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评价阻垢剂阻垢性能的方法——浊度法.用此方法对5种具有代表性的水处理剂即羟基乙叉二膦酸,氨基三甲叉膦酸,聚丙烯酸,水解聚马来酸酐及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浊度法通过比较不同阻垢剂作用于水体中的成核抑制时间,能迅速、高效地评定阻垢性能的差别,所需实验时间不超过100min,所需实验设备简单.对晶体X-射线衍射结果与浊度法结果进行比较,证明羟基乙叉二膦酸与氨基三甲叉膦酸在实验水中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用鼓泡法研究了HDTMP(己二胺四甲叉膦酸)-HEDP(羟基乙叉二膦酸)、HDTMP-MA/AA(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以及HDTMP-HMP(六偏磷酸钠)3种类型二元复合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并在总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与单一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这3种不同类型的复合阻垢剂有着共同的特征:(1)组分阻垢剂HDTMP在上述3种复合阻垢剂中是主阻垢剂;(2)在相同的总浓度下,二元复合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在相当大的浓度范围内大体上呈加和效应且在整个试验浓度范围内大体上低于主阻垢剂的阻垢性能;(3)与复合缓蚀剂的协同效应相比,上述3种类型的二元复合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协同效应不如典型的二元复合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协同效应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疏松型聚氯乙烯为骨架,选择合适的溶胀剂,用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等进行胺化。选择出最适合的条件,进行多乙烯多胺螯合树脂的合成,井测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用聚氯乙烯和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得的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每克干树脂的交换容量可达9meq以上;交换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聚氯乙烯的型号,多乙烯多胺的种类和浓度,溶胀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4.
有机膦酸盐对碳钢在NaHCO3—Na2CO3溶液中钝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电位方法研究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二乙烯三胺五甲太膦酸(DETPMP)、三乙烯四胺六甲叉膦酸(TETHMP)、乙二胺四叉膦酸(EDTMP)对碳钢在NaHCO3-Na2CO3缓冲液中钝化过程破裂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上述有机膦酸盐能促进碳钢的钝化,并能使其进入自钝化状态,但当有机磷酸盐浓度增中到一定值后,碳钢的阳极溶解电流又重新增大,有机磷酸盐对碳钢在在含Cl离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具有优异阻垢性能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和亚磷酸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合成得到膦酸化水解马来酸酐。经色质图谱和其它分析方法研究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发现无论羧基和膦酸基团都在同一分子中存在着。产物的分子结构可示意为: 由于它既是一种聚合羧酸型化合物,又是一种聚合膦酸型化合物,因此既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又具备优异的阻垢性能。当产物在低剂量如5ppm和其它一些有机多元膦酸如羟基乙川二膦酸(2ppm)或乙二胺四甲叉膦酸(2ppm)以及锌离子(1ppm)等复合使用时,发现产物和它们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实验证实了,即使在含高氯离子浓度(40000ppm)的水质条件下,产物也可被用作为一种好的缓蚀剂和阻垢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小分子有机抑制剂氨基三甲叉膦酸NTP,乙二胺四甲叉膦酸EDTP和己二胺四甲叉膦酸HDTP的合成方法,对NTP,EDTP,HDTP和氨基二乙酸NDA四种化合物抑制黄铁矿、毒砂的行为以及分离这两种矿物的性能作了实验研究,并对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模式以及药剂结构与性能间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
改性木素的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由基反应 ,对木素进行枝改性 ,合成羧酸型木素 (LA)阻垢剂。利用静态阻垢法测定和比较LA与一些常用阻垢剂的阻垢率。结果表明 ,LA阻垢性能良好 ,当LA用量为10mg/L ,阻垢率达 85 2 %。根据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实验 ,定量研究了阻垢率与溶液中阻垢剂LA用量、Ca2 含量和 pH值之间的关系 ,得到的回归方程能较好拟合实验测定结果 ,可用于合成产物LA阻垢性能和确定其适用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研究了用脂肪酸和二乙烯三胺反应合成咪唑啉衍生物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反应物的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棉籽油合成了缓蚀剂咪唑啉衍生物,试验了产品的乳化性能,测定了产品的缓蚀效果,并对反应的原料选择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9.
松香基咪唑啉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香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了松香基咪唑啉(ORI)。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反应的各个因素进行模拟回归,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在230~240℃,二乙烯三胺和松香的摩尔比为1.6:1,反应时间为5h,体系的真空度为2.67~5.33kPa。通过电镜分析表明合成产物对金属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别使用硫酸二乙酯、氯化苄和冰醋酸三种季铵化试剂对由油酸、二乙烯三胺合成的咪唑啉进行季铵化,使用动态失重法对比了它们在CO2腐蚀环境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缓蚀机理。结果表明:使用硫酸二乙酯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BMI-D比其他两种咪唑啉季铵盐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BMI-D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最佳质量分数配比为2∶1时可制得复合缓蚀剂BMI-DA,当BMI-DA质量浓度为100mg/L时,缓蚀率可达到97.55%;BMI-DA是以控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1.
