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目前支持多协议的智能仪表存在的串口不足问题,在研究了智能仪表软件架构、串口接收点和串口发送节点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支持多串口同时抄表的智能仪表程序。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设计中支持多协议的串口接收程序,以及支持多协议的串口发送程序的设计流程。实践证明,该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智能仪表协议的多样性和串口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基于WINCE.NET的多种抄表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辉  马维华 《计算机工程》2008,34(21):270-272
介绍在WINCE.NET平台下基于UART的串行通信手持设备的编程方法,设计出RS232抄表、红外抄表、射频抄表等多种抄表模式,并对串口PDD层驱动程序进行移植和修改,同时为系统注册表添加串口驱动。实验结果证明了多种抄表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某型以FPGA+C8051单片机架构的控制模块内,采用串行通信总线RS232实现FPGA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互。为实现单片机因外部高优先级的中断触发串口接收中断关闭,导致串口接收再次打开后,出现数据帧错位、数据帧拼接现象的异常问题的解决方案。对单片机接收一帧完整的数据帧时长、接收一帧数据的处理机制、接收数据帧拼接的机制等进行研究处理,并在程序内设置监测点对串口数据帧被外部中断触发中断的关闭时长、中断发生的频次等进行监测; 证实了本次串口数据帧拼接、数据帧错误问题引起的因素为单片机串口接收开启后,受到外部高优先级中断触发串口中断关闭,在执行高优先级中断的同时,FPGA控制软件端并未停止串口数据帧的发送,在单片机串口中断重新开启后,新的串口数据帧与单片机关闭中断前接收的部分数据帧进行拼接,出现数据帧拼接异常现象;且在拼接数据帧中含有与通信协议中数据帧帧尾一致的数据时,该帧数据就会被判读为正常数据帧,从而出现数据解析时,数据帧有拼接、错位的异常问题。采用在通信数据错位异常的软件中增加监测信号及相应的测试用例对串口接收中断关闭时间捕获,实现了对串口数据帧拼接的结果分析和试验验证。对通信数据错位异常采取减小串口中断关闭时间等更改措施后,确保了串口数据帧接收时,因串口关闭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通信数据数据拼接、错位的异常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因串口关闭时间过长带了的数据拼接问题,保证了该控制模块的FPGA与单片机之间通信数据的正常。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目前大部分软件模拟串口方案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且只能在半双工方式下通信的缺点,采用一种新的软件模拟UART思路实现。该思路基于NXP公司Cortex-M3内核处理器LPC1768,软件上充分利用UART发送、接收的共同点进行设计,使得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得到处理;并且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加入了偶校验功能;为了给应用程序提供方便的接口,设计了发送、接收缓冲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目前大部分软件模拟串口方案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且只能在半双工方式下通信的缺点,采用一种新的软件模拟UART思路实现.该思路基于NXP公司Cortex-M3内核处理器LPC1768,软件上充分利用UART发送、接收的共同点进行设计,使得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得到处理;并且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加入了偶校验功能;为了给应用程序提供方便的接口,设计了发送、接收缓冲区.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CC1000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方法,使通信模块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接收和发送模式间实现有效地切换,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数据系统、无线抄表系统和门禁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程控制系统中多串口并发通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F429为核心的多串口并行传输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处理器内部的8个串口和网络接口资源,串口利用DMA方式在缓存中循环接收,解决了并发接收时查询或中断接收方式可能导致的数据帧丢失以及处理器时间占用较多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协议帧,采用了超时判断的方式,避免了一旦串口接收数据长度不正确后导致的后续接收问题;网络传输采用了lwIP协议栈。该设计实现了同时采集7路读卡信息,并通过1路串口或网络向上位机上传数据的功能,测试表明多串口并发传输无数据帧丢失现象。该系统无外接串口扩充电路,减小了整个电路的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LPC2365为核心处理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下的多串口通信编程方法。对于固定长度的短字节帧数据,通过设置合适的字节触发深度,一次中断完成数据接收任务;对于变长的长字节帧数据,则通过多次中断和等待延时的方法判断数据稳定并完成帧数据的接收;对于大量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采用建立FIFO数据队列的方法。