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抚触对体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60例住院早产儿,30例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30例进行早产儿抚触,观察2组早产儿体重的变化。结果 抚触组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抚触疗法可帮助早产儿度过喂养难关,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快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2.
叶明俊 《大家健康》2016,(11):188-188
目的:讨论分析益生菌在早产新生儿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出生的早产儿68例,将68例早产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喂养组早产儿34例,一组为益生菌喂养组早产儿34例。常规喂养组早产儿34例进行人工喂养,而益生菌喂养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进行喂养。在喂养后的两周,对两组早产儿的消化道的症状以及体重等进行观察研究,并记录相关数据后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益生菌组早产儿出现的呕吐、腹胀、胃潴留等不良症状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早产儿;并且两组早产儿在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的体重逐渐增长,而益生菌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早产儿。结论:在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增加益生菌能够有效的减少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症状,并有效的增加早产儿的体重,改善早产儿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医学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早产儿的治疗越来越科学、完善,早产儿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并发症越来越少,但由于早产儿易发生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给早产儿带来的危害严重,因而氧疗作为纠正低氧血症的重要措施被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支气管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氧疗合并症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氧疗必须严格掌握其指征,同时应进行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早产儿状况。方法:对2011~2012年住院分娩资料进行统计回顾分析。结果:2011-2012年产科分娩新生儿总数为3416例,早产儿291例,早产儿发生率为8.52%,其中2011年产科分娩新生儿总数为1443例,早产儿130例,早产儿发生率为9.01%,2012年产科分娩新生儿总数为1973例,早产儿161例,早产儿发生率为8.16%。结论:早产儿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围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 对本院1998年4月-2001年6月住院的早产儿的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所有早产儿都有并发症,一种并发症5例,两种10例,三种19例,四种以上18例。黄疸、硬肿症、窒息、低血钙、贫血为主要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比例少,无l例脑损伤,仅l例在家出生的重度窒息并肺出血死亡。加强产儿科合作,重视早产儿管理可降低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及降低早产儿病死率。黄疸的主要原因是生理性,与早产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据不同日龄、不同孕周、不同胆红素浓度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硬肿症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头2d热卡供应不足,加强早产儿的护理,保证热卡供给及综合预防治疗可减少重度硬肿症的发生。窒息原因:多胎妊娠、妊高症、早产儿为主要原因,非法接生是导致窒息的重要原因,而又是本组严重并发症及致死原因。加强流动人口高危孕妇的宣教、管理、避免早产,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必不可少的一环。结论 加强产儿科合作,重视早产儿的临床管理.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加强孕期保健,加强流动人口孕妇的管理,避免早产,打击非法接生可望降低早产儿的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发生率,从而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何金孝  宋烨  樊蕊  李敬娴 《西部医学》2022,34(5):715-718+723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出生的247例早产儿RDS,按不同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4周) 171例和晚期早产儿组(34~37周) 76例。分别对两组中RDS患儿的孕母高危因素、分娩方式、以及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合并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晚期早产儿RDS以孕母妊娠糖尿病、宫内感染所致,且出生体重较大,以急诊剖宫产(71%)娩出为主,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RDS发生时间晚,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组,且PS和nCPAP治疗效果均较早期早产儿组差(P<0.05),重复应用PS和机械通气比例显著增加;并发肺动脉高压、气胸和持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结论 RDS的发病率仍以早期早产儿为主,但晚期早产儿RDS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晚期早产儿RDS病情复杂,应用PS效果差,急性并发症重,尽早机械通气并及时多次使用PS,利于病情控制,综合性支持治疗策略可提高晚期早产儿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血胃动素和胃泌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合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早产儿胃肠激素水平;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治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其中包括合并HIBD的早产儿23例,此为合并HIBD早产儿组;排除HIBD的早产儿27例,为排除HIBD早产儿组,其中存在喂养不耐受者18例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组;9例喂养耐受的早产儿为喂养耐受早产儿组。以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munoassay,RIA)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喂养前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和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的含量。对1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12例予以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进行干预治疗。结果:①HIBD合并早产者血中GAS和MTL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儿和排除HIBD的早产儿(P<0.01);②排除HIBD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均低于正常足月儿(P<0.05);其中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喂养耐受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红霉素干预治疗组与其对照组比较,患儿的喂养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MTL和GAS分泌异常,血中MTL和GAS水平与喂养不耐受有关,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早产儿能存活的体重和胎龄越来越小,其生命质量越来越受重视。早产儿生长发育快,但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满足其营养需要量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因此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观察尤为重要。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好坏,反映了整体机能的状态。为了探讨早产儿胃肠功能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我科分析了2003年3月-2005年3月收住的3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死亡有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护理与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及转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和早产儿死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在产科护理及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以胎龄、出生体重及孕期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早产儿病率、早产儿病死率均有降低,在早产儿病死率的多因素中,硬肿及并发症为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病率及死亡率高,高危因素众多,是外环境及内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喂养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君 《医学文选》2005,24(2):299-301
早产儿是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的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功能还不健全,生活能力较弱,早产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母乳是婴儿尤其是早产儿最好的食品,但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热量。因此,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一直是医护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外采用了不同的喂养方法和途径以满足其营养需要,本文对早产儿喂养方法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为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早产儿应用了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红霉素用于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快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但在早产儿的治疗过程中,临床问题仍然较多。其中电解质液体平衡就是早产儿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早产儿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处理不及时可以危及早产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74例早产儿三种微量元素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 测定74例生后3d内的早产儿全血锌,铜,铁值,及与生后3d的足月新生儿组3种微量元素作比较。结果 所测早产儿全血锌,铜,铁值均较正常新生儿低,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全血锌,铁,铜值均无差异,而1.5kg组的早产儿全血锌,铁均值低于2.5kg以上组的早产儿(P〈0.05)。结论 在早产儿特别是体重较低的早产儿更易出现锌,铁的缺乏,要注意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4.
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2500g,身长〈47cm,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出生1周内死亡率是一生中最高的时期,故加强早产儿护理,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关键。而在早产儿护理方面,体位护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体位对早产儿产生不同的影响。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逐渐上升,而且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成活几率也增大。但早产儿出生后的并发症的几率还没有明显地降低。本文阐述了45例早产儿的出生情况,并对早产的危险因素、早产并发症进行了分析,以及时对早产儿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抚触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于足月儿 ,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早产儿,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的保障,结合近几年在儿科临床工作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齐会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045-1046
目的 促进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方法 通过控制噪声、降低光线、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自我控制行为等措施改善早产儿的生存环境。结果 实施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有助于早产儿日后的发展。结论 早产儿必须连续性地调适自己与环境的互动,使自己能适应环境的刺激,并取得生理肢体活动,互动间的平衡以利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47例巨大胎儿临床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简易制备,神经节苷脂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163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皮质醇监测.并以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分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早产儿胎龄、日龄、静脉输葡萄糖、危重度、血皮质醇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发生血糖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37.04%.危重早产儿组以高血糖多见,发生率41,4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早产儿组早期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新生儿组,而危重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胎龄、日龄、未静脉输糖是影响早产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而危重度、静脉输糖、皮质醇水平是影响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特点及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并给予合理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少早产儿并发症,提高早产儿治愈率。方法:通过临床对60例早产儿的护理,解决护理细节问题,如保持有效呼吸,取舒适体位,鼓励亲子亲密接触等。结果:6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并症。结论:对早产儿的规范细节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