用热分析方法来研究环氧树脂与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醇胺、六次甲基四胺、邻苯二甲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的固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烷酸、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硫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2种咪唑啉季铵盐M1和M2,M1,M2分别在pH=2.36和pH=3.78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与fsDNA相互作用后,体系的共振光散射(RLS)强度明显增强.研究了它们与fsDNA作用的影响因素,在优化条件下,RLS强度增加值与fsDNA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定了新的测定fsDNA的RLS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准确度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用于合成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含磺酸基共聚物水处理剂的合成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溶剂,次亚磷酸钠-过硫酸钠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1-烯丙氧基-2-羟丙基磺酸钠(COPS-1)为单体合成了含磺酸基的水溶性缓蚀阻垢剂。在装有机械搅拌、回流冷凝管、恒压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按一定配比加入次亚磷酸钠、少量助剂和蒸馏水,在一定温度和搅拌条件下,分别同时滴加过硫酸钠水溶液和COPS-1/AA(AA恒为0.4mol)混合水溶液,进行共聚反应。该文实验通过优选法,考察了该共聚物阻垢性能与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之间的关系,寻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阻垢分散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水热反应合成CuLxL(N)y及配体L(N)中氨基还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2-联苯酸、联苯胺、乙二胺、对苯二胺等典型的含氮化合物为配体与Cu(Ⅱ)盐进行了水热反应合成了几种配合物CuLxL(N)y,其中L为2,2-联苯酸,L(N)为含氮化合物为配体,是联苯胺、乙二胺或对苯二胺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IR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且研究了几种含氮配体在水热反应中的还原性.在水热条件下,NH2基团的还原性增强;以乙二胺中NH2的还原性最强,对苯二胺和联苯二胺次之,咪唑还原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HCl中咪唑衍生物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了一种咪唑衍生物(BBIM),利用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极化法及SEM研究了BBIM与碘化钾和甲醛在质量分数5% HCl中按一定比例复配对碳钢的缓蚀效果,讨论了浓度、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种复配缓蚀剂在5%HCl腐蚀环境中对碳钢均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缓蚀作用机理为协同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BaSO4结晶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的均相成核理论,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了添加0.02 mmol/L的阻垢剂DTPA--5N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钠)、EDTMPS(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及DTPMP(二乙烯三胺五亚甲基磷酸)前后BaSO4结晶诱导期、BaSO4晶体析出时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及活化能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与X-射线衍射分析了阻垢剂对BaSO4微观形貌和特征衍射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为298~318 K、Ba2+与SO42-浓度为0.5~1.2 mmol/L条件下,加入阻垢剂后,BaSO4的结晶诱导期延长,BaSO4晶体的活化能增大,同时BaSO4晶体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分别提高了10.52、8.06和6.18 mJ/m2。此外,扫描电镜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3种阻垢剂显著地改变了BaSO4晶体形貌,使得BaSO4晶粒更小和分散,并使BaSO4晶体某些晶面的特征峰衍射强度降低。3种阻垢剂不同程度地抑制了BaSO4晶体生长。  相似文献   

17.
运用低活性、柔性异弗尔二异氰酸酯与二乙烯三胺的界面聚合反应合成了以正十八烷为囊芯的聚脲微胶囊相变材料,并考察了乳化剂OP-10浓度和正十八烷浓度对微胶囊形成及形貌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OP-10]= 0.5%(质量分数),[正十八烷]=0.3 g/mL)下,制备了球形好、破损低、粒径均匀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并通过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气相色谱、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形貌及粒径、正十八烷的负载量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膦酸基的膦酸盐型防垢剂.对这种防垢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按优化条件合成的防垢剂对碳酸钙垢、硫酸钙垢、硅酸钙垢均有预防作用;在最佳浓度下对碳酸钙和硫酸钙的防垢率接近100%,对硅酸钙的防垢事可达90%以上,这种防垢剂溶液对钢铁的腐蚀率低于油田模拟注入水,且对地层无伤害,可用吸附法设置在近井地层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研究循环冷却水对已合成的三元共聚物阻垢剂(PMAM)性能的影响,进行不同条件下碳酸钙静态阻垢实验.探讨药剂用量、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温度、恒温时间、pH值、碱度和浓缩倍数等因素对阻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阻垢剂的药剂用量仅为8 mg/L,冷却水的pH值为7时阻垢效果最佳,热稳定性和时效性好,浓缩倍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