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根据重力、大地电磁测深(MT)和地质填图厘定了晴隆锑矿复式半地堑构造样式;基于矿石构造研究,岩(矿)REE、包裹体均一温度、气液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等测试成果,分析了晴隆锑矿成矿流体性质;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磷灰石裂变径迹等测试成果,探讨了晴隆锑埋藏成岩史;初步分析了晴隆锑矿复式半地堑-埋藏成岩-盆地流体的成矿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晴隆锑矿田位于南盘江—右江盆地黔西南坳陷,属于以中三叠世浊积岩作为区域盖层的南盘江油气保存区,在抬升剥蚀之前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自老至新依次为: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上二叠统大厂层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峨眉山玄武岩组和龙潭组煤系地层。锑矿体较靠近大厂背斜的核部,分布于花鱼井断层和青山镇断层之间,明显受北东向断层控制。晴隆锑矿古油藏则位于大厂背斜的西北翼,以峨眉山玄武岩组为主要储层,与沥青有共生关系的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和方解石。古油藏所在位置的  相似文献   

3.
贵州锑矿是华南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区内主要锑矿床的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在搜集黔南独山锑矿田和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H、O、S、Pb等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这两个地区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黔南独山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而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成矿流体应该是由早期温度较低的盆地流体及部分大气降水和后期的温度较高的深部流体混合而成。黔南独山锑矿田中半坡、蕊然沟矿床辉锑矿较富集34S,硫应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巴年、甲拜矿床的辉锑矿较富集32S,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了较明显的幔源硫的贡献。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辉锑矿富集34S,硫来自幔源硫。铅同位素组成指示独山矿田锑应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次为基底;而晴隆矿田应来源于基底与上地幔。  相似文献   

4.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基础, 提出黔东及毗邻区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是流体成矿作用, 又有沉积成矿作用。在南华裂谷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 形成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黑色岩系有关的锰、重晶石、磷、镍、钼、钒、铀、页岩气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提出区域性的导矿构造是新发现北西向中元古代基底中的铜仁古裂谷。对铜仁古裂谷与近东西向南华裂谷盆地同生断裂、次级地堑盆地等配矿构造的交汇处, 形成含矿流体底辟通道, 控制形成了系列超大型锰矿床、超大型重晶石矿床等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在总结贵州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对成功指导实现锰矿和重晶石找矿突破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在晴隆锑矿找矿过程中发现了古油藏(王鹏鹏等,2015),加之石油地震勘探也穿过该矿床,为晴隆锑矿床成矿作用深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1区域构造及成矿地质背景包括晴隆锑矿床在内的南盘江-右江盆地位于华南褶皱带,盆地基底为浅变质的下古生界。穿过晴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富锗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已有研究表明,该区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但对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也直接影响到区内资源勘查部署。在综合剖析该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体特征、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和成矿年龄等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划分成矿流体类型,系统总结铅锌成矿作用过程中与成矿流体运移相关的“行迹”标志,研判成矿流体在区域尺度的运移方向,进一步讨论流体运移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在黔西北富锗银铅锌矿集区,构造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和通道,成矿构造的优势方位决定成矿流体的主体运移方向。成矿温度、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构造等方面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均指示成矿流体在平面上主体从南东至北西方向运移;除印支期陆块碰撞作用导致古特提斯洋闭合的因素外,雪峰山陆内变形构造作用也可能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动力,进而控制了流体的运移方向。该研究不仅对黔西北矿集区的“战略性”铅锌找矿部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热液矿床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研究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发育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热液金、锑矿床外,该区普遍发育萤石矿化。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黔西南低温成矿区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萤石矿床与低温矿床之间的空间联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萤石形成与金-锑矿化为代表的大面积低温热液成矿事件有关。萤石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揭示成矿流体为深部循环富放射性成因Sr流体与地层水混合,其冷却过程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最新的勘探成果表明,区域上深大断裂控制了萤石矿床的空间展布,而矿床中萤石的产出明显受不同岩性面(或不整合面)之间的滑脱构造控制,多层次滑脱构造形成的背斜(穹隆)是萤石成矿的有利部位。由此认为,右江盆地北缘水城-紫云断裂与师宗-弥勒断裂的交汇部位(六枝-普安-晴隆一带)是萤石成矿远景区,热液金、锑矿床控矿背斜外围和多层次构造滑脱面具有较大的萤石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床控矿条件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廖善友  胡涛 《贵州地质》1990,7(3):229-236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床是一个层控型火山沉积—后期改造矿床。控矿条件是;①一定层位控制:大厂地区锑矿体及矿化点均产在“大厂层”中。矿源层是“大厂层”,锑来源于地幔,与玄武岩关系密切。“大厂层”形成的环境是河口湾相,与茅口组为连续沉积。②岩性控制:锑矿主要产在“大厂层”中段硅化粘土岩中,特别是硅化粘土岩与下段石英蚀变岩接触部位上。部分产在“大厂层”上部变余玄武岩中,少部分产于下段石英蚀变岩中。③构造控制:大厂锑矿主要产在黑山箐—后坡背斜的轴部、高点、次高点及翼部次级鼻状构造、挠曲以及断层造成的牵引褶曲内。分布地域受花鱼井断层和青山镇断层的控制,因此,两条断层之间的地域是找矿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9.
