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三畏 《领导文萃》2007,(11):83-88
这是一位颇有些另类的官员。 当全国多个城市曝出城管与小商贩相互对峙,乃至互有牺牲的新闻时,他主政的乌鲁木齐市传出“小商小贩都是宝”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细节是新闻作品的细胞、血液和生命。典型细节是新闻的精髓和核心,是新闻价值的体现。抓住典型细节制作标题。就会充分揭示新闻的主旨,体现新闻的价值,提高新闻的社会效益。那么,如何运用典型细节制作标题呢?近些年来,诸多成功的新闻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决策探索》2010,(1):92-92
面对刚刚过去的2009年,盘点与回顾成为网络上的关键词。近日,一篇爆笑网文《囍游记》悄悄走红于网络,借助唐僧师徒取经故事及对话,对2009年的诸多新闻事件进行了另类盘点。  相似文献   

4.
佚名 《秘书之友》2011,(1):35-35
裸婚、蜗婚族、被保护、洗脸死、欺实马……你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吗?如今,若想在互联网上畅通无阻地邀游,就必须了解这些“网络热词”的含义;“网络热词”均来源于一个新闻事件或一类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的暗访报道是记者以隐秘的方式接近新闻源,从而将新闻事件的原生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近些年来,暗访报道涌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宁长川 《科学咨询》2010,(10):100-100
人们在从事新闻活动中,会遇到从众多事实中选择新闻事实的问题,哪些事实是新闻,哪些事实不能构成新闻,新闻价值大小等,选择新闻和衡量新闻价值就要提到新闻价值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新闻价值呢?新闻价值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它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7.
细节是新闻作品的细胞、血液和生命。新闻作品中细节描写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社会效益的高低。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近年来,诸多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一、简笔勾勒法所谓简笔勾勒法,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一个生动细节的方法。这种手法也叫白描,它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技法。简笔勾勒法常常借助语言音响和色彩来加强效果,但主要依靠事实、形象、思想来打动读者的心。这种手法的主要特点是:亲切自然,通俗流畅,不事雕琢,朴实无华,言简意赅,耐人寻味。1998年9月16日工人日报刊登的通讯《九江哭了…  相似文献   

8.
《管理科学文摘》2013,(11):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和改革的理论建设,发现和推荐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作为获准采访“两会”的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优秀期刊,特举办这次征文活动。举办这次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推进企业管理理论繁荣;二是表彰宣传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兵 《决策与信息》2011,(5):149-149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真实美是新闻的本质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记者队伍的飞速庞大,新闻的真实性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大量失实、新闻充斥着人们的耳目,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鉴于此,新闻的真实性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还原新闻的真实美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钱铁飞 《当代秘书》2003,(10):27-29,42
《每日新闻》全面体现了信息的分享性,时效性、浓缩性、传递性特征。领导、职工与秘书人员共享,这是分享性;以事实为中心并且刊登及时,这是时效性;每天花5分钟看看《每日新闻》,就能了解全厂的重要动态和信息,说明《每日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职业,它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新闻职业道德是衡量新闻工作者素质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塑造媒体形象,提升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展评优评奖工作对于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本人根据近几年来的评优评奖工作经验和心得,对此项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提出评奖评优工作应着眼于教育的激励效果、激励效应的策略与办法作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雪松 《领导文萃》2013,(24):23-24
张曙光在庭审中称,他索贿的其中2300万元,是因为参评中科院院士“需要花钱”。据称,张曙光向企业老板伸手要的第一笔钱是为了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自己在评院士中两次失败,后来想到了受贿,用受贿来的钱去打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在涉猎大量的普通读物乃至快餐读物前提下,才可以让人有能力真正精读经典著作。 在古代,讲究“看书要看圣贤书”。所谓“圣贤书”,可以理解为儒家经典,以及儒家经典阐释著作及相关的道家名著;还常常指向参加科举考试所必须阅读的书籍(这两类常常是重合的)。到了现当代,文学类、思想类经典著作与考试用书被分隔看来,专家学者倡导人们尽量精读前一类,而人们真正读得最多的还是后一类。  相似文献   

15.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文坛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英年早逝,创作领域却涉及诗歌、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他因古怪而另类的创作风格被拒于当时的文坛主流之外,却因其作品中展现出的强烈的现代文学色彩而逐渐被后人所欣赏。有人对他推崇备至,有人对他嗤之以鼻,但爱伦坡终因其原创性极高的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爱伦坡的美学思想和文学主张与俄罗斯形式主义的观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他的作品在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方法等层面都进行了陌生化处理,这使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读者看来古怪而另类,却也因此具有了一种晦涩而又充满魅力的特色。该文试图对其短篇小说中人物塑造的陌生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姜汝祥 《领导文萃》2010,(20):118-122
<正>鱼钩与长矛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一种分类,这一分类把奥运会期间可能会发生的安保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鱼钩事件,另一类是长矛事件。所谓鱼钩事件,是指事件本身并不是新闻,但是如果你上钩了,就有可能会激化成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作品与调研文章,是写作学中两大不同的门类,二者在表现手法、时限要求、受众范围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但也有诸多相通之处。笔者认为,在撰写调研文章中借鉴和引进新闻写作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对于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5):M0002-M0002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组织战线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组织系统党务公开。要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多元化挑战,提高干部人事制度透明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知情要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积极响应宣传媒体的新闻关注,提高对组织工作的知情度:积极应答社会各方的舆论监督.提高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以下简称“再生性新闻”)就是从别人已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再度开发出新的新闻信息。是记者或编辑在翻阅、接触其它媒体传达室播事实,在事例把握新闻信息内容和结构中,发现报道中还有遗漏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全面的、深刻的挖掘,于是破题发挥,把握好时间差、地域差、品位差,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层次去挖掘新的东西。本文对再生性新闻信息在理论上做一探讨,具体从三个方面,即,第一,为什么会有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产生;第二,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价值;第三,再生性新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面叶青     
查英 《决策》2012,(8):38-40
“我是一个很另类的人,所以导致了一个很另类的车改,也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效果。做了十年的‘叶氏车改’可能超过写一千篇文章的效果。你做出来给人看与你写出来还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