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中选用对羟基偶氮苯磺酸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湿化学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六方单晶纳米金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的结构表征说明,产物是沿着(111)面定向生长的六方单晶金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验证了对羟基偶氮苯化合物在制备过程中所发挥的稳定和还原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利信息     
王元荪 《钢铁钒钛》2006,27(1):68-70
金红石型煅烧晶种的制备方法;脱水天然金红石的生产方法;以低品位原生钛铁矿为原料制造高品位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原位生成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抗紫外聚酯的方法;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分散方法;常温固化的二氧化钛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方法;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方法;纳米级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体制备方法;晶相可控的二氯化钛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液体逼流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方法及其装置;含有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载体及在空调中的应用;纳米二氧化钛抗菌自清洁塑料母料及其应用;用TiO2超细粉焰熔法人工合成金红石单晶的方法和设备;  相似文献   

3.
曹辉  曾勇 《黄金》2007,28(3):4-6
应用超声辅助电解法制备金纳米粉末.电解液由柠檬酸三钠、硫酸钠组成;金箔作阳极,钛合金杆作阴极;钛合金杆作为超声波放大转换器与20kHz的超声波源相连接.由于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在阴极形成金聚集体将分散到电解液中,这样通过控制电流密度、超声波脉冲的周期和幅度就可以获得直径约为50nm左右的面心立方结构(fcc)的金纳米粉末.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谱,表征了金纳米粉末的结构、形貌及其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KrF脉冲准分子激光器烧蚀金刚石结构多晶Ge靶材, 选取合适的靶与衬底间的距离、氩气压力以及沉积时间, 在单晶Si(100)衬底上首次制备了四方结构的Ge纳米颗粒,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这些Ge纳米颗粒有橄榄球状的外形.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选区电子衍射结果显示, 这些橄榄球状的Ge纳米颗粒是四方结构的单晶. 而这些Ge纳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脉冲激光击打Ge靶产生的小的团簇在局域高温的作用下生成四方结构的团簇, 而这些四方结构的团簇和Ar气原子发生碰撞并聚集到一起形成橄榄球状Ge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5.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膜为模板,原位反应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材料,实现纳米金的可控合成以及复合薄膜的大尺寸制备。研究了氯金酸用量和原位反应时间对细菌纤维素/纳米金复合薄膜形貌的影响;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研究不同催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以及环境温度对对硝基苯酚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mL质量浓度1%氯金酸,原位反应2min时制备的复合薄膜中纳米金的尺寸大小均匀,密度适中;其用量为1.4g,硼氢化钠0.24mol/L,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专利信息     
《黄金科学技术》2008,16(2):62-63
金银饰品除污保养巾;含钇的金-银-锆基合金材料;一种纳米多孔铂金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银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一种选矿分级机;  相似文献   

