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闭锁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 49例小肠闭锁患儿中,十二指肠闭锁11例,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90.9%。空回肠闭锁38例,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8%,定性诊断率78.9%;合并胎粪性腹膜炎1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1.8%。结论高频超声不仅可以诊断小肠闭锁,同时可以提示合并的并发症,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肠闭锁的临床与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肠闭锁的临床及影像检查方法与表现。方法 :本组 13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肠闭锁 ,其中 3例十二指肠闭锁 ,4例空肠闭锁 ,3例回肠闭锁 ,3例结肠闭锁 ,临床以呕吐、进行性腹胀为首发症状 ,呕吐物可含胆汁及粪水物 ,部分病例有排胎粪史 ,全部均行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 ,其中 6例经胃管行胃、小肠碘水造影 ,7例行大肠钡灌造影。结果 :13例均有肠梗阻的临床症状 ,腹部平片均显示不同平面的肠梗阻 ,6例胃肠造影中 4例可显示肠闭锁的盲端 ,1例发现小肠其它先天性异常 ,7例大肠灌肠造影直接显示或提示肠闭锁部位 ,胎儿型结肠对本病较具诊断意义。结论 :术前通过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或提示肠闭锁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肠粪石性梗阻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小肠粪石性梗阻的MS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粪石性梗阻位于空肠3例、回肠13例.粪石长径3~10 cm(平均5.5 cm±1.8 cm),15例粪石CT表现为蜂窝状气泡征,1例呈稍高密度结节.粪石单发者10例,多发者6例.4例可见少量腹水.其中6例行MSCT增强检查,梗阻端肠壁明显强化,2例可见双环征.粪石均无强化.结论 蜂窝状气泡征为小肠粪石性梗阻特征性MSCT表现.全腹CT检查是其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所在医院20年中所发现的17例新生儿结肠闭锁的腹平片及造影剂灌肠检查。新生儿结肠闭锁很少引起肠梗阻,发生率不足10%,即使在儿童医院也极少见,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在对新生儿肠梗阻鉴别诊断中通常不考虑此病。本病可在出生后第二天或更长时间出现临床症状,增加了穿孔、酸碱平衡失调、脓毒症的危险,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远端肠梗阻表现,包括呕吐、腹胀和无胎粪排出。结肠闭锁分为三型,Ⅰ型闭锁以肠腔内膜梗阻为特征,造影剂灌肠显示为一狭窄结肠的梗阻平面和梗阻端特征性肠扩张,即“卷袜征”。Ⅱ型和Ⅲ型为结肠闭锁段远端和近端完全分离或被一个象细绳样肠内残余物连接起来,在灌肠检查中可见充有造影剂的结肠影突然终止。作者指出,近端结肠闭锁的定位很重要,因为近端闭锁的治疗常行闭锁段切除和初步再吻合,而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出生 1天。临床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 ,腹胀明显 ,有少量似鸡粪状的胎粪排出。腹部X线平片 (立位 )示小肠管明显积气扩张 ,但未见明显液平面 ;钡剂灌肠示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脾曲、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及近回盲瓣部回肠显影 ,阑尾显影良好 ,其乙状结肠以上肠腔普遍细小 ,呈胎儿型 ,似蚯蚓状 ,其最宽肠径 0 .8cm ,结肠袋消失 ;回肠远段显影端呈截断样 ;加压灌肠及延时观察未见肠腔扩张。直肠管径正常 (图 1)。X线诊断 :先天性细小结肠症。手术所见 :近回盲部回肠明显狭窄及一胎粪阻塞。讨论 先天性细小结肠症是新生儿中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多认为结肠近端肠道的阻塞、胎粪未能通过结肠 ,而继发结肠广泛发育细小和萎缩。常见的阻塞原因有先天性肠闭锁、狭窄或胎粪性肠梗阻、腹膜炎等。还有认为这是由于胚胎时期肠道再度管腔化阶段发育障碍 ;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胎儿肠道血液循环障碍 ,阻碍了其正常发育所致。中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一个“空化过程” ,当“空化过程”发生障碍而完全中止时 ,则形成肠闭锁或狭窄。消化管在胚胎发育阶段 (11~ 12周 ) ,曾一度出现上皮细胞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6.
