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TCT与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学莲 《山东医药》2009,49(30):82-82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与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TCT检查发现异常宫颈细胞涂片的296例,在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TCT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C)的172例中,活检诊断为炎症者91例,诊断符合率为53.0%;TCT诊断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69例中,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者54例,诊断符合率为78.3%;TCT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50例中,活检诊断为CINⅡ、Ⅲ者47例,诊断符合率为93.9%;TCT与活检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均为5例)。结论TCT与阴道镜下活检检测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本院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患者1685例,所有患者均行TCT检测,细胞学分类采用TBS分类标准,对其中128例TCT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细胞学异常阳性检出率为7.60%(128/1685),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6例(3.32%),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U)42例(2.49%),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U)26例(1.54%),宫颈鳞癌(SCC)3例(0.18%),宫颈腺癌(ACC)1例(0.06%)。阴道镜下病理诊断慢性炎症48例,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4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1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CINⅢ)18例,宫颈鳞癌3例,宫颈腺癌1例。结论 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明显提高了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能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及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CIN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45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各级宫颈组织中P53表达水平,以正常宫颈上皮15例作为对照。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上皮内瘤样病变分别为0.00%、40.00%,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各分级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89%,47.06%。结论说明P53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在各组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方法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0例高危型HPV DNA阳性患者分别进行TCT、HPVE6/E7 mRNA检测和阴道镜病理活检,比较HPV E6/E7 mRNA在各宫颈病变中阳性率的差异,以及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 750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293例,E6/E7 mRNA阳性患者占286例,各种宫颈病变(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鳞状癌变)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TCT检出CIN阳性256例,单用E6/E7 mRNA检出CIN阳性247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用TCT或E6/E7 mRNA检测出CIN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P均<0.05)。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TCT方法可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率,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22247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机会性筛查,271例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总阳性率为10.11%,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符合率为50.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符合率为87.3%、浸润性癌的符合率为92.31%。认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异常细胞检出率高,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阳性检出率和符合率高,可作为人群机会性筛查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1 032例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阳性患者同时做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与病理诊断作对照.发现1 032例患者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65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8例,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2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22例,鳞状细胞癌17例.阳性检出率CIN Ⅰ 11.24%,CIN Ⅱ12.3%,CIN Ⅲ10.65%,SCC 3%.认为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利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U-US)的中老年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联合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ECC)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55岁的262例宫颈ASCUS患者的液基细胞学、高危型HPV定量检测(HC2-HPV DNA)、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组织病理学确诊情况,良性病变177例(67.5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8例(14.5%)、CINⅡ18例(6.87%)、CINⅢ23例(8.78%)和浸润性癌6例(2.29%)。相应的HC2-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17/177),55.26%(21/38),88.89%(16/18),95.45%(21/23)和100%(6/6)。ECC所得的组织病理学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例,而对应患者活检完整组织块病理学结果分别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良性病变。HPV阳性组≥CINⅡ的检出率53.09%(44/81),阴性组为0(0/18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中存在不小比例的HSIL(CINⅡ和CINⅢ),甚至浸润性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管搔术有助于诊断,防止漏诊。对ASC-US患者及时进行HC2-HPV DNA检测,可作为ASC-US患者的分流手段,并采取规范诊疗措施能有效地发现潜在的HSIL或浸润性癌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91例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炎症或者正常组、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及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比较三组就诊者的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和老年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91例老年妇女中HPV感染者共计412例(46.24%);经液基细胞学检测及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患者368例,病变率为41.3%。炎症或正常组为579例,其中HPV感染者145例(25.04%),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27例,感染110例(86.61%);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85例,感染140例,感染率为75.67%;三组比较,两组宫颈病变患者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或炎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感染HPV-H率为92.3%,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炎症或者正常组的HPV双重与多重感染率分别为:45.40%、28.34%和12.26%,正常或炎症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结论老年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二重或多重感染的概率亦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前活检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5例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术前活检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93.8% (183/195),完全一致率为50.8% (99/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49.4%(42/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38.0%(30/79),早癌完全一致率为87.1% (27/31),早癌诊断一致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一致率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6例(33.8%,66/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加重,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6例(42.4%,36/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0例(38.0%,30/79);有18例(9.2%,18/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减轻,其中高别上皮内瘤变有14例(17.7%,14/79),早癌有4例(12.9%,4/31);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组织12例(6.2%,12/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7例(8.2%,7/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5例(6.3%,5/79).结论 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胃黏膜病变的性质,但术前活检病理对ESD切除胃黏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宫颈癌组织,24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 INⅡ、Ⅲ),22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 INⅠ),14例正常宫颈组织的HIF1α、VEGF、p53表达及MVD。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86.6%,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50%,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36.3%,正常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14%。宫颈癌组织中,VEGF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和45.9%。宫颈癌组织MVD平均为46.7±9.2。宫颈癌组织HIF1α及VEGF、p53与正常宫颈组织、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MVD值显著高于其他组织。VEGF、p53阳性表达率及MVD均与HIF1α阳性表达程度成正相关(分别为r=0.795,P<0.05;r=0.515,P<0.05;r=0.607,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P<0.05)、手术病理分期(P<0.05)有关。