7.
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金粒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伟  张现平  崔作林  张志焜 《稀有金属》2004,28(6):1082-1084
在H2 Ar气氛中,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金粒子。电弧等离子的高温使得金块熔化、蒸发,金原子在上升过程中与Ar原子碰撞、成核并最终形成纳米金粒子。通过SEM观察,纳米金粒子形状规则,平均尺寸在30nm左右。XRD结果表明纳米金纯度高,DSC实验表明其熔点是483℃。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进的方法制备了金壳包覆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粒子. 二氧化硅和金纳米粒子分别通过Stober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 SEM分析表明, 都呈现出单分散的球状分布, 粒径为300和100 nm左右. 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通过TEM, UV-Vis-Near-IR, FTIR来表征和研究, 结果表明结合柠檬酸钠与硼氢化钾还原法制备所得到的SiO_2/Au复合粒子表层光滑, 完整, 没有团聚现象. SiO_2/Au-3的光学共振峰比SiO_2/Au-1和SiO_2/Au-2有红移. 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形成SiO_2/Au核-壳结构后, Si-O-Si和Si-OH的键会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法获得钇钡铜氧(YBCO)和乙醇混合溶液,采用聚焦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无水乙醇中的金靶,连续制备得到纳米金和乙醇混合溶胶.将纳米金和乙醇混合溶胶直接滴入接收器中的YBCO和乙醇混合溶液中,经干燥获得纳米金掺杂的YBCO材料.结果发现,纳米金未明显改变YBCO的吸放热现象,对样品的组成影响不大;掺杂0.01%、0.05%重量比例的纳米金后YBCO的结晶度和超导转变温度Tc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万群 《稀有金属》1997,21(1):40-51
纳米电子学已显示出它的优势并代表着电子学的未来。量子微结构材料是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构成量子微结构材料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正沿着增大直径、扩大品种、提高晶体完整性、完善外延过程的原子级精度的控制等方向发展着。其中引人注目的进展有低位错密度大直径GaAs、InP单晶的制备、固溶体单晶的制备、外延过程的实时控制、外延设备的产业化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金的表生富集作用常可形成表生金矿床.实验研究表明,金可在表生条件下溶解于硫酸盐体系.硫酸金络离子和硫代硫酸金络离子是金表生条件下重要迁移形式,它们可被铁、锰氢氧化物沉淀富集成矿.表生条件金银分离是由金银地球化学性质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张若钦  江新国 《黄金》2011,32(5):9-13
以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在美元持续贬值背景下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发现黄金价格呈现出持续上涨过程,其中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美元指数对其有显著影响,全球黄金储备与黄金价格的关系正在经历方向性的改变,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黄金价格影响有限.总之,世界黄金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建议中国货币当局增...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黄金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勘查工作严重滞后于金矿建设和生产;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从小到大,经历了4个阶段;黄金产量由1984年的2千两剧增至1997年的19万两,堆浸起了巨大作用,地质队参与黄金生产,黄金开发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又是重要保证;但黄金事业发展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黄金工业才能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雷军 《黄金科学技术》1998,6(5-6):50-56
甘肃省黄金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勘查工作严重滞后于金矿建设和生产;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从小到大,经历了4个阶段;黄金产量由1984年的2千两剧增至1997年的19万两,堆浸起了巨大作用,地质队参与黄金生产,黄金开发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又是重要保证;但黄金事业发展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黄金工业才能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南侧的加甘滩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为了确定金的载金矿物及其赋存形式,利用显微测试技术对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原生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观察,确定原生浸染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但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BSE)图像观察中均未发现自然金包裹体,故确定金在载金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为次显微不可见金。  相似文献   

16.
吴顺达 《黄金》2006,27(5):5-8
2005年,国际黄金市场可谓风起云涌,度过了红红火火的一年。留下了无数投资者的赞赏和惊叹。这一年黄金价格上涨将近22.3%,并确立了现货黄金541美元/盎司的新高.让投资者看到了一条投资的捷径。2006年元旦过后,黄金市场继续牛市行情。但是.美元、原油和社会不安定因素是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三大要素,近期黄金价格将比2005年的行情更加动荡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17.
PL7184金矿床位于环维多利亚湖金矿成矿区的马巴莱—布洪古基拉绿岩型金矿带上,对其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有助于指导矿石选冶工艺及流程优化。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光薄片鉴定、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该区金矿床矿石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岩层与酸性火山沉积岩层间的剪切破碎带内,区内金矿石划分为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化金矿石、稀疏浸染状黄铁矿化金矿石、细脉状黄铁矿化金矿石和含星点状黄铁矿化金矿石4种自然类型,其中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化金矿石含金性最好。金矿物的种类以银金矿为主,有少量自然金;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和裂隙金,金矿物粒度以中细粒为主,粒径多在0.01~0.07 mm之间。  相似文献   

18.
吴顺达 《黄金》2000,21(7):50-53
在影响世界金价下跌的各种因素中,作用最明显的是各国中央银行抛售黄金,因而,黄金储备的作用及黄金对各国金融体系的作用因金价大幅度下跌而引起人们的关。就目前情况看,黄金价格下滑些过度,但不会继续出现下滑。尽管黄金市场变化莫测,黄金价格复苏程度有多大,实难断言,但只要把握信息、因势利导,商机无限。  相似文献   

19.
某地砂金煤金团聚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煤金团聚提取砂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获得了金回收率达95 .53 % ,富集比达2300 倍的较好指标。阐述了煤金团聚提金工艺是可以取代混汞、氰化的无毒提金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