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细胞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热休克蛋白(SP)在应激状态下发生一系列改变的研究,认为HSP可作为生理应激时细胞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并推测在心理应激时HSP也可作为细胞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70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热休克蛋白(HSP)是各种有机体在遭受应激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HSP70是HSP中最保守和最主要的一类,在细胞应激后生成最为显著,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缺血脑损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本文综述HSP70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蛋白70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中存在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变化.HSP是机体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发挥分子伴侣作用而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研究认为HSP70与AD的病理进程有关联, HSP70在抑制Aβ异常聚集及促进Aβ清除、抑制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TNFs形成、阻断细胞凋亡途径、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减轻AD多种因素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本文就近年来HSP70在A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属于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Tissieres等[1]发现的一类新型蛋白质。热休克蛋白可以上调细胞的应激反应能力,以保护细胞远离各种压力,当细胞遭受高热、氧化还原反应,接触重金属以及氨基酸类似物或细胞毒性药物时会启动神经系统内的热休克蛋白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应激时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分离新生大鼠的皮层小胶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不同温度热应激作用下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率及CRH—R1表达。结果热应激可引起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率升高,42℃时可达97%以上,38.5℃、40℃、42℃作用后CRH—R1表达增加(P〈0.01),其中40℃作用4h后表达增加最明显,以上作用具有时间及温度依赖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热应激在体外条件下能够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及CRH—R1表达增加,提示小胶质细胞在热应激反应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蛋白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它与细胞的许多病理及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HS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并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参与神经损伤,相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几种主要的HSP都具有中枢神经保护作用,而每种HSP的保护作用都具有各自的特异性。由于HSP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其临床应用前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后脑内HSP70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对缺血等应激反应的敏感标记.通过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采用HSP70单克隆抗体LSAB免疫组化技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进行了检测.发现在海马CA_3区,齿状回,尾壳核及杏仁核等处的神经元中有HSP70过量表达,并于再灌注后48h达到高峰.初步研究了HSP70在不同神经元中的分布情况,基本肯定不同神经元中HSP70的表达与神经元对缺血的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晶状体独特的解剖位置使其长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中。但环境应激能否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热休克蛋白表达增加?并且这种合成的增加是发生在转录水平,还是在翻译水平,至今尚不知。 目的:观察在高温、氧化应激条件下,HSP27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在高温(45 ℃)、氧化(50 mmol/L H2O2)条件下培养30 min后,恢复至正常条件。于0,2,4,6,16,24 h不同时间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法检测HSP27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生理和应激情况下均有HSP27的表达。热休克和氧化应激后2 h导致HSP27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6 h达最高峰,16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激导致的HSP27蛋白阳性颗粒由胞浆转移至胞核,并随着时间逐渐转移回胞浆。证实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存在HSP27。应激情况下,诱导HSP27合成增加,其作为一种对抗应激的蛋白质可能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又称为应激蛋白,是在高热、缺血、缺氧和其他应激条件下由变性蛋白诱导产生,它与细胞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1,2].热休克蛋白有很多成员,又分别构成好几个家族,已知的HSPs包括HSP100/105、HSP90、HSP70、HSP60、小分子HSP及泛素等,这些蛋白大多数是按它们的分子量命名.研究已经证明HSP对中枢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热休克蛋白基因被克隆,其中HSP22、HSP27和HSP60等基因的突变已被发现能导致多种神经遗传病[3~6].我们就这几种与神经遗传病关系密切的HSP基因及其相关基因以及他们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凋亡是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形式之一。本文概述了前凋亡分子CHOP/GADD153的结构、分布、功能及表达调控,它是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通路上的重要分子。在帕金森病发病时其表达上调,是细胞由防御性应激反应向凋亡转变的促发因素。