来自相同有机母源的有机物具有相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被誉为“地球化学化石”或“生物分子化石”,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但在固体矿产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通过对黔西南晴隆锑矿床中与锑矿密切共生的萤石进行有机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与相邻的右江盆地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认为晴隆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右江盆地上二叠统邻好组,经古岩溶面横向运移至晴隆聚集成矿,成因为燕山期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0.
贵州晴隆锑矿床成矿流体He-A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娴  苏文超  黄勇 《岩石学报》2016,32(11):3312-3320
晴隆锑矿床是华南中生代低温成矿域右江盆地Au-Sb-As-Hg矿集区内的大型锑矿床,成矿时代约150Ma。本文以该矿床矿石矿物辉锑矿中的流体包裹体为测试对象,研究了成矿流体的He和A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3He/~4He为0.13~0.46Ra(Ra为空气的3He/4He值,1.4×10~(-6)),~(40)Ar/~(36)Ar为305~327,He、Ar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成矿流体由两个端元组成:一是含地壳He的低温饱和空气的雨水,二是含地幔He的高温流体。含地幔He的高温流体可能来自右江盆地下部的侏罗纪壳幔混合成因花岗岩浆,这种岩浆的形成机制与华夏地块侏罗纪与钨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有相似性。晴隆锑矿床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成矿流体的加热、循环并浸取矿床围岩"大厂层"下伏地层中的成矿元素而成矿,受深部壳幔混合成因花岗岩浆释放出的含幔源He和岩浆S的热流所驱动。  相似文献   

11.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区赋矿地层大厂层为一套以硅化为主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因其别具特色的岩石组合、特殊的构造位置,以及含有金、锑、萤石、硫铁矿等矿产资源而备受地学界关注。晴隆大厂锑矿床90%以上的锑矿体和金矿化体均位于大厂层之中,因此,研究大厂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其对锑、金成矿的控制作用或影响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沉积岩相学研究表明,大厂层主要包括火山岩相(火山溢流相、淬碎角砾岩相、沉凝灰岩相、空落集块岩相和熔结凝灰岩相)和热液沉积岩相(热水沉积相、热水喷流相和热水交代相)。中—晚二叠世(约260 Ma)的溢流玄武岩、基性火山喷发和海底热水喷流活动是大厂层的主要物源供给者。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厂层在沉积过程的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提供了Sb、As、Au、Ag、Pb等成矿元素,并形成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体"。综合研究认为,中—晚二叠世的热水喷流沉积活动在时间上与右江盆地印支期低温热液成矿事件(200~250 Ma)在时空上基本一致,为印支期成矿事件在右江盆地北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大厂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及实验构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勇  张启厚 《地质与勘探》1993,29(10):48-53
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属构造改造型锑矿床。本从构造与成矿入手,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对构造改造和控矿特征、构造热动力作用下锑的地球化学行为、矿田内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物质成分变化等对锑矿成矿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锑矿成矿规律、构造运动及物质运动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盆地西缘出现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兰坪盆地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晚第三纪期间,因盆地东、西部边界向两边地块的俯冲碰撞及中轴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导致盆地中央地带出现大规模成矿流体活动,成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分异、运移,及盆地受挤压隆升,变成山间盆地,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流体圈闭,因而形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矿床;同时,含有挥发性组分汞、锑、砷的流体从深部沿中轴断裂带上升向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带扩散,导致盆地东部复式背斜带中出现锑、汞、砷的成矿作用;其后,矿床受到改造和氧化作用。盆地内发育深大断裂;兰坪盆地的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流体演化的制约下完成的,同时成矿作用的发生改变了流体的性质和构造环境,促使流体的再次循环,出现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分带性。  相似文献   

14.
