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颖颖  刘昭纯 《陕西中医》2011,32(9):1196-1198
整体思维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中医养生理论建构中起主导作用,其影响力渗透到中医养生理论的方方面面。受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医养生建构了独具特色而又充满哲学智慧的养生理论,顺应自然养生观、形神兼顾养生观、精气神养生观、五脏六腑养生观以及调畅情志养生观,均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对整体思维模式对上述养生观的建构影响进行了剖析,以揭示整体思维模式在中医养生理论建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法象养生观是属于"道法自然"的养生思维方式,能使人更好地把握中医养生的精髓。文章立足于中医象思维的观点,初步探讨中医法象养生观及其作用,并列举法象情志养生、法象运动养生、法象食物养生、法象衣着养生、法象诗词养生等养生方法加以佐证,以期传承发扬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为践行健康养生方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琴  薄彤 《江苏中医药》2017,49(5):64-66
《中外卫生要旨》是中国第一部引进西洋保健内容的中医养生书籍,辑录中西医家的养生要旨。书中中医养生思想内容包括精神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和四时养生五方面,体现了中医预防观、整体观、辨证观。  相似文献   

4.
中医养生中的哲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儒、道诸家均十分重视对人道及长生久视之道的研究。《内经》认为医学的目的就在于“保命全形”。因此,中医养生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常常呈现出一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局面。其中,天人观、形神观、动静观、中和观、无为观等哲学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们不仅是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论,同时也是中医养生所追求的目标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儒家养生观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医养生开始呈现不间断热潮。纵观目前的中医养生热,可以发现较为重视"养身"而忽视"养心",借鉴儒家养生观,重视"养心",有助于培养科学养生观,也会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养生的渊源、发展、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分析认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预防观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和关键,亦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和目的;"顺乎自然、燮理阴阳"的天人相应整体观是中医养生的精髓和重点,亦是中医养生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固守精微、摄养精神"的形神合一生命观是中医养生的内涵和要领,亦是中医养生的终极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刘逢军 《双足与保健》2010,(7):15-17,14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中医养生的本质,使民众树立唯物辩证的养生观,是中医养生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健康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据此开展了多种调研工作,但从中医养生观的视角研究和指导青少年养生的课题数量不多,或聚焦某一方面、某一疾病等,本文对利用中医养生方法研究青少年健康的期刊论文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分析研究现状,阐明开展青少年中医养生研究的重要意义,以期中医养生观在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谭颖颖  刘昭纯 《陕西中医》2006,27(10):1253-1255
目的:探讨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建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理论的建构及其思维模式特点。结论:中医养生理论受儒家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奠定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观念;中医养生理论受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自身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外调和”,才能保证人体“邪不能害”,由此提出养生以中和为最佳境界。此外,中医养生理论承袭了儒家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德全不危”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及其现代系统工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建立了"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形神健康"的康寿自然养生模式.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追溯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养生需要从顺时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饮食养生、调控养生、药物养生等6个方面综合调理,不能单打一,从而形成现代中医养生系统工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论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正逐渐形成一个热点。从中医的养生观出发,论述了中医的"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分析了亚健康的病因病机,认为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可以在中医的养生观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发挥针灸推拿自然、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以扩大针灸推拿的适用范围。最后,就当前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庆慧  邱彤 《中医研究》2014,(10):44-45
邱保国教授在中国传统养生方面有颇多建树,他对历代养生文献和哲学思想潜心研究数10载,从佛、道、儒家有关养生思想到历代中医养生观,并结合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进行深入地研究,形成了传统养生的衡动观(即动态平衡养生观)和养生思想动态平衡论。他对阴阳平衡整体养生观、天人相应的自然养生观、动静结合的衡动观、神形合一的养生观、后天补脾平衡膳食观、护肾保命养生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具有很高理论和实用价值。笔者在跟随邱老师学习期间,深受邱老的平衡养生观的影响,现将邱老的平衡养生观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观展现中西医学与文化的差异,将中医学的生命观作为理解与把握中医学理论特质的重点与核心;以疾病、养生、...  相似文献   

14.
从儒道思想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养生与养性相统一,仁人多寿”和“中和”原则等几方面探讨其对中医养生的影响,并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儒道思想观的角度指出中医养生的方法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预防观念、固本观念、形神并重的养生观等,在中医护理中强调“辨证施护”,在日常护理中强调养生观的树立,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普及和宣教养生方法及理念,以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延年益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道法自然与《黄帝内经》养生的关系,简要论述“道”的自然属性及道法自然的内涵,《黄帝内经》养生中的道法自然包括“人与天地相参”的养生观点,“因时而养”的养生理念,“形神兼养,标本兼顾”的养生手段。道法自然养生观通过“因时制宜”“与天地相参”“法天则地,顺应自然”等理论来指导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协调机体使之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先秦诸子思想理论相互吸收渗透,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也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天人一体的整体观、阴阳五行、精气理论等被中医吸收并发挥利用,故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探讨其与《黄帝内经》养生的关系,以进一步阐发养生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7.
辛宝 《陕西中医》2012,(9):1190-1192
佛教养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孙思邈虽然是道教信徒,但他却以博大胸怀将有益于人类健康事业的佛教理念引入到中医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之中,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养生观。他在佛家"好生"好善"思想影响下,结合儒家、道家思想,在全面继承此前中医养生成就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开启了中医养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气学说的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认为,养生保健锻炼的实质是对形气神的锻炼与调控并使之三位一体。本文以此为理论依据,研发出了一款基于中医气学说的虚拟仿真养生保健系统,该系统的整体研发思路是以中医气学说为灵魂,以虚拟仿真技术和低频声波振动按摩床为载体,将传统中医气学说同现代科技相融合,从而研发出虚拟仿真养生保健系统。基于中医气学说的虚拟仿真养生保健系统的研发有利于中医气学说的发展和养生保健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养生思想,认为篇中的天人相应观、阴阳平衡观、重视阳气观、阴阳气位观、形神合一观、正气为本观、动静协调观、固护脾胃观不仅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养生观念渊源甚远,孔子作为儒家的师祖,虽无专门论述养生的著作,但《论语》、《中庸》、《大学》等书籍中蕴含了孔子的养生观念,在修身养德、中庸之道、饮食起居、音乐运动等方面都有关于养生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医养生思想,而中医养生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养生观对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