肠壁钙化是新生儿腹膜内钙化最少见的一种,均在出生时并发肠梗阻。作者报告一例直到三周后才出现肠梗阻。患儿体重1825克,孕37周,顺产,有小头,隐睾等畸形。在因呼吸困难而拍的X光片上偶然发现右中腹有钙化的小肠袢。生后吸乳很好,但到第21天出现了进行性腹胀和呕吐。钡剂检查显示钙化的肠袢处有不全梗阻。手术切除了26cm缠在一起的小肠,术后因肾功能衰竭和脓毒症死亡。病理学检查见小肠狭窄段长6 cm,腔径0.5cm,粘膜变平,充血,有砂粒样结构。镜下见粘膜缺失,表面有纤维素沉积,粘膜下层被肉芽组织代替并有局限的瘢痕及充血区,粘膜及粘膜下层有局灶的散在钙化。新生儿肠壁钙化罕见,常合并肠闭锁,胎粪梗阻或宫内肠扭转,提示肠壁的缺血性损害是钙盐沉积的重要前提。肠壁全层的损害可导致穿孔及胎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诊断胎儿消化道梗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梗阻的胎儿期MRI资料,分析胎儿消化道梗阻的MRI特点,包括食管、十二指肠、小肠及直肠梗阻部位的判定,小肠及直肠梗阻时近端管腔信号改变,同时观察有无合并相关畸形。结果 随访发现合计83例消化道梗阻,产前MRI明确诊断82例。13例食道闭锁(8例食管呈“囊袋状”扩张,扩张食管呈长T1、长T2液体信号);35例十二指肠或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梗阻(24例十二指肠近端梗阻,4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7例十二指肠末段或与空肠近端梗阻);30例小肠梗阻(21例空肠梗阻,7例回肠梗阻,2例空肠远端或回肠近端梗阻),其中2例小肠扭转导致梗阻,MRI表现为小肠明显扩张、扭曲,呈不均匀T2WI高信号;1例结肠梗阻,MRI表现为部分结肠明显扩张,以横结肠明显,宽径达40 mm,其内充满短T1、短T2胎粪信号;3例肛门闭锁,MRI表现为直肠远端未见显示,近端扩张,1例伴发骶尾椎缺失,脊髓圆锥低位。漏诊1例食管闭锁。结论...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腹症的低剂量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201例经临床证实的急腹症患儿的影像资料。所有患儿在术前使用GE Optima CT660螺旋CT机进行全腹部CT平扫。对原始图像采用0.625mm层厚进行重建,使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201例中先天性小肠闭锁45例,其中十二指肠闭锁4例,主要MSCT表现为“双泡征”;空回肠闭锁41例,主要征象包括小肠梗阻和细小结肠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1例,表现为“中心点征”26例,“漩涡征”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0例,主要表现为肠壁小囊状或串珠状透亮影12例,细线状、半弧状及环状透亮影27例,两种形式共同存在9例;胎粪性腹膜炎13例,均可见腹腔内肠腔外钙化灶;肛门直肠畸形80例,其中Currarino综合征7例。结论:MSCT图像可明确诊断新生儿急腹症的病因及并发症,同时可了解腹壁、腹膜腔和肠壁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临床表现及其X线征象.方法 搜集本院资料完整的先天性细小结肠症患者38例,38例患儿均做结肠造影,就其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和结肠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38例中,27例小肠闭锁和3例胎粪性肠梗阻,结肠造影发现全结肠细小,管径约0.3~1.0 cm,结肠壁柔软、蠕动存在,结肠框长度基本正常,小肠闭锁位置越高,结肠越粗,位置越低则结肠越细; 5例结肠闭锁,结肠造影可见闭锁段以上结肠不显影,显影的结肠细小,管径约0.3~0.6 cm ;3例为原发性细小结肠症.结论 X线检查尤其是结肠造影对先天性细小结肠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在胎儿MR检查先天性肠道闭锁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8例孕20周以上超声提示存在先天性肠道闭锁的胎儿行MR检查。采用SSFSE,选择胎儿头颅、躯干的常规体位,并重点行胎儿躯干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将产前MRI表现与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相对照。结果8例先天性肠闭锁,引产后尸检证实闭锁部位分别为空肠近段5例和回肠中段3例,后者同时合并胎儿腹腔积液,SSFSE上见扩张肠管以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肠闭锁并发先天性肛门闭锁,SSFSE上扩张肠管内可见低信号胎粪;1例肠闭锁并发先天性食管闭锁,SSFSE上可见食管中段闭锁处高信号;1例肠闭锁并发膈疝,SSFSE冠状位上疝入物为部分肠管,可见左侧胸腔内少许散在高信号。结论 SSFSE MR检查能清楚显示胎儿先天性肠道闭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快速白旋回波序列(SSFSE)在胎儿MR检查先天性肠道闭锁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8例孕20周以上超声提示存在先天性肠道闭锁的胎儿行MR检查.采用SSFSE,选择胎儿头颅、躯干的常规体位,并重点行胎儿躯干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将产前MRI表现与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相对照.结果 8例先天性肠闭锁,引产后尸检证实闭锁部位分别为空肠近段5例和回肠中段3例,后者同时合并胎儿腹腔积液,SSFSE上见扩张肠管以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肠闭锁并发先天性肛门闭锁,SSFSE上扩张肠管内可见低信号胎粪;1例肠闭锁并发先天性食管闭锁,SSFSE上可见食管中段闭锁处高信号;1例肠闭锁并发膈疝,SSFSE冠状位上疝人物为部分肠管,可见左侧胸腔内少许散在高信号.结论 SSFSE MR检查能清楚显示胎儿先天性肠道闭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及早期的CT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 对23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粪石性小肠梗阻的64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诊断23例(100%)均正确:空肠4例,空回肠交界处5例,回肠14例;21例(91.3%)定性诊断正确,2例误诊为肿瘤.