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活血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口服液对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加均衡法将85例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益气活血口服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及血脂、血糖、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沉降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可调整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结论益气活血口服液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治疗中的作用及该法对缺血性中风的症状、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所选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予以益气活血化痰法和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两组问治疗前后疗效及血脂、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评定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气血理论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方法对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气血理论与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及在中风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血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通过对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记载于《医林改错》,是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病的经典名方,而气虚血瘀作为中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床根据此病机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及后遗症有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近年来关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的药效机制研究文献,发现补阳还五汤无论是单一使用或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以及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尿潴留、抑郁、肩手综合征等后遗症,均获得较好的疗效。基于此从气虚血瘀的角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系列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分析,以期为补阳还五汤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脑病科收治的82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为观察组,用益气活血方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79例为对照组,予现代医学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9%,经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从毒论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患 ,病理上称为脑梗死。历代中医文献对中风病机的论述 ,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一般以平肝潜阳、熄风化痰、益气活血为法。而我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如奎老师 ,积其数十年临床经验 ,提出了内生毒邪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的观点 ,主张从毒论治 ,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中风的疗效 ,为中医药治疗中风提供了新的思路。1 传统中医对中风及毒邪的认识中风的记载 ,首见于《内经》 ,有仆击、薄厥、偏枯等描述。自此以后 ,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 ,唐宋以前主要以“外…  相似文献   

7.
中风安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研究邢台市人民医院解庆凡贾滋欣(054031)指导王顺道根据《中风安口服液治疗中风病Ⅱ期临床试验方案》,我院于1992年4月~1993年12月进行了临床试验,共完成治疗组120例,脑血康口服液对照组40例,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益气活血法-机理、益气活血法-应用及疗效等方面,介绍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概况。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缺血性中风中西医诊断辨证疗效标准,建立客观化、微观化、定量化、规范化的诊断疗效判定标准,使临床观察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采用合理的科研设计方法,随机、双盲、对照的科研原则,对今后基础实验研究与临床经验总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中医学将其列为"风、劳、臌、膈"四大顽症之首。缺血性中风是中风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类型中风。因此,缺血性中风已成为我国中风病防治研究的重中之重,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根据通信作者万海同教授提出的"气阴两虚致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旨在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倪学英 《国医论坛》2006,21(3):25-26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近10年来,我国中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益气活血醒脑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36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临床研究,评价益气活血化痰方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药可能的作用机理,并为该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人5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缺血性中风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痰方。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水平。结果: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优于对照组(78.5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益气活血化痰方总有效率为90.33%,明显优于对照组(8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NSE、E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其可能的机理与神经元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属中风病中经络证型之一。笔者在临床工作期间,运用化痰通络法为主,辨证性地筛选50例缺血性中风用温胆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对缺血性中风研究的深入,科研和医务人员对本病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相应建立了针对性强、简便、有较好疗效的治则治法。其总体思路“以法立方,随证加减”。从报道看,取得了较好疗效。1 活血化瘀法一般认为血瘀是本病基本病机,活血化瘀法乃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弓文忠[1]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100%。陈雨恒[2]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68例,效果满意。王建新等[3]根据临床治疗经验,提出中风病本质为血瘀,治疗以祛瘀为要,无论是缺血性中风,抑或出血性中风,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缺血性中风占全部中风的75%左右。我们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作用的通络愈瘫胶囊。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观察,研究通络愈瘫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通过检测患者血清SOD、MDA、IL-8含量的变化,为该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缺血性中风病治法主要有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补肾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扶正护脑、育阴通络、益气温阳通络等,涉及主要方剂有血府逐淤汤、补阳还五汤、三化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补肾活血汤、安宫牛黄丸、黄连解毒汤、续命汤、参麦饮、滋水清肝饮等。治法以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化痰通腑法最为多见,方药以补阳还五汤应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高祖明 《国医论坛》2001,16(3):17-17
急性缺血性中风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 ,中风病是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 ,而急性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 75% ,因此 ,对急性缺血中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1 0年来 ,通腑法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重要治法之一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可喜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略作如下分析探讨。1 通腑法方药组成分析从金元·张洁古首先用三化汤治疗中风 ,到现在广泛应用通腑方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均已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通过对 30多篇综述文章所报道的方药组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应用频率较高的药…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多见于老年人,四季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治疗上常采用清热通腑、解毒通络、平肝潜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方法,但临床疗效不甚满意.笔者试图通过对中风病气虚血瘀病机的再阐述,以确认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中风即西医的脑梗死,曾是临床上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其死亡率、致残率均有所降低,但后遗症仍未得到较好确决。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明显,崔应麟教授从"虚、瘀"着手,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恢复期,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养阴活血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养阴活血法拟方,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两组患者的中风病疗效、中风症候疗效以及中风后单项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风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67.5%(2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和62.5%(25/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益气活血通脑方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脑方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益气活血通脑方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吡拉西坦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O.05)。结论 益气活血通脑方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