通过这些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多串口较大数据量的通信任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人机飞控系统半物理仿真实验中需要对串口进行扩展的问题,系统采用主控制器LPC1768设计了基于以太网方式的串口扩展,完成了4个串口与以太网之间的双向通信,且串口接收支持帧头+帧长、帧头+帧尾和帧长+帧尾3种智能通信方式。软件设计中利用RL-ARM实时库实现了与PC之间的UDP协议通信。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案可以使系统具有实时、可靠和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低压电力线载波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分析了集中器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集中抄表系统中的功能,详细介绍了集中器的软、硬件结构原理及具体实现。在硬件结构上,为集中器设计了多种通信信道,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多个信道之间切换。软件实现方面,上行通过串口中断接收管理中心下发的指令,下行由主控CPU完成控制,主动下发抄表指令并接收电表数据。该集中器数据抄到率达100%,已经通过中国电力科学院检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于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提出了采用一个周期性中断源管理多个异步串行通道的方法,节省了系统的资源,实现了多路数据的无漏检测和实时响应,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水厂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上位机采用多线程同步技术管理多个串口;为了减少处理数据的延迟时间,上位机采用事件驱动方式处理多个通信串口的数据,实现了供水系统的自动控制和传输,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了人工控制和人为失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刚开发的、可快速集成实验系统的智能多串口卡,设计实现了专门对其量身定做的测试其数据通信性能的软件。设计此卡的目的在于解决无人机半物理仿真实验存在的传感器众多并且接口不统一的问题。该测试软件是基于功能强大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工具LabWindows/CVI完成的。该软件解决了一般调试助手不能对板卡内存进行访问,并且不能同时同步进行多通道收发的问题,客观准确地验证了板卡性能,同时提出了简化程序的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PC/104模块SCM/SuperDX和EMM-4M-XT实现多串口通讯设计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模块硬件配置、软件设计思路以及多串口通讯在DOS平台上的典型应用。同时,串口工作模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该系统工作稳定、体积小、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串口同步采集是工业控制应用的重要环节,为克服由于不准确的数据采集所带来的乘性误差,进而对多串口的同步采集进行了研究。利用VS2005编程环境,设计实现了多串口的上位机数据采集平台,该平台开辟线程对多个串口采取重叠读取方式,实现了对测速系统中大量的串口数据同步读取、保存并实现波形动态显示的功能,满足了智能测速系统的测速算法研究的需要。此平台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测速系统之中,也可辅助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的高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一台主机多个网口要求有相同IP地址的特殊情况下,应用ARM7TDM内核处理器S3CA510B构建数据传输系统的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搭建以及应用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通道串口数据的采集与传输现实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串口数据采集方案。通过对多路串口数据的同时采集、缓冲及打包的数据流处理思想,采用FPAG+多串口+USB的硬件框架及总线不同速率的传输算法,实现了多路串口数据的采集与传输。为了验证设计的有效性,设计了6路串口同时传输的试验方案,最终通过试验满足预期要求,达到多路串口同时采集及传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用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CAN总线应用层通讯协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CAN总线通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系统的应用层通讯协议。通过对CAN2.0B帧结构的分析,根据监控系统的通讯要求对扩展帧的报文标识符的各位进行了定义,用来存放通讯中的控制信息,而8字节长度的数据场可以全部用来存放通讯数据,进而提高了通讯效率。基于管道技术设计了支持多线程通讯的应用层通讯协议,实现了监控系统中的命令和数据并行传输。基于帧号和位图进行数据包的拆分与重组,解决了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短帧结构所造成的大数据量传输困难的问题。最后对通讯过程中的控制协议及其帧格式的构成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