主要的CT表现有:肠腔内类圆柱形或类椭圆形相对低密度灶(21/23,91.3%),胶囊样密度增高影(18/23,78.3%),病 灶内有蜂窝状气泡 影(20/23,87.0%),邻近肠壁强化(20/20,100%),近段小肠扩张并见液气界面(23/23,100%),远端肠管正常或塌陷(23/23,100%).结论 粪石性小肠梗阻具有典型的CT表现,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植物粪石性急性小肠梗阻(SBO)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证实的12例植物粪石性急性SB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2例小肠植物粪石均为单发,其中3例同时伴有胃内粪石。小肠粪石大小3 cm×3.5 cm~4.2 cm×5 cm,在CT上均表现为一个边缘清楚的卵圆形或圆形含有气泡的斑点状软组织肿块,位于梗阻部位的管腔内,其中位于十二指肠1例,空肠4例,回肠7例。所有病例均显示粪石近段小肠扩张(管径>3 cm),远侧小肠突然萎陷。结论:小肠植物粪石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是诊断植物粪石性急性SBO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儿输尿管息肉并发肾积水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输尿管息肉合并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行腹部X线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IVP)及双肾、输尿管彩色超声(US)检查,10例行双肾及输尿管增强CT平扫(6例行三维重组)。结果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腹痛者9例,间断血尿者3例。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肾盂积水,IVP发现5例梗阻段输尿管扩张、增粗,其内可见充盈缺损影;CT检查可见输尿管占位病变的全貌,6例管腔内存在不规则的软组织影;US检查见2例输尿管内中、低混合回声的肿物。结论小儿输尿管息肉以US及CT检查为诊断的重要手段。了解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肠狭窄及肠闭锁X线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小肠狭窄及肠闭锁病例,15例均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其中6例行口服医用硫酸钡检查,9例行口服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检查.结果 立位腹部平片显示12例高位肠梗阻,3例低位肠梗阻,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闭锁2例,空肠狭窄7例,空肠闭锁3例,回肠闭锁3例.结论 X线检查先天性小肠狭窄及肠闭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胎粪阻塞综合征(Meconium Plug Syndrome-MPS)作为新生儿肠梗阻的一个原因,在1956年已被认识。但患病的绝大多数婴儿不合并其它的肠部异常。本文报告2例具有MPS临床表现的婴儿合并有回结肠套叠。2例均在生后几小时内发生肠梗阻症状,钡灌肠显示回肠和结肠内有胎粪块,并显示了部分回肠套入结肠内,于套入部回肠内亦有胎粪块存在。对套叠实行静水压复位后症状迅速解除,并排出了胎粪阻塞物。新生儿肠套叠很少发生,仅占全部肠套叠病倒的0.3%,其中75%为回-回-结型或回-结型。常见症状为呕吐,呕吐物常染有胆汁或为纯胆汁。回结肠套叠的三分之一新生儿具有美克尔憩室、盲肠  相似文献   

17.
类胎粪性肠塞绞痛症严格地说是指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伴末端回肠充以异常内容物所致之完全或不全性肠梗阻。本文报告四例儿童患者,两例以类胎粪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一例儿童有胎粪性肠梗阻但于十年后发病,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因二者病因不同,胎粪性肠梗阻之肠粘膜腺体有严重的改变,但几与胰腺功能无关,而本病则与胰酵素异常有关。第四例则是被诊为囊性纤维化的合并症。这些患者的平片表现主要在右腹见气泡状颗粒状影及由小肠梗阻所致小肠扩张及液平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腹症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不同急腹症的X线诊断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新生儿急腹症的X线表现,总结新生儿急腹症的病因、发病率及X线诊断方法。结果:49例中,胃肠穿孔11例,胎粪腹膜炎9例,肠闭锁6例,肛门闭锁9例,肠旋转不良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膈疝3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1.8%、77.8%、100%、100%、80.0%、100%、100%。结论:X线在新生儿急腹症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新生儿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在检查前应了解患儿病情,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慎重诊断,并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RI、US、CT在胆道梗阻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同时行MRI、US(包括34例兼有CT)检查的胆道梗阻患者,采用ROC曲线进行良恶性诊断效能的比较。结果MRI对胆道梗阻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优于US和CT诊断(P<0.05)。结论MRI是鉴别胆道梗阻性病变良恶性的一种准确、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肠闭锁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据资料统计,在所有肠闭锁病例中约占5%~10%(1)。现报告1例如下: 男婴,2d,汉族。第1胎。足月顺产。患儿自出生后即发生呕吐,随即出现腹胀,第2天呕吐加重,呕吐物为大量草绿色液体。第3、4天腹部膨隆显著,呕吐频繁,含有粪汁。生后一直无排气及胎便。体格检查:精神差,全身皮肤黄染。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肠鸣音减弱。病儿发育正常,生后体重3.45kg,外表无其它畸形。心肺正常。X线检查:腹部卧位透视:小肠肠曲普遍胀气扩张,右中下腹可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