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进一步认识全缘叶绿绒蒿种子的生理特性,为后期绿绒蒿属植物引种驯化提供指导,以全缘叶绿绒蒿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经过变温层积处理,将其置于0℃、5℃、10℃、15℃和20℃恒温条件下萌发,测定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过程中种子各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0℃外,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均有不同程度的萌发,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发芽率达18.8%;萌发早期种子淀粉酶活性较高,后期POD、SOD、CAT活性较强,峰值分别达471 U/(g·min)、262.5 U/(g·min)和44.625 U/(g·min).温度对种子淀粉酶、POD、SOD、CAT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0~20℃,温度越高,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
以大果木莲种子为材料,比较赤霉素( GA3)浸种、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冷藏1个月的大果木莲种子在较佳萌发温度25℃/15℃(昼/夜)下,种子萌发率仅为21.33%;当GA3质量浓度达到800 mg· L-1时,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3%,且差异不显著,萌发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GA3处理能有效提高在非萌发适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但对萌发适温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促进效果。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处理对提高种子萌发率无显著作用。随着萌发进程,800 mg· L-1 GA3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清除体内的丙二醛(MDA),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层积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CAT和POD活性随萌发进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仅在清除MDA的速度上,层积组要优于对照处理。在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的生理代谢变化中,CAT活性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MDA质量摩尔浓度、CAT活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CAT、POD活性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认识全缘叶绿绒蒿种子的生理特性,为后期绿绒蒿属植物引种驯化提供指导,以全缘叶绿绒蒿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经过变温层积处理,将其置于0℃、5℃、10℃、15℃和20℃恒温条件下萌发,测定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过程中种子各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0℃外,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均有不同程度的萌发,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发芽率达18.8%;萌发早期种子淀粉酶活性较高,后期POD、SOD、CAT活性较强,峰值分别达471U/(g·min)、262.5U/(g·min)和44.625U/(g·min)。温度对种子淀粉酶、POD、SOD、CAT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0~20℃,温度越高,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镉胁迫对红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研究了不同Cd^2+污染胁迫对红三叶种子发芽率、胚根/胚芽、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轻度Cd^2+污染胁迫对红三叶种子的萌发及胚根的生长、幼苗的SOD和CAT活性表现出了激活效应,但重度Cd^2+污染胁迫和严重Cd^2+污染胁迫却抑制了红三叶种子的萌发、胚根的生长及幼苗的SOD和CAT活性;而随着Cd^2+污染胁迫的加剧,红三叶幼苗的POD活性、MDA含量是持续增高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的磁场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为柴胡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观察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测定幼苗幼叶中叶绿素含量、CAT、POD、SOD酶活性。结果 低强度磁场作用合适时间能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提高CAT、POD、SOD酶的活性;柴胡种子放置时间越长,种子活力越低。100 mT 55 min的处理萌发率、POD、SOD酶活性最高。结论 采取磁场强度为100 mT作用时间为55 min,处理柴胡种子能显著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对柴胡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西南干热河谷的代表物种坡柳[Dodonaea viscosa(L.)Jacq]种子为试验材料,萌发前以40、60、80、100℃4个高温处理,探讨萌发前高温处理对坡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讨论火在干热河谷植被形成中扮演的作用。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高于40℃时,坡柳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常温对照,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80℃处理10 min时萌发率最高,达63.00%±2.55%;储存1年后的坡柳种子仍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与传统的热水浸种相比,萌发前干燥高温处理过的坡柳种子,其萌发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伏毛铁棒锤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伏毛铁棒锤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CK),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外源NO供体SNP溶液浸种,分别在15(对照),8,4 ℃下培养萌发,统计各处理的萌发率、萌发势和活力指数。在15 ℃下萌发伏毛铁棒锤幼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SNP溶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于4 ℃下进行低温胁迫,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分析SNP对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与15 ℃处理相比,8和4 ℃低温处理下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施加SNP溶液后,随着SNP溶液浓度的提高,2个低温胁迫处理(8和4 ℃)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200 μmol/L SNP时达到最大值。4 ℃低温处理下,与对照相比,200 μmol/L SNP溶液处理伏毛铁棒锤幼苗体内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提高,MDA、H2O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施加200 μmol/L SNP溶液可缓解低温下伏毛铁棒锤种子及幼苗受到的冷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温预处理对刺槐种子抗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将刺槐种子在始温80℃下浸泡24 h,取吸胀的种子用低温3~5℃处理5、10、15 d,置于不同盐分梯度下做发芽试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0.5%盐浓度下,低温处理5 d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低温处理10 d次之;低温处理15 d对种子有伤害作用.