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洪坤 《法律科学》2008,6(1):44-50
正当程序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已经得到现代法治国家的普遍认可。它对一国宪政的发展具有树立宪法权威、建构法治、控制权力和保障人权等价值。针对我国的宪政现状,应从改造人们的程序观念、增加宪法的程序性条款、完善我国的程序法律和程序控权与保权的制度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构造正当程序,以推动我国宪政建设走上更成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了完备的程序规则制度,为规范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宪法的哲学原理见之于其繁复的权力运行程序细节之中。宪法的程序规则具有权力的正当化功能、规范化功能和形式合理化功能。作为宪政基石和宪政基本内涵的法治,是一种以正当程序为主要内容的人们服从规则治理的过程,而法治的正当程序则以宪法程序为根本。  相似文献   

3.
正当程序原则在美国宪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已经成为美国宪政制度的基础.它对于维护基本人权、制约政府权力、实现社会民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宪政下的正当程序原则为视角,论述了此原则的发展过程和其对于宪政的价值。在我国目前的法治进程和宪政建设过程中,借鉴和学习正当程序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美国宪法的正当程序原则--兼论我国对该原则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炳超 《法学论坛》2004,19(6):91-97
正当程序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已经成为美国宪政制度的基础性原则。该原则可区分为程序性的正当程序和实质性的正当程序。虽然程序性和实质性的正当程序的含义不同,但是对于限制政府权力,保障经济自由和公民权利,在美国宪政史上都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我国由于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缺乏程序正义的观念,这对于建设真正的法治国家是不利的。研究正当程序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的制度选择与宪政体制的结构调整,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增进我国程序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宪法正当程序的思考和分析,认为以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为核心的宪政建设,使宪法成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的正当程序原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当程序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该项原则既包含程序性限制也包含实质性限制的因素。正当程序运行要求程序合法、主体平等、过程公开、决策自治和结果合理。正当程序原则对于一国的宪政具有法治建构、权力控制和人权保障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宪政建设论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识宪政应当把握宪政初始的、本原的含义,即以宪法来合理分配和制约权力。而判断宪政的基本标准就是宪法是否得到认真实施。宪政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文明以及制度强国、兴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认真对待宪法,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必须加强和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高度重视宪政的具体制度、具体程序的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论 在美国,正当程序的一大特色是它与宪法的紧密结合。但是,美国宪法仅规定要遵守"正当法律程序",对于正当程序包括哪些内容则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因此,对正当程序进行司法解释的余地是相当大的。经过长期的努力,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经逐渐而坚定地从含义模糊的正当程序条款中发展出了一套以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为核心、规则细密且相对明确的程序保障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正当程序方法论--即,在解释正当  相似文献   

9.
宪政价值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国家,文明的政治可转读为宪政。其涵义为:宪法是政治行为的价值尺度和运动形态。现代宪法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逻辑起点。在价值上,宪政表现为两个维度。即包含民主、自由、正义、秩序、人性化等因素在内的“目的性价值”和包含权威、责任、规范、程序、稳定性、适应性等在内的“工具性价值”。其价值理性即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这两种价值的整合上。  相似文献   

10.
刑事正当程序宪法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宪法确认和采纳后的正当程序原则,对刑事程序的正当化影响深远,形成了庞大的宪法刑事程序法体系,会对刑事程序中的公民权利保障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刑事正当程序宪法化可采取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明确"正当程序"原则,使刑事被追诉人程序权利宪法化,建立宪法权利救济机制,真正保障公民刑事正当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1.
强世功 《中外法学》2012,(5):952-972
目前世界上的宪政体制,大体分为三种模式:其一是超国家宪政,其二是神权宪政模式,其三是"国家-政党"宪政模式。本文集中介绍了巴克尔对中国"国家-政党"宪政体制的研究。"国家-政党"宪政体制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所确立的宪政模式也在这种传统之下。但是,这种"国家-政党"宪政体制在1982年以来进行了一场根本性的改革,开始迈向"单一政党宪政体制",即在党和国家分权的基础上,增加了法治的要素,确立了宪法最高地位,从而在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一方面,党作为社会价值规范的提供者,为宪法和法治提供了规范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宪法和法治约束了党的行为方式,使其服从于宪法和法律。在此基础上,巴克尔提出了完善"单一政党宪政体制"的有关构想。  相似文献   

