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加工竹/Lyocell纤维针织纱,通过试纺对比,研究了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竹/Lyocell纤维针织纱的成纱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减少针织纱细节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减少针织纱细节,提高成纱质量,运用系统棉纺工艺学的思想,针对针织纱生产过程中细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纺纱试验.针织纱细节与原料中的含短纤维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操作和清洁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合理配棉、优选工艺参数和新型纺纱器材、加强挡车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措施,减少了针织纱细节,针织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25%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顺利纺制Tence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精梳长绒棉混纺针织纱,确保成纱质量,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并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通过对Tencel纤维及大豆蛋白纤维进行预处理,严格控制环境相对湿度,以减少纺纱过程中的静电现象严重的问题,同时降低各部速度,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等措施,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丝/羊绒针织纱的纺纱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丝/羊绒混纺的原料选择、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认为用现有绢纺设备,通过优化工艺配置,能够纺制质量较好的丝/羊绒混纺针织纱。  相似文献   

5.
精梳有机棉/珍珠纤维针织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顺利开发有机棉/珍珠纤维70/3014.6tex混纺纱,确保成纱质量,针对各种纤维的特性,在纺纱中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包括优化工艺配置,控制温湿度,选用合适纺纱器材。经测试,该针织纱多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同细度精梳纯棉优等纱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顺利纺制Thermolite纤维/精梳长绒棉混纺针织纱,确保成纱质量,对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对Thermolite纤维预处理,严格控制环境相对温湿度,以减少纺纱过程中的静电现象,同时降低各部速度,优化各工序参数等措施,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羊毛/竹浆纤维/棉50/30/20 14.5 tex针织纱的条干均匀度,对半精纺纺纱工艺生产的羊毛竹浆棉混纺针织纱条干CV值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改进原料的混配和喂入方式,优化各工序工艺配置,合理选用纺纱专件器材和加强运转管理等,最终使羊毛/竹浆纤维/棉50/30/20 14.5 tex针织纱的条干CV 值由14.5%下降到12.6%,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涤纶/粘胶混纺针织纱产生细节的原因与工艺配置、设备精度和运转状态、原料中的短绒含量、相关纺纱器材的配置、半制品在各个环节的意外牵伸,以及操作水平和清洁等密切相关.实践表明,从严格原料使用、各工序工艺参数优化、设备状况完好率、优质纺纱器材、温湿度管理、操作和清洁的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可明显降低成纱细节,整体上提高成纱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长绒棉涤纶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纤维、长绒棉及细特涤纶纤维细号混纺针织纱生产工艺,介绍了纤维的性能特点、纺纱工艺流程;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纺纱静电现象严重的问题,生产中各工序通过优化配置工艺参数,采取严格控制相对湿度等技术措施,保证了纺纱顺利进行及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逯常青 《棉纺织技术》2006,34(12):38-40
分析F1510型细纱机的性能特点及纺纱效果.介绍了F1510型细纱机机架部分、车头传动及控制部分的结构改进与性能特点以及牵伸装置的配置情况.在F1510型细纱机上优化配置工艺,纺制了C 15.4tex、CJ11.7 tex针织纱,并与具有不同牵伸装置的FA506型细纱机进行了纺纱对比.实践表明,F1510型细纱机机构设计合理,工艺调整方便,性能可靠,成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有机棉与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质量达到要求,针对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确定了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纺制采用并条混和的工艺路线;生产中针对有机棉比常规细绒棉含短绒多、成熟度较差的特点制定工艺,针对竹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优化工艺、加强管理,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应用R40型转杯纺纱机生产针织纱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立达R40型转杯纺生产线生产针织纱的工艺技术。以生产C 29 tex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该生产线的主要工艺配置要点,配棉主要控制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及有害疵点;混棉要合理平包;开清工序充分清除大而易落的杂质;梳棉工序重点清除与纤维粘附力强的杂质;并条采用两道并条,转杯纺工序优选阻捻盘、假捻器和转杯直径。最终使得生产出的转杯纺针织纱质量优于环锭纺普梳纱,并获得了立达公司的Conm foro认证。  相似文献   

13.
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翁毅 《棉纺织技术》2005,33(7):53-54
针织用纱质量的要求高于机织用纱,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针织用纱质是控制配棉环节和纺纱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控制成纱棉结和提高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14.
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与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系统阐述了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历程.棉纺细纱牵伸工艺是随着总牵伸倍数的增大和成纱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形成了"重加压、强控制"细纱大牵伸基本工艺路线.介绍了细纱大牵伸发展过程中后区出现的两类工艺,实践验证,实现细纱大牵伸后区应采用小牵伸工艺.分析了细纱前区工艺配置对牵伸质量的影响,指出机织纱工艺配置前区"小浮游区长度、小钳口隔距、小罗拉中心距"是可行的,而针织纱工艺要适可而止.介绍了机织纱工艺、针织纱工艺和V形牵伸工艺的机理及细纱大牵伸的发展,探讨了重定量大牵伸高效工艺的应用效果,R2V型牵伸及V形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顺利开发兼具股线风格和高档针织用纱性能的纯棉竹节纱,将赛络纺、紧密纺及竹节纱纺纱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各工序采取相应工艺技术措施,并对喇叭口中心距、竹节纱延时坡度及集聚负压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试验与优化,结果成功地纺制出纯棉赛络紧密纺竹节纱,满足了高档针织用纱的质量要求。认为:将紧密纺、赛络纺及竹节纱技术结合的纺纱方法,有利于综合不同纺纱方法的技术优势,可较大幅度地提升纱线风格与质量档次,并满足了产品升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巴西棉单唛纺C 18.2 tex针织纱的质量,针对巴西棉含杂含糖较高,适纺性较差特点对棉花进行了消糖处理.调整了清梳联打手速度、尘棒角度工艺,梳棉机速度、隔距和并条牵伸工艺合理配置,粗纱采用重定量,细纱优选牵伸工艺,最终使C 18.2 tex针织纱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与发展(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系统阐述了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历程.棉纺细纱牵伸工艺是随着总牵伸倍数的增大和成纱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形成了"重加压、强控制"细纱大牵伸基本工艺路线.介绍了细纱大牵伸发展过程中后区出现的两类工艺,实践验证,实现细纱大牵伸后区应采用小牵伸工艺.分析了细纱前区工艺配置对牵伸质量的影响,指出机织纱工艺配置前区"小浮游区长度、小钳口隔距、小罗拉中心距"是可行的,而针织纱工艺要适可而止.介绍了机织纱工艺、针织纱工艺和V形牵伸工艺的机理及细纱大牵伸的发展,探讨了重定量大牵伸工艺的应用效果,R2V型牵伸及V形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Modal 14.8 tex赛络纺针织纱重定量纺纱实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Modal 14.8 tex赛络纺针织纱重定量纺纱工艺。分析阐述了Modal赛络纺针织纱的特点以及推行重定量工艺的必要性通过正确选择细纱设备,试验优化有关工艺参数配置,采用高性能纺纱专件,严格控制温湿度等工艺技术措施,在稳定细纱质量的前提下,使粗纱定量增加33.3%,有效地减少了前纺机台的配置和用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指出:采用重定量工艺是提高Modal赛络纺针织纱生产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纺制合金锗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纤维40/30/30 18.4 tex混纺针织纱,根据合金锗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纤维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三种纤维混纺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分纤维优势;通过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优化梳棉、粗纱及细纱工艺配置,控制好各工序车间温湿度,最终解决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散湿严重、纤维间抱合力差、可纺性差等技术难题,顺利纺制了合金锗纤维混纺针织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