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M2.5污染逐渐呈现出城区高、郊区低的颗粒物岛(UPI)现象.通过对6个处于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典型城市群,即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波士华)、五大湖和圣地亚哥-旧金山(圣圣),中国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研究UPI影响与2000―2015年美国、中国城市群发展过程中PM2.5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
2016年以来,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型智慧城市时代,其发展现状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法规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在多项政策的全方位推进、"十三五"规划及网络安全法的保障,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部委的统筹;二是基础设施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涵盖了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的创新发展、云计算中心的构建,以及卫星与导航技术保障;三是高效服务牵引新型智慧城市应用,体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试点工作提升,以及移动应用新亮点等。论文还分析了模式创新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包括电子商务的规模发展、网络约车服务的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生活化应用,以及"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大多数城市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建设用地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约束,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空间,无疑要提高资源的技术利用效率和社会利用效率。但稀缺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并不一定会缓解资源稀缺程度,因为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会加速资源总量消费,反而会使资源更加稀缺,这在水资源、渔业资源等研究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正>交水费电费燃气费还要去银行吗?看病挂号还要拿着板凳早晨四五点去医院排队吗?钱包没带钱在城市里会寸步难行吗?在"新型智慧城市",这些问题越来越"不是问题",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福利。"新型智慧城市"究竟什么样?全国哪些城市"更智慧"?2016年12月27日发布的"互联网+"指数会告诉你。"互联网+"指数成为城市的新指标2016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华网和蚂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 在生态文明理念倡导城市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在城市建设方面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双修"等多项部署,意在破解全国城市发展困境,加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1902年,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其划时代的作品《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为世人描绘和阐述了"garden city"(田园城市)美好图景,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至今仍影响深远的田园城市运动。无论是伦敦、巴黎、柏林等古老城市,还是东京、芝加哥等相对新兴的城市,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霍华德思想的深刻影响。然而,今天当我们提到"garden city"这个名词时,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前沿热点,是在北京市"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形势,提出了从基础测绘到数字城市,再到智慧城市的"智慧空间信息服务"的建设思路;论述了北京市基础测绘工作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保障作用;总结了北京"数字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数字城市"是"智慧空间信息服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北京"空间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思路,并对其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同质化现象日趋加剧,一个城市是否存在地标建筑、是否充分展现其城市辨识度、彰显其魅力城乡风貌,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衢州市作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近年来紧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理念,致力打造"远山近水、青山绿水,水城交融、蓝绿交织,古城新市、交相辉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但城市仍存在辨识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经济超级大国,也是土地资源大国.在其发展历程中,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有得有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引以为鉴. 美国土地利用管理的历史变迁 城镇发展模式经历了从无序蔓延向精明增长的转变.二次大战后,伴随着人口暴增、经济繁荣和小汽车普及,美国大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即中心城市人口停止增长甚至负增长,而近郊小城镇人口却迅速增加.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人口郊区化的基础上又完成了产业郊区化.新区像野草般蔓延,伸向原来的农田、牧场和森林.城市用地的无序扩张,消耗了巨量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城市在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身居其间的人们要求解决现有问题来实现美好生活所需,这就对目前的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提出新要求。文章通过对香港、美国、新加坡、日本城市发展的总结与分析,提出城市发展应该注意的因素;借鉴其成功之处结合中国实际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聪 《国土资源》2015,(3):56-57
随着3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航空、航天等技术手段获取地球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反演解译地球信息,从而达到实时掌控地物、地貌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美国QUICKBIRD、IKONOS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的出现,使城市的发展变化能够更客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采用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快速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密集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对地质环境施加重要作用的场所。其形态、用地、发展均与所在的地质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在地质环境制约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不断地改造和重塑地质环境。但是在城市建设中,若对地质环境质量认识不足,则极易造成工程建设的损失。当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超过地质环境容量时,地质环境的自然平衡就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13.
从智慧城市的直接建设者角度出发,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核心建设内容及建设与运行模式,剖析其实际的功能与性能需求。全面分析了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基础,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基本架构、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因素,提出能适应功能需求不断变化的智慧城市系统架构和按功能分层的智慧城市运营方式,为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体现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很强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美国俄勒岗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属美国第十大州,人口320万,土地面积251418平方公里。其中,最大城市是波特兰市,人口120万。全州在经济多样化方面在美国排列第四,注重土地规划、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拓展界限”、“俄勒岗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美国甚至世界都有广泛影响。1987年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是能满足当代的需求而又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这是基于世界人口不断膨胀、环境不断恶化、能源短缺和资源耗竭等不可持续的现状与趋势而提出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响应。而且在实践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媒体广场     
正全国"国家森林城市"已达165个"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当天召开,广东深圳市等27个城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我国"国家森林城市"已达165个。张建龙表示,我国将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200个国家森林城市。(新华社)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主要针对城市水平空间的扩展模式研究,而忽视了城市垂直空间的扩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利用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集,在避免预设灯光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校正,汇总统计城市建成区外延像元灯光强度值的变化特征,探测城市垂直空间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像元灯光强度增强速度的统计特征与其所处的城市发展阶段有明显的关联性,并且符合"外延-增强-减速增强-稳定不变"的规律,其中"增强"阶段受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人认为中国楼市的政策面,在高层换了调控思路之后,会告别过去十年的喧嚣。但近期关于温州、杭州、长沙等地的放松限购与二套贷款等消息,又搅乱了一池春水。社会上的主流看法:房地产是政策市。那么,地方救市将如何影响今年楼市?首先,中央允许部分城市放松政策,或者说适度救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也即所谓的"分类调控"、"双向调  相似文献   

18.
土地储备制度1896年始于荷兰,称为"土地银行",后在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得到推广.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初期,1996年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 15号),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逐步建立,并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供应"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5月7日上午,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汝坤和党组成员、副厅长罗保卫一行赴西宁市局调研指导工作。杨汝坤指出,西宁市依据"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进程,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利用三维城市共享平台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雪亮工程"、教育资源布局划分等工作中提供了基础平台数据,满足了相关部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具有的多源、人本、时空等属性特征与城市规划决策的本质属性具有紧密的耦合性,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推动着城市规划精准化以及城市治理高效化发展。通过对大数据作用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文献梳理,大数据推动了城市规划在4个方面发生明显转型:从"小样本静态"向"多源时空"数据转变;从单一空间尺度向全域空间尺度转变;从"物质空间"向"以人为本"转变;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居民时空行为分析、城市交通路网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区划分、区域联系和城市等级分析、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城市边界划定等方面梳理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大数据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