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及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所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和非糖尿病组(N-DM)。分析和比较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斑块的特征、病变特点以及影响DM组病变的相关血管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斑块声学和形态学比较,DM组出现不规则斑块和斑块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5);两组患者的病变类型比较,DM组病变长度、膝下流出道的评分以及TASCⅡ分级为C/D型的病变比例均显著高于N-DM组(P<0.05)。合并吸烟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高回声、不均质回声、斑块钙化以及出现不规则斑块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吸烟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P<0.001)。合并高血压病、高血脂的DM组患者,其斑块声学特征、斑块形态特征与未合并高血压病、高血脂的DM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血管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与未合并血管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在病变长度、TASCⅡ分级、膝下流出道的评分以及C/D型病变比例上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糖尿病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方法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25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行下肢动脉栓塞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HbAlc、TC、TG、LDL-e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糖尿并合并高血压时,要警惕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查,对早期发现、早期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行下肢动脉栓塞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数。经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HbAlc、TC、TG、LDL-e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糖尿并合并高血压时,要警惕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查,对早期发现、早期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组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血清hs-CRP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并与其下肢动脉硬化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均予以诺和灵30 R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16周。检测两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趾臂指数及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趾臂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治疗组脉博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不同部位和不同严重程度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CD42b、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黏附、聚集试验,根据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踝肱指数(ABI)检查区分不同部位和严重程度,并比较其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ASO患者髂股动脉端狭窄闭塞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较腘动脉以下闭塞患者明显升高,CD62p、CD63与ABI无相关性。结论: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对于判断2型糖尿病病变部位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PAD)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15%-20%以上。大量研究表明,人体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也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1-2],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老年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应用脉管复康片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抗凝、抗血小板、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脉管复康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脉管复康片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脉管复康片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改善循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培达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培迭(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0例,给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双下肢血管直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率〉85%;双下肢血流峰值速度有显著性增加(P〈0.0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感觉神经功能与下肢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情况,并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组,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下肢动脉病变率亦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明显变化,糖尿病组中下肢动脉病变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结论血管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尽早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组100例,对照组52例,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双侧下肢动脉的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的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所致的下肢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病变,其下肢动脉硬化的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足临床症状之前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下肢动脉硬化将其分为研究组(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和对照组(未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结果研究组的SBP、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TC、TG、LDL-C水平及AI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情况,临床应及早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超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2)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9%和3.10%、1.06%和0.27%,P<0.01),89.29%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3)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4)病程与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无明显关系。结论 彩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闭塞。  相似文献   

15.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是外周动脉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是全身血管系统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一种标志性表现,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等。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位置,以膝下三支病变受  相似文献   

16.
宁小方 《临床荟萃》2009,24(9):781-782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是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对糖尿病PAD,特别是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的治疗有较大的困难,其中许多人可因血管狭窄至闭塞而出现肢端坏疽,导致截肢。北京地区5所医院调查,病程5年以上,年龄〉40岁的T2DM患者中PAD发病率高达90.8%。因此,为了尽早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现将近2年在我科就诊并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初诊T2DM 2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糖尿病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56例,检查下肢动脉71例;另选同期年龄相近非糖尿病患者151例(对照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68例,检查下肢动脉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颈部及下肢动脉IMT明显增厚,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最多见;糖尿病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呈弥漫性,以双侧及多节段性分布,管腔狭窄、闭塞以腘动脉以下远端的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受累最为明显.而对照组病变多为单发,局灶性.结论 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孙微 《临床荟萃》2011,26(8):669-67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住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双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有无斑块、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将糖尿病患者按年龄、病程进行分组,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种,正常22例(44.0%)vs 18例(9.0%),内膜粗糙24例(12.0%)vs 16例(32.0%),斑块158例(79.0%)vs 12例(24.0%)(P〈0.01);其中糖尿病斑块组与对照斑块组经超声检查又分为3种程度,无狭窄、狭窄、闭塞,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s=0.510,P〈0.01);年龄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72,P〈0.01),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s=0.563,P〈0.01);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33,P〈0.01)。结论常规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5年至2008年来血管杂交手术治疗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行杂交手术治疗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缈肱比值(ABI)提高0.56,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者8例,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 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