低温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普遍提高;0.2%盐浓度下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高于对照组,0.2%以上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各种盐浓度下低温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前经5 d低温(3~5℃)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盐胁迫下刺槐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自交系478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萌发初期生理特性的变化研究。主要分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和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SOD、POD、APX、淀粉酶(AMY)、酯酶(EST)和蛋白质谱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胚中SOD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OD、CAT、APX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SOD、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趋势与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的电泳图谱表现为,分子质量36.74 kDa和18.56 kDa的谱带随萌发时间延长着色逐渐加强,其他谱带着色渐弱。该研究为玉米种子贮存中活力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浸泡叶用莴苣种子,在人工气候箱的高温胁迫条件(35℃/30℃,Day/Night)下进行发芽试验.7d后调查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Ⅵ),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浓度在1~5 mmol/L的CaCl2处理时,能显著提高莴苣种子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同时提高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当CaCl2处理浓度超过5mmol/L时,不论种子萌发特性还是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均反应出处理的效应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黄芩种子发芽特性和次生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黄芩种子发芽特性和次生代谢的调节。[方法]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采用核黄素-NBT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黄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受温度影响。黄芩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与适温相比,在低温和高温下SOD,POD和CAT的活性明显降低,PAL和C4H也呈现相类似的变化趋势,这与其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也相同;次生代谢物质(黄酮类化合物)与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PAL和C4H)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56,r=0.951,P〈0.05)。[结论]黄芩种子发芽以及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适宜温度为20℃。黄芩药材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可通过提高PAL和C4H的活性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沼液灌溉对砂培黑麦草种子发芽与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沼液灌溉对砂培黑麦草种子发芽及生理效应的影响,设置4个梯度沼液灌溉量分别灌溉砂培黑麦草,分析种子发芽情况和幼苗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正常发芽,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灌溉沼液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T1试验组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显著高于T3、T4试验组(P<0.05);沼液灌溉能促进黑麦草幼苗苗高和根长,试验组T1的促进效果最好;各试验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随着沼液灌溉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二者的峰值均为T1试验组;不同稀释比沼液试验组间黑麦草幼苗POD酶活性、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SOD、CAT酶活性随沼液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和趋势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认为砂培模式下黑麦草种子能很好地发芽并快速生长成幼苗,且最适灌溉的沼液与蒸馏水的稀释比为1∶3。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14.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龚慧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23-6724
[目的]为了研究磁场处理对种子的影响,并为磁场处理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蚕豆种子浸泡24 h后进行磁场处理,磁感应强度分别为2004、006、008、00和1 000 mT,处理时间为5 min和10 min,随后测定蚕豆种子活力和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各磁场强度处理中,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高于对照,根、茎、叶中CAT、POD活性都比对照强;不同组织部位CAT、POD的活性不同,根的活性高于茎和叶,茎的活性最低。5个磁场强度中,又以600mT、800 mT为最佳。[结论]磁场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磁场处理能提高酶的活性,可能与POD、CAT酶含有金属离子有关。金属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排列,引起了酶构像的变化,进而激活了酶。  相似文献   

17.
采用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浓度(0、0.001、0.01、0.05、0.1、1.0和2.0mmol·L~(-1))的水杨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PEG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升高,POD、CAT和SOD活性降低。适宜浓度水杨酸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POD、CAT和SOD活性增强,其中以浓度为0.01~0.05mmol·L~(-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集于植株上新鲜的和3℃下低温保存0.5a、1a的狼毒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情况,以及鲜种在较适宜温度30℃下不同处理(即98%H2SO4浸种5min、10min、15min、20min,30﹪H2O2浸种30min、60min、90min、120min,低温层积处理,破裂种皮,120min磁场干扰16.1ht、42.1ht、61.1ht)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表明:狼毒种子种皮致密坚硬发芽率低,鲜种和低温保存的种子,均在30℃下发芽率最高。鲜种在30℃下,98%H2SO4和30﹪H2O2浸种对狼毒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低温层积和破裂种皮发芽率显著提高,分别可以达到80%和60%且发芽时间相比对照略提前。磁场干扰,发芽时间均比对照提前,其中61.1ht影响明显,可比对照提前8d,但对发芽率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