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机电设备》2010,(3):I0007-I0007
拖链专家德国易格斯公司的“Triflex R”系统机器人配件包括超过200个组件。所有这些配件可以满足从大型焊接机器人到小型托盘机器人的应用。公司的的目标“改进技术.同时降低成本”,现在已经显现成果——六个新的产品线已经构建完成.特别适应于机器人制造商和用户。  相似文献   

2.
随着造船环境的不断变化,即劳动力减少和工资增加(特别是在船体分段装配阶段的电弧焊工作),日本各造船公司越来越多地应用机器人自动化。为了获得良好的投资性能价格比,研究发现船体建造工作最适合于使用机器人系统,并需对标准型号的焊接机器人进行修改并增加部分功能。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IHI)研制成功一个新的造船系统,即“平面分段和开口处理”系统。它适合造船自动化,并开发成功一套在装配阶段使用的全自动化机器人焊接系统。此系统包括自动化材料输送系统,机器人定位系统和数控(离线)教学系统。此系统已成功地在石川岛播磨重工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液货围护系统中的1S型标准绝缘箱为例,分析标准绝缘箱的结构及钉子位置,设计机器人自动打钉系统,并开发机器人打钉轨迹算法,实现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合理规划,大幅缩短现场编程时间。经实际应用,采用机器人自动打钉系统制造的标准绝缘箱质量稳定,实现标准绝缘箱的高效率、高质量制造。  相似文献   

4.
《机电设备》2011,(2):4-I0001
北京,2011年3月1日——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近日宣布携手中国最大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之一——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在成都共同建成了西部第一个机器人系统集成基地。该基地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能力将达到每年150台(套),将主要为西部地区制造行业用户提供领先的焊接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生产工艺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与仿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首先确定了水下机器人六自由度空间运动模型,为了便于在控制与仿真中应用,本文借助matlab平台,将水下机器人的六个自由度的方程转换为矩阵乘形式,然后结合水下机器人的环境仿真,推力器仿真,舵翼仿真,建立了水下机器人六自由度运动记真器。最后用该仿真器进行了运动仿真,仿真结果与海上试验吻合得很好,表明该仿真系统是符合实际的,该仿真系统采用一种普遍实用的数学模,精度较高,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水下机器人,对研究水下机器人操纵与控制有很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水下机器人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概念和例子,此系统有两个独立的部分,可在彼此的进程中并行计算处理,如数据采样、机器人控制、动力学鉴定和控制器适应等。每个进程的数据,如控制器联合负担在两个相关联的进程间同步通信。在机器人计算机系统中,这套系统利用并行处理能力和在油罐检查中研究出的控制器系统自适应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水下机器人推进系统运行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推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用以解决故障诊断过程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并提高推进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该方法在常规神经网络基础上,引入模糊推理形成一种新型模糊神经网络结构,提出一种最小调整的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率,完成模糊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的推导。通过对水下机器人实施定速直航与转向等试验完成神经网络的在线训练,利用已完成训练的神经网络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建模。通过比对神经网络模型估计值与机器人传感器的实测值获取残差信息,并对残差进行故障信息提取以实现故障诊断。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仿真试验中,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水下机器人推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大型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的广泛应用,对机器人安全防护策略提出更高要求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在对大型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设备碰撞和人员安全角度入手,对机器人本体、上位机控制系统、视觉安全系统和物理限位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提出明确的配置方案,并在实际的焊接工作站中得到验证应用。  相似文献   

9.
拱泥机器人原理样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台拱泥机器人原理样机,针对洪泥机器人在泥土环境中前进时转向阻力矩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简单灵活的转向机构,采用充气胶囊作为支撑,提高了蠕动爬行机构的驱动能力。提出了拱泥机器人传感器检测系统的方案,解决了拱泥机器人水下位姿的检测问题,进行了原理样机控制系统设计和作业流程设计。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中完成了原理样机的蠕动爬行实验,验证了总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船舶甲板机器人可帮助船舶高效率除锈,并降低船员工作强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传统的船舶机器人监控系统只能查看机器人的所有工作状态参数,无法形象地展示机器人工作状态。本文在对虚拟现实技术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甲板机器人状态监测系统,并设计系统传感信息采集的硬件结构。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器人工作状态智能监控系统,对系统中的碰撞检测技术以及虚拟交互实现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将机器人的状态实时反馈到虚拟场景中,有效实现操作者和机器人之间的实时交互,实现在线操控监测和离线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