另外,CHOP/GADD153还参与调节多个与凋亡相关分子和通路,故其作为潜在的帕金森病神经治疗靶点之一,对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细胞凋亡早期的分子机制和内质网应激与帕金森病发病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帕金森病(P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内质网应激作为新的关注点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未叠蛋白反应可以将细胞内的未叠和错叠蛋白进行正确折叠,另一方面,过度的应激会导致细胞的凋亡,而帕金森病中标志性的α-synuclein这一异常折叠蛋白的出现以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也为内质网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可能的依据,目前的研究也表明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内质网应激确实参与了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而针对内质网应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即刻早期基因 (IEG)的表达可作为神经细胞激活的标志。心理应激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 IEG表达。本文讨论了与心理应激有关的 IEG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以及表达的区域性、时效性和习惯化 ,也讨论了 IEG与 HPA轴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早期大鼠下丘脑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转录表达变化分布和意义。方法采用BIM-Ⅲ型生物撞击机致大鼠胸部严重撞击伤,并造成单侧股骨骨折,运用S-ABC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下丘脑HSP70与iNOS及其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HSP70低水平表达,在伤后1h即开始明显增高(P<0.05),6h达到峰值为正常的18倍,12h后开始下降,24h时主要集中在室旁核内;iNOS无基础表达,在伤后1h开始出现,随HSP70同步增高,8h达到高峰,较1h时增加13倍。两者相关系数r=0.97601。结论严重创伤后早期下丘脑内HSP70和iNOS过度表达,在严重创伤应激时下丘脑的损伤与抗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即刻早期基因与心理应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刻早期基因(IEG)的表达可作为神经细胞激活的标志。心理应激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IEG表达。本讨论了与心理应激有关的IEG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以及表达的区域性、时效性和习惯化,也讨论了IEG与HPZ轴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伽玛刀照射对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放射生物学作用,探讨伽玛刀作用于正常脑组织的机制,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伽玛刀动物定向头架,应用不同剂量的伽玛射线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照射,原位杂交观察c-fosmRNA和HSP70mRNA表达,免疫组化观察FOS、HSP70、GFAP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c-fosmRNA在照射后3h、7d出现2个高峰,HSP70mRNA在照射后1~3h即有表达。FOS、HSP70、GFAP和bcl-2蛋白表达随照射时间和部位的不同而各有自己的特点。结论自行设计的伽玛刀动物定向头架定位准确、可靠。c-fos和HSP70表达说明伽玛刀照射虽局限于海马,但引起的反应却是强烈的。bcl-2具有抑制电离辐射所致细胞凋亡作用,GFAP阳性细胞反应可作为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含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细胞数,研究其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复制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血肿周围、双侧皮层及对侧尾状核区均有表达,主要位于胶质细胞内;表达的高峰在术后24小时出现,48小时开始缓慢下降,一直到7天仍未消失;这些变化与血肿周围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结论提示血肿周围HSP70的表达是神经元缺血的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大强度运动易导致骨骼肌损伤,并且骨骼肌损伤发生的机制比较复杂,涉及许多生理因素。人体在热应激状态下,会发生一定的应激性生理反应,并产生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是生物细胞在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下产生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在维持细胞的自稳、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应激伤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骨骼肌中出现明显的强度依赖性。热应激适应对维持骨骼肌细胞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简短回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病程和危险因素后,我将阐述PTSD的公共卫生问题。我的演讲内容着重于近年来有关PTSD生物模式和标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标志研究如神经印象、神经内分泌、心理生理和基因发现;在面临创伤时,恐惧促发焦虑唤醒模式使个体改变恐惧条件形成和记忆巩固;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与内质网应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中,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作用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内质网作为重要的细胞器,其功能改变对细胞产生深刻影响,内质网的应激反应会产生蛋白质构象功能障碍,导致过多的Aβ形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因此内质网应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血液应激因子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蛋白(APP)、血清纤维蛋白原、血白细胞(WBC)、血糖等应激因子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194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天内检测血清APP、血WBC、血纤维蛋白原及血糖等,入院当天及发病15天时给予神经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好转患者的各项血液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数均显著低于恶化患者(均P<0.01)。在扣除年龄和血压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后,应激因子水平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血液应激因子作为应激反应的标志物,其升高的时机与水平能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概率,在临床上可作为脑卒中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