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小川 《传媒》2016,(5):60-62
随着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爆炸性扩张,以大众传播为主导迅速向人际传播为主导的社会舆论格局转变.社会舆论实际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组成的主流舆论场,一个是由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成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2.
传媒视点     
急剧轻化的舆论场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通信网融合发展的新兴产物,以3G的普及为正式发端,4G时代获得加速发展,渗透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信息传播生态和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迅速重构,一种以“轻”为鲜明特征的新兴舆论生态逐渐形成。当前的社会舆论场正在加速轻化。  相似文献   

3.
胡舒彤 《青年记者》2016,(24):87-88
《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的数据显示,移动端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成为网络舆论的策源地,并逐步影响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势.不少传媒集团在自有客户端上积极发力,有的还联合互联网巨头,推出了一大批新闻客户端,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并读”客户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九派新闻”客户端等.  相似文献   

4.
王永宏 《编辑之友》2016,(10):53-58
互联网的每一次技术更迭都给网络舆论生态带来明显变化.文章总结了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合下的网络舆论场新特征,分析了移动化与社交化对舆论生态的冲击和挑战,并就改进相关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社会,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人民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直接发表意见的平台,可以直接参与到舆论监督中,行使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球信息传播模式进入革命性的“自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圈出现官方和民间两个重要的舆论场。党报媒体矩阵传播平台强化舆论监督职能,担当助推党委政府工作的“监督员”、网络“谣言粉碎机”和网络杂音的“定海神针”,实现两个舆论场的统一和共振,让正能量和主流舆论占领阵地,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改造的大潮中,传媒业首当其冲.在不断被颠覆与重构的过程中,整个传媒行业的生态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文章回顾了前“互联网+”时代我国传媒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弊端,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传媒产业生态结构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变化:产业内向“崩溃”的融媒化、产业外向“崩溃”的泛媒化、产业“崩溃”重组后的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对传媒产业生态演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移动时代,地市媒体要重构融媒生态、丰富技术表达、凝聚向上力量,把“有用”“有趣”“有温度”结合起来,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新闻宣传的“最大增量”,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移动时代,地市媒体要重构融媒生态、丰富技术表达、凝聚向上力量,把“有用”“有趣”“有温度”结合起来,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新闻宣传的“最大增量”,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闻网站和微信、微博、客户端、手机报等移动媒体已经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与此同时,自媒体也蓬勃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增多,舆情把握和社会舆论引导难度增大.在新媒体时代,准确把握社会舆论,适应分众传播的渠道特点,以切中现实热点的议题和贴近用户心理的话语、准确传播新闻信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是主流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0,(7):26-26
利用手机或专用手持阅读器等“掌媒”,阅读手机报、资讯、小说、杂志并观看影视、动漫等,可称为移动阅读。人们如何看待移动阅读?“掌媒”的现实使用情况怎样?本刊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  相似文献   

11.
钱蔚 《传媒》2019,(14):21-2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提出了“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的发展战略。央视网作为总台新媒体旗舰平台,努力落实总台融合转型战略,通过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为内容产品赋能、为传播渠道赋能、为产业生态赋能,走出了主流媒体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独特发展之路。创新主题主线宣传,占领互联网舆论主阵地在碎片化、轻量化、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需要根据市场反馈对自身内容建设的方略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2.
柯赟 《传媒》2015,(24):71-73
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社交网络飞速发展,成为舆论传播、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场所,其传播和演化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机制、舆论演化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的舆论传播与演化机制规律,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3,(11):79-80
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是顺应我国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战略抉择。互联网特别是有“自媒体”之称的社交网络的裂变式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改变了我国信息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进一步改变着社会舆论格局。互联网成为影响广泛的新兴媒体,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生成地,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视频传播成为受众最喜爱的信息接收方式,传统广播亟待将“传统可视化”传播升级为“融媒可视化”传播,以吸引移动视频端口的年轻受众.近年来一些先进广播电台正在进行融媒可视化的实践探索,包括构建广播节目融媒可视场景,实现广播产业的融媒可视化发展,合作共赢突破人才技术瓶颈等,其实践经验可供广播业界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是传播领域里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带来了民意聚合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且催生了舆论环境的新生态,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但人们对网络舆论的基本原理、运行特征以及传播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相关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在当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互联网广泛使用,为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提供了沃土,毋庸置疑,移动终端在组织信息传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媒介的融合,交互式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模式,进而改变了组织传播的形态。基于现代科学传播理念,探索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模式势在必行。全媒体时代,裂变式的传播,“蝴蝶效应”式的传播形态给信息传播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就是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组织传播模式。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并把握舆论导向,对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组织传播模式,实施有效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社会舆论越来越活跃,公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影响力也更加深远。在舆论环境巨变的背景下,频频爆发的企业舆论危机让企业管理者们意识到:新闻宣传也是生产力。面对日趋"轻化"的媒体和舆论发展趋势,企业传播应如何加以把握和借力?顺势而为,驾"轻"而驭,打造企业"巧实力",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地市级党媒新闻舆论传播力呈弱化趋势,给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地市级党媒应不断守正创新,以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为突破口,牢牢坚守舆论阵地。本文以淮北市传媒中心为例,分析了地市级党媒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的必要性和判断党媒是否能够坚守舆论阵地的标准,进而提出地市级党媒在坚守舆论阵地的过程中,需重点抓好新闻传播内容、人才、平台、机制这“四驾马车”。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时代,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舆论圈层化现象愈发凸显。然而,圈层化对网络舆论而言是把双刃剑。在现有的理论、技术与运行逻辑下,一方面,技术赋能的圈层化为网络舆论提供了“圈”“层”并行的传播路径,且不断衍生出了圈层舆论、圈层传播,以及圈层文化等新的圈层形态;但另一方面,圈层化也诱发和加剧了对抗性网络舆论等乱象,冲击了既有的舆论生态。对此,本研究建议从自律与他律的双维视角出发,在遵循和完善制度规约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互联网平台内在活力,有效发挥政府主体间性作用,不断尝试构建网络舆论圈层化有理、有效、有序传播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周子渊 《青年记者》2016,(18):86-87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有机地将信息科学、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艺术学、经济学、符号学、图像学等融合在一起,将群体进行重新建构,形成移动互联生态体系,人与人之间共享、互动、合作.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将移动化生活、智慧化生活、本地化生活、社会化生活与资料化生活集于一体,协同生产成为常态,改变并重构了广告传播生态,从而推动传播实践与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