邵树勋  张乾  叶霖 《矿物学报》2007,27(Z1):113-114
随着油气与金属矿床共生现象的不断发现及有机成矿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石油与金属成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例如,液态烃流体与卡林型金矿(施继锡等,1995)、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Kesler等,1984)、汞矿(Peabody,1992)成矿有密切的联系.盆地流体是联系油气藏与金属矿床的桥梁(布洛赫等,1995);石油和油田卤水可作为金属成矿元素运移的载体(邵树勋等,1999),盆地内生成的含烃流体在其生成及二次运移过程中可将矿源岩中的金属成矿元素活化萃取出来而演化为有机成矿流体(Sverijensky,1995).本文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黔西南地区与古油藏共生的汞、锑、金矿床有机成矿流体形成、演化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资源基地,现已发现沉积型菱锰矿上亿吨,占全国已探明锰矿资源量的50%左右.通过对南华纪地层系统和地层分区的研究,提出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南华裂谷盆地 (I级) 西段分别由武陵、雪峰次级裂谷盆地和其间的天柱-怀化隆起 (地垒)3个Ⅱ级构造单元构成.武陵次级裂谷盆地控制形成了黔渝湘毗邻区锰矿成矿带,内部由3个Ⅲ级断陷 (地堑) 盆地、2个Ⅲ级隆起 (地垒) 和至少16个Ⅳ级断陷 (地堑) 盆地组成.3个Ⅲ级断陷 (地堑) 盆地分别控制形成了松桃-古丈、玉屏-芷江以及溪口-小茶园锰矿成矿亚带.其中,松桃-古丈锰矿成矿亚带是武陵次级裂谷盆地的裂陷中心,锰矿成矿作用强烈,形成的锰矿资源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之一.Ⅳ断陷 (地堑) 盆地则控制形成研究区各锰矿床;提出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是锰矿床形成的前提,并识别恢复出研究区15条同沉积断层及所控制形成的断陷 (地堑) 盆地和主要锰矿床.同沉积断层不但是深部锰质和古天然气上升的通道,更是连接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成矿系统中地内系统与表层系统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按照“构造控盆、盆控相、相控矿”的思路,对铅锌矿形成的沉积盆地、含矿建造、控矿构造、岩相古地理等成矿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成矿特点,总结成矿规律。灯影期在扬子西北缘川西式基底上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同生断裂,形成近北东向次级盆地和台地,构成台-盆相间的构造格局,次级盆地为局限盆地潮下相带沉积,台地边缘斜坡出现滑塌砾屑白云岩,沿同生断裂运移的含矿热液流体在角砾状白云岩中聚集成矿。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铅锌矿成矿明显受盆地半活动类型基底、镁质碳酸盐岩台地中次级盆地、控制次级盆地的同生断裂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夏勇  张启厚 《贵州地质》1993,10(1):18-25
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田是我国锑矿的重要产地之一,锑矿床严格受“大厂层”的控制,该层是产于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底部和茅口组不整合面上的复杂蚀变岩层。锑在“大厂层”中得到初步富集之后,又经构造改造,被活化迁移到有利构造部位而形成矿床。矿体具有明显的构造—热液改造成矿特点,以各种脉状、透镜状为主。本文从构造与成矿关系入手,通过野外和室内摸拟实验,对锑矿成矿的构造控制特征,构造热动力作用下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矿田内岩石的应力、应变和物质成分变化及其对锑矿成矿作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锑矿成矿规律和构造运动与物质运动之间关系上取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周超  孙骥  郭爱民  贾朋远  陆文  隗含涛  郭鼎  蔡毅 《中国地质》2020,47(4):1241-1259
古台山矿床和龙王江矿床是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颇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锑矿床。古台山金锑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而龙王江金锑矿床则距离白马山岩体较远。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入手,讨论了成矿流体的特征、来源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表明,古台山矿床成矿期石英中包裹体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和CO2-H2O三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在199~298°C,盐度集中在2.07%~11.46%NaCleqv;龙王江矿床成矿期石英中包裹体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在164~238°C,盐度集中在1.40%~8.41%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古台山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流体;龙王江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水。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结合显微测温,认为流体不混溶是导致古台山矿区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而龙王江矿区矿质沉淀很可能是温度和(或)压力的变化,或大气降水的加入(混合)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黔西北地区已发现中-小型矿床(点)100余处,它们的分布严格受到区域性构造的控制,是研究大规模成矿流体运移途径的理想场所。本文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起源与运移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天桥硫化物的(87Sr/86Sr)200 Ma为0.7118~0.7130(均值0.7123,n=7),筲箕湾闪锌矿的(87Sr/86Sr)200 Ma为0.7113~0.7129(均值0.7120,n=5),青山闪锌矿及其包裹体的(87Sr/86Sr)200 Ma为0.7099~0.7126(均值0.7111,n=8),杉树林闪锌矿的(87Sr/86Sr)200 Ma为0.7107~0.7115(均值0.7113,n=7),银厂坡热液方解石和矿石全岩的(87Sr/86Sr)200 Ma为0.7108~0.7255(均值0.7152,n=8)。可见,受NE向构造控制的银厂坡矿床最富放射性成因Sr,而受NW向构造控制的矿床其Sr同位素组成从NW的天桥向SE的杉树林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经与地幔、峨眉山玄武岩、赋矿地层沉积岩和基底岩石的Sr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发现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或流经了富放射性成因Sr的基底岩石。综合以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本文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至少可分为3组,即起源或流经基底岩石的富金属成矿流体沿NE或近EW向构造运移,起源或流经赋矿地层沉积岩的富金属成矿流体沿NW向构造向SE向运移,而起源于赋矿地层沉积岩的富硫成矿流体则沿NW向构造向NW方向运移。多组流体大规模运移过程中在有利的构造空间发生流体混合,形成矿(化)体,应加强构造流体复(耦)合部位的成矿和找矿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有机质在大厂锑矿成矿中的作用王华云,施继锡(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贵阳55000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有机质,锑矿,成矿作用大厂锑矿是黔西南金、锑、汞矿带中的一个重要成矿单元。该矿带明显受盆地和盆缘构造演化的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