结论HIF1α/VEGF通路在宫颈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p53基因失活可能经HIF1α/VEGF通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HIF1,αVEGF过表达、p53基因失活及高MVD值与宫颈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衣壳蛋白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获得的100例哈萨克族食管病变标本,采用HC2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HPV DNA,其中56例为阳性,阳性标本采用CytoReact HPV L1试剂盒检测壳蛋白在食管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并追踪其相对应的病理结果,依据病理学结果进行分组,其中食管炎组3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15例。结果 56例患者HPV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42.8%(24/56),其中食管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HPV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66.7%(2/3)、33.3%(2/6)、0(0/15)。炎症组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L1衣壳蛋白阳性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HPV-L1衣壳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食管鳞状上皮癌组与炎症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05、0.000 7、0.000 09),炎症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二者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L1壳蛋白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病变中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表达存在差异性,提示其有望成为预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前病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妇女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的超薄液基细胞技术(TCT)结果中性质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198例绝经后妇女的TCT结果为ASCUS者进行分析总结,96例直接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取活检病理诊断,102例先观察3月后复查TCT。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复查TCT结果仍为ASCUS的行二代杂交捕获(HC2)实验,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结果 ①96例阴道镜检查取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19例(Ⅰ级12例,Ⅱ级7例),7例CINⅡ级行宫颈锥切后3月复查TCT为正常;②102例观察3月再复查TCT持续为ASCUS的18例,2例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二者的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阴道镜检查活捡病理为CIN和TCT持续为ASCUS的共39例,进行HC2HPV—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的ASCUS特点是宫颈病变的比率低,表明其转归较好;有宫颈病变的老年患者均感染HPV,提示ASCUS中的绝经后妇女HPV的检测及治疗对于预防老年宫颈癌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0例临床可疑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380例进行TCT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观察组),420例直接进行阴道镜活检(对照组),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学诊断的阳性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75.0%(285/380),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49.5%(208/420),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T联合阴道镜活检能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是筛查和诊断宫颈疾病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诊断中的意义及宫颈锥切术在CINⅢ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5例因CINⅢ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TCT、HPV、阴道镜活检、宫颈锥切术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75例患者中HPV阳性者71例(94.67%)。阴道镜病理结果为CINⅡ及CINⅢ的74例患者中,TCT结果:正常或炎症(NILM)14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13例,磷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7例,宫颈癌(HISL)40例。61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CINⅢ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为炎症5例,CINⅠ4例,CINⅡ5例,CINⅢ42例,宫颈浸润癌IA1期5例。符合率为68.85%。全子宫切除标本中,24例存在残留,残留率为32%。病变无残留者51例(68%)。病变残留组及无残留组比较,年龄、孕次、首次手术方式及病变级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PV、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宫颈锥切术在CIN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CINⅢ的治疗,与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宫颈锥切术更微创,是CINⅢ首选的治疗方法,避免了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A1(AnxA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35例癌前病变(2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1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AnxA1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nxA1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0%(18/18)、57.1%(12/21)、7.1%(1/14)和6.3%(3/48)。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AnxA1阳性表达率与其他三组AnxA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食管正常组织到癌前病变组织以至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nxA1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其与食管鳞癌的早期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04~2015-08行普通白光胃镜(WLE)检查发现局灶性病变且自愿接受NIB-ME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NBI-ME检查观察病变的胃黏膜、毛细血管形态,并分别依据Sakami分型标准以及Yao分类标准对胃黏膜及毛细血管形态进行判断,之后对病变进行活检,将NBI-ME观察到的胃黏膜以及毛细血管形态分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内镜检查显示,100例局灶性病变最终病理组织学证实炎症31例(31.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44.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25.0%),其中早期胃癌18例(18.0%)。WLE诊断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58.7%、35.3%、62.7%、29.3%、49.0%;NBI-ME诊断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84.4%、43.5%、83.3%、45.5%、75.0%,NBI-ME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符合率明显高于WLE(75.0%vs49.0%,P0.05)。结论 NBI-ME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和体检进行TCT联合HPV检测的妇女,选择单纯TCT阳性者121例为TCT组,单纯HPV阳性者169例为HPV组,两者均阳性者92例为TCT联合HPV组,三组均经阴道镜下取活检,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三组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析TCT联合HPV检测双阳性与TCT和HPV单纯阳性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效果中有无差异.结果 TCT组、HPV组、TCT联合HPV组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7.02%、30.77%、75.00%.TCT联合HPV组与T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5),TCT联合HPV组与HP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5).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筛查宫颈上皮病变明显优于TCT和HPV的单纯检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超声、宫颈TCT、HPV联合检查对老年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19例老年宫颈疾病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宫颈液基薄层细胞(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比较所有老年患者宫颈TCT、HPV检查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宫颈TCT、HPV及联合检查在诊断老年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对比不同病理学结果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及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CT检查宫颈细胞并进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阳性病例在阴道镜下取活检,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T检查4032例,发现有异常257例,占6.37%;其中ASCUS含AGUS 157例(3.89%),I.SIL 54例(1.34%),HSIL 38例(0.94%),CA 8例(0.20%);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阴道镜及活检的190例TCT异常者中CIN占45.3%,在104例ASCUS中检出CIN 38例(36.5%),47例LSIL中检出CIN 25例(53.2%);32例HSIL中检出CIN23例(71.9%);SCC 7例,最后活检7例全为癌;TCT法与活检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 TCT检查能够帮助宫颈癌前病变的正确诊断,T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最后诊断,能及早发现宫颈上皮内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鲍嫘  王春霞 《山东医药》2014,(21):86-87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13例北京市昌平区户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根据受检者情况行妇科盆腔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21313例受检者中,肉眼观察异常832例,细胞学检查异常756例,实际行阴道镜检查1238例,行宫颈活检713例。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分别为TCT阴性0.5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5.01%、不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2.2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9.7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61.02%。35~44岁组、45~54岁组、55—65岁组的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31%、8.23%、8.00%。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癌,可做到及早诊治宫颈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