12.
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宪法逐渐由文本融入社会现实,成为民众生活模式的一部分。因此需探讨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需要以德国宪法解释模式为基础整合美国模式,形成中国的宪法解释模式。宪法解释由学说、操作、规范、程序构成,而生命体、约法、母法、根本法等宪法隐喻形成宪法解释的意义网络,宪法解释学有助于理解中国立宪政治的民情、生成对于宪法的信心乃至信仰、推动中国宪政的程序理性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当程序理论是西方宪政理论的基石,它体现了西方法学的独特历史传统与西方法律文化的鲜明特色。法律程序合理性的发展推进了宪政制度的合理性构建与成熟的法治模式之形成,同时也促成了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再生产。正当程序实际即为程序合法性的宪政理念,它是近现代西方在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双重压力下为实现政权合法化而产生的积极回应,也是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矛盾统一。在一个缺乏形式合理性理念因而难以滋生程序正义的国度里欲实行法治现代化,必然面临着文化传统与制度现实之间的艰难抉择,面临着如何对待西方法学思想问题。当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宪法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舟 《法学杂志》2006,27(4):62-64
宪法程序是宪法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宪法程序的宪法不是宪法。宪法程序的三个组成部分宪法制定程序、运行程序和保障程序,缺一不可;程序之于宪法就像车轮之与车;在实在的宪法规范既已存在的情况下,加强宪政建设就是加强包括宪法程序和法律程序在内的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志刚 《法学》2004,(5):110-121
美国联邦法院对财产权的宪法性保护是美国宪政实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联邦法院对财产权的宪法性保护主要是通过对契约条款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适用来达到的。二者在适用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历程 ,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情势的变化 ,也折射出了许多宪法问题。其中 ,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更是凸显了宪法裁判过程中法官的价值取向 ,这对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宪法诉讼机制的运作规律、对法官行为哲学进行理性的反思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傅煜遥 《法制与社会》2014,(15):143-145
宪政是宪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宪政强调国家权力的限制和防范,强调公民的参政权和政治程序。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依照简单的理性逻辑,不断向西方借鉴,缓慢发展。在富国强兵的理想和救亡图存压力下,近代中国对宪政价值与宪政文化理解出现了偏错,使得中国近代宪政之路荆棘丛生、曲折坎坷,且这种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的思维模式影响中国的宪法实践至今。厘清中国近代宪政发展历程,反思中国近代宪政实践为何陷入困境,糅合中方传统政治模式与西方宪政文化,最终达到宪政文明。  相似文献   

17.
宪法并不代表宪政,宪政的内容一方面是严格地限制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就是严格地保障公民的权利.从实质宪政到程序宪政,关键在于"程序",即如何去实现上述两个功能.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强调宪法的政治纲领性,从而有意无意地漠视其法律性.宪法是政治宣言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文本?很显然,宪法首先是作为一部法律而存在的,她具有普通法律的共同特性,而法律的生命在于被运用,法律制定出来就是要被实施的、被执行的,否则就是"虚置"的法律,是被当作神物供起来.程序宪政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张楠 《法制与社会》2011,(7):168-16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政是以宪法为依据治理国家的民主政治。宪政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文明以及制度强国、兴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认真对待宪法,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加强和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度重视宪政的具体制度、具体程序的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并且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意义上的宪政,应是以宪法存在(即立宪)为前提,以宪法的不断完善(即修宪)和宪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真正实现(即行宪)为基本标志和基本内容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是伴随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开始的,至今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宪政之路。1982年宪法颁布和实施至今,是我国宪政建设的最好时期。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当程序原则可区分为程序性的正当程序和实质性的正当程序。本文指出虽然程序性和实质性的正当程序的含义不同,但是对于限制政府权力,保障经济自由和公民权利,在美国宪政史上都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研究美国的正当程序原则对于我国宪政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