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内蒙古地震局组建时间短,专业技术量量薄弱,大部份青壮年职工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低,不适应地震科学研究和监测分析预报工作的需要。为了迅速改变职工队伍的面貌,成功地举办了职工中专班,培养出地震局六分之一的人员,壮大了专业技术队伍,充实和加强了观测量力。 本文以职工中专班为中心,分析论证了职工教育的目的,意义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针对在职职工的特点,坚持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使五十名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既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又掌握了本岗位职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回到岗位后,在监测、科研、预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台站建设和观测质量提高上,产生了更直接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市地震监测机构是做好地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中坚力量,随着监测预报工作的不断加强,提升地市地震监测机构专业能力迫在眉睫。结合社会功能、职责任务、人员和岗位结构,明确了地市地震监测机构的定位,指出了提升其专业能力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市地震监测机构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现状,提出了提升专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东省地震局科技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和造成科技人员结构及数质上所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0月12日—14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下简称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5年度学术研讨会在西昌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地震局承办,凉山州地震局协办。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肖春、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吕志勇、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等相关部门的60余名专家  相似文献   

5.
CBMD是一款针对CB-3模拟磁照图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软件,利用专业图像处理技术,对模拟磁照图进行数字化,由于模拟仪器调试及存放因素造成了图纸状况不尽相同,使用者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图,纸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才能保证数字化结果精确度.本文就主要的几种影响处理精度的情况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5-36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长期关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15—21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监测预报司宋彦云副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王海涛局长、第八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研究员、副主任高景春研究员、朱元清研究员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庄灿涛研究员,以及西北片区陕西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监测工作的副局长和监测处长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52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爱荷华大学CT/显微CT实验室是美国该专业中颇有名望的研究单位,它在CT/显微CT理论,技术及床应用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硫,作为访问学者的作用曾在该实验室工作一年,为了帮助国内同行了解国外CT/显微CT科学研究状况,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特撰写此文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1月7日—10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和天津市地震局承办,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董礼副主任、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薛兵主任及刘瑞丰副主任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等相关部门的11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动态》2007,(12):39-39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关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7—9日在上海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协办,上海市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阴朝民主任,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吴书贵副司长、上海市地震局张骏局长、朱元清副局长、张奕麟研究员、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庄灿涛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5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取得了圆满成…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6-48
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促进下,2011年12月17—18日,地震预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成都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达沃斯世界风险论坛亚洲中心、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排名不分先后)共同主办,并得到了成都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成都市应急办、四川省地震学会、四川行政学院、四川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s for seismic monitoring, earthquake fore-cast and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However, the recognition of earthquake is limited b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refore, the earthquake can only be described using perfect earthquake catalogue after the seismo-graph is invented. Before this time, the earthquake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on the surface and the written records in history, and the earthquake level was measured using earthquake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需求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是当每天地震交切定位后,存放到总库中,月底编辑、修改、整理形成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本文主要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作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能够为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是地震应急救援与指挥决策重要的支撑平台。随着学者对地震应急领域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开发新一代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的条件。本文基于甘肃省分震级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地震应急专题图设计等研究基础,研发了新一代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原型系统,实现了软件自动触发、分震级地震影响范围估计、分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计算,自动生成地震灾情评估报告,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计算结果的精度。该软件能够提升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响应能力,能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指挥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可靠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海城-岫岩地区是辽宁省小震、震群多发地区。本文选用1975年以来具有一定发震规模,且仪器记录相对较完整的3个显著震群(1975年海城7.3级,1999年岫岩5.4级和2008年海城ML4.8级地震),将其较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海城7.3级和岫岩5.4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较好的一致性,而2008年11月海城4.8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差。我们对能否借鉴前震震源机制一致性的差异快速判断中强震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的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按地震烈度的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的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果:(1)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空间分布在未来大震震中附近集中,同时大致围成一个长轴约119 km和短轴约110 km的椭圆,阿图什6.7级地震落入椭圆靠边部位;(2)震群的时间进程表明,大震之前约4个月震群活动速率加快,标志着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阶段性转折。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震前地声的历史记载以及震前地声的产生机制和特征.还有如何利用震前地声观测结果对地震发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并针对震前地声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地震临震预测的地声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详尽、完整地记录震前地声的强度、频度、频谱,并可通过在地震易发区域的大规模密集布点,组成这一区域的震前地声监测网络,以监测大地震孕育过程,以及对大地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8.
Through analysis of natur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early warning) has been discussed. Regarding the natural attributes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it only attempts to forecast the magnitude, location and occurrence time of future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and relevant theories an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esent understanding of seismogeny and earthquake generation. It need not consider the consequences an earthquake forecast involves, and its purpose is to check out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earthquakes. In respect of the social aspect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people also focus on the consequence that the forecasting involves, in addition to its natural aspect, such as the uncertainty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tself,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capability of structures (buildings), lifeline works, etc. In a word, it highlights the risk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and tries to mitigate the earthquake hazard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lso discuss the scientific and social challenges faced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analyze preliminarily the meanings and content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相似文献   

19.
结合异年倍九律鉴别前震类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别前震的方法甚多。该文主要运用异年倍九法(或称异年倍九律)帮助鉴别前震。鉴别的方式是在欲鉴别的小震或小震群发生地区寻找组成异年倍九律的地震,其某个第九天日期若与该小震或小震群发生日期相重或相近,则认为这个小震或小震群可能是前震。文中列举了2010年玉树大震前的小震和2008年汶川大震前都江堰小震群的实例,皆被鉴别为可能是前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