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8,(1):64-69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的发展,城市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趋同现象愈加严重,突出表现为: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趋同化趋势明显,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不足;城市历史记忆正在消减;城市景观文化建设中地域人文精神体现不足。有关城市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建议: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地域文化景观的设计;注重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护和发掘;突出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个性和品位,避免同类趋同;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摘要:城市历史景观遵循城市在时空上的演进规律,认为城市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在历史上的层积,是种兼具文化传承和经济适应性的可持续城市保护方法。探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在古城保护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襄阳古城保护研究,从城市肌理形态与空间格局保护与延续、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系统构建和动态发展研究三方面探讨了古襄阳城的保护方法,旨在探寻一条在高速城市化建设背景下城市规划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下村镇聚落的传统风貌被破坏,地域文化特征消失殆尽,通过研究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传承、保护的方式,为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景观传承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是某一地域环境下各种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前者涉及土地、生存区域和建筑等;后者包括思想、语言、风俗、艺术、文学、信仰等。从当代都市小说中女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男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和另类女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等方面,对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休闲文化景观进行分析,解读蕴含其中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5.
"八景"是一种景观塑造与资源利用文化模式,具有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宣传等功能。通过对"保山八景"文化景观现状、景观类型和变迁机制分析,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深入阐释八景文化景观作为保山文化的社会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6.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进行民居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立体化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兴市是国家和政府大力倡导的城市发展方向,文化景观建设是文化兴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丘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商丘文化景观的创意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丰富的营养。要全面、系统的开发商丘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化品牌与文化景观,就需要在总结商丘市文化资源与文化景观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商丘文化景观品牌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文化品牌进行具体的视觉创意设计。这样,才能实现商丘文化景观的科学规划与长远发展,才能实现商丘经济与商丘品牌文化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存在"千城一面"问题,新型城镇化应强调自身文脉的传承,要求充分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地方特色鲜明的城镇,首要任务是对区域文化特征进行识别与分区研究。将综合评价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引入到文化地理学研究,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角度构建古村镇文化景观相似性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化,评价分析了湘西古村镇文化景观的相似特征,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文化景观区划研究,将湘西地区分为侗族景观区、瑶族景观区、土家族景观区和苗族景观区,并对区域文化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区域规划与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昭通市昭阳区北部新区规划区域内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利用潜力.但大多仍然处于原生态状态,尚未开发利用,即使开发利用,也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区域内景观文化内涵少、附加信息少、景观单薄。北部新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对文化景观进行节制性的开发建设,实现对文化景观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有序保护.注重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建构凸显地域文化显山露水的生态景观网络,凸显复合生态的规划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目前,对二十四节气的科普研究及宣传形式多样。但二十四节气地域性景观的设计存在着公众体验感弱,与公众互动性差、展示过程枯燥及缺乏故事性等问题。从叙事的特点入手,研究二十四节气相关文献和现有节气景观,在综合考虑公众需求、科普宣传及城市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构建二十四节气地域性文化景观叙事策略。在景观的时间叙事、分形叙事、空间主题叙事实践设计案例方面展示体现二十四节气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新方法和新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文化景观的营造与保护是城市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应重视文化景观的营造和保护,以提高城市经营的总体效益。以姜堰市为例介绍了姜堰市文化景观营造与保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界定妈祖文化景观和乡土元素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妈祖宫庙建筑、妈祖祭典、妈祖服饰和饮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范点,对其所包含的乡土元素加以解读,并从文字、图像、音乐戏曲、民俗活动和现代信息媒体等五维形式探讨妈祖文化景观的表达,指出现代保护妈祖文化景观的乡土性是维护妈祖文化景观持续禀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20,(3):72-78
以中国传统村落潮州"象埔寨"为研究对象,对村落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近距离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GIS空间技术方法分析村落文化景观与地方集体记忆间的关系,并对村民地方集体记忆建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村落文化景观与地方集体记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宗祠、家庙、游神仪式等是村落典型性文化景观且在建构地方集体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宗族伦理秩序、文化信仰、风水观是村民地方集体记忆的重要因子;村民重视文化景观的延续和维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村民地方集体记忆的深度并进行再塑造;村民地方集体记忆又强化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更新,增强地方认同感.通过对潮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与地方集体记忆的分析,不仅可建构地方集体记忆,推动区域文化遗产持续性保护和乡土精神回归,也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文化景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人们接受戏曲文化的感受系统,将戏曲文化景观划分为视觉文化景观和听觉文化景观两类,并以京剧文化景观为参照系,在对比分析黄梅戏文化景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戏曲文化景观与地域文化以及文化受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耕文明影响下形成的传统村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存,随着传统村落保护的兴起,村落文化景观近年来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众多的侗族传统村落,但目前对于这些村落的保护重物质而轻文化,逐渐走入误区。文章以侗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为主题进行研究,以程阳八寨为例,对其村落文化景观构成的要素、关系、特征及演变进行分析,并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提出保护策略,为其他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文化资源产业化带来的传统元素衰落、文化定位不准、空间形态破坏等问题。本文从文化传承度、空间保存度、历史延续度、物质维持度四个维度构建了旅游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岳阳市张谷英村为案例地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张谷英村文化景观处于比较稳定状态,四个维度的稳定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空间保存度>文化传承度>历史延续度>物质维持度。(2)旅游业给张谷英村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有利于精神文化的传承和村落各类空间的保存,另一方面又影响着传统建筑风貌、功能及材质的维持。(3)构建的文化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文化景观所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各指标的分值可确定造成张谷英村文化景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精准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湘西凤凰古城文化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旅游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坐落在湘西的凤凰古城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大有超过其合理容量之势,使得古城内原本保存完好的文化资源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为了使古城的文化景观得到有效保护、文化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我们试图引进GIS技术来建立凤凰古城文化景观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系统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功能模块的实现等过程的论述.可以得到结论:将GIS技术应用于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管理是可行的,甚至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手段;采用组件式GIS技术建立古城文化景观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特别是其中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提高管理水平以及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特点,是对文化地理学关于“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各地古村落景观之所以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其根本原因在于影响景现形成的文化基因的不同,尤其是传统的原始图腾、民间傩戏、宗教信仰以及地方文化等因素对景观基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掌握聚落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聚落景观的识别系统,有助于区域景观建设和文化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为武术非物质文化景观.河南省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术文化景观精彩纷呈.通过规划、设计和发展包括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等的文化品牌,提升河南省武术文化景观层次,全面整合和推动提升武术可持续发展.同时,运用武术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整合武术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等研究视角,通过强化武术文化景观的文化创意促使其获得文化遗产及其社会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陶瓷文化景观的活态属性,我们以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在研究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衍变肌理的基础上,修复陶瓷文化景观遗产,完成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双赢,从而实现景德镇陶瓷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