬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已成功应用于智能诊断仪中.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现代制造业对多源数据、复杂格式数据处理及跨平台协作的要求,设计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智能测控平台,引入面向服务的概念规划网络协同数据处理系统,并采用Web Service技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与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实现数据和流程协同机制.实践表明,该平台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和分布式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丹  胡旭东 《机电工程》2010,27(5):86-89
针对横机控制系统内部存在高速、海量的数据通讯的特点,利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丰富的逻辑资源,构造了一个双口RAM并行通讯模块,设计了配套的通讯协议,并对双口RAM存储空间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块具有通讯效率高、集成度高和通用性强的优点。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块完全满足横机控制系统的通讯要求。  相似文献   

19.
模拟量参数的采集及转换是工业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文中采用STM32单片机,设计了基于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支持Modbus通讯协议的通用ADC模块。传感器模拟信号通过输入通道送入STM32的ADC端口进行AD转换,转换结果通过RS-485发送到RS485总线。模块支持Modbus通讯协议,工作在RTU模式,可方便地应用于采用Mod-bus协议构建的工业数据采集系统中。该模块已经在某市热网监控系统中使用,完全符合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车载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设计了一种车载智能监控系统,系统采用ARM处理器和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网络化的通讯管理功能.装载平台设备均采用了串行口通讯方式,设计了一种由FPGA控制的多串口扩展板.FPGA通过和ARM的交互可以控制8个RS232和4个RS485串行口的数据收发,还可以设置各个串行口的波特率等参数.接口板具有进一步的串口拓展功能.本方案系统软件设计方便适应性强,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实时性好,能满足监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