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这场旨在反对封建压迫、农奴制剥削,乃至整个封建农奴制度的起义,历时二载、声势浩大、威震全国。它有力地打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震撼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俄国人民反抗封建农奴制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坛上,与当时俄国社会反农奴制的斗争相适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及作品,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反映生活。普希金以其众多激情洋溢的自由诗篇,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的奠基作用;果戈里以其“含泪的微笑描写了地主们那种“动物性的、丑恶的、谑画的生活的全部庸俗和卑污”(别林斯基:《论俄国的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深刻地揭露了专制农奴制的黑  相似文献   

3.
俄国产业革命始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封建农奴制还统治着俄国,而到八十年代末基本完成产业革命时,俄国已经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它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跨越了两个时代。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指出西欧资本主义纪元开始于十六世纪时曾说:“在  相似文献   

4.
契诃夫是世界文学中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也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优秀的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他以短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当时丑恶的俄国现实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无情地批判。契诃夫创作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他在俄国古典作家的基础上,突出地解决了摆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面前的一个极困难的创作问题——怎样“从美学的观点深入到日常事物中去?”他从自己新的美学观点出发,选取平凡的生活素材,描写普通人物的命运(大胆地摒弃了当时在文学创作上的那种装腔作势和矫揉造作的一切陈规旧套),充分地本质地再现了沙俄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现实,使作家在思想高度和艺术革新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恰好处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第一次大革命之间;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他的创作道路和作品特色。契诃夫出身小市民,童年和少年是在贫寒交加中度过的。因此,他从小就饱尝了人世间贫穷与忧患的滋味。1897年,契诃夫进莫斯科大学学医,翌年开始文学创作。契诃夫早年的作品多半是幽默的故事。但从整个80年代来看,契诃夫所写的小说,都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各方面的特点,诸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苦恼》、《万卡》等,反映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又如在《普利希别耶夫  相似文献   

6.
《阿霞》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中篇杰作。迄今为止,《阿霞》和屠格涅夫的其它许多中篇,远没有象其长篇那样,引起评论界的充分的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屠格涅夫的中篇,没有象其长篇那样恢宏大度地去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并揭示出许多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而多是对自然、艺术、爱情、死亡等题材的描写,因此,他的中篇不如他的  相似文献   

7.
《猎人笔记》(1847— 185 2 )是俄国古典作家屠格涅夫早期最优秀的作品 ,在屠格涅夫的创作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屠格涅夫是景物描写的大师 ,托尔斯泰曾说 :“这是他拿手的本领 ,以致在他以后 ,没有人敢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评 (屠 )猎人笔记》)和一切伟大的作家一样 ,屠格涅夫写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通过一幅幅画面向人们展示俄罗斯专制的气氛 ,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俄罗斯急待解决的农奴制问题和正在俄罗斯大地上所发生的变化 ,从而使这部著作的反农奴制倾向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具体讲 ,…  相似文献   

8.
肖洛霍夫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中心理描写的手法,这是他的创作最鲜明的艺术特点之一。肖洛霍夫在这里继承的首先是莱蒙托夫和列夫·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在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俄国上流社会中的一个“当代英雄”——毕巧林的形象。作者用多种形式充分地揭示了这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毕巧林是当时俄国贵族阶级一位优秀的代表,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但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下去,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的年代,他找不到出路,思想苦闷,常常剖析自己的灵魂。他感到自己有理想和抱负,但却找不到实现它们的途径和场所,  相似文献   

9.
《变色龙》的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可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他一生的创作,如中篇小说《第六病室》、《草原》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和几百篇短篇小说,由于真实地记录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叶俄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热烈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所以至今仍发出灿烂的光辉。在契可夫登上俄国文坛的八十年代,俄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派刺杀,接着便是亚历山大三世继承皇位。自此,沙皇的统治更加残酷和恐怖,更加黑暗和反动。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正在莫斯科大学医科学习的契可夫,就已开始为好几家滑稽杂志撰稿。尽管有时写些  相似文献   

10.
在群星璀璨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坛上,有一位广受瞩目的人物,他就是被列宁赞誉为“卓越的俄罗斯作家”的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四十余年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以敏锐深沉的笔触深刻地反映了俄国从封建的农奴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以生动炽.烈的情感接制出了众多的人物性格和神貌。而深处其中的“新人”形象作为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则以其独特的风采引起了读者的广泛注视,并成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人物典型占据一席重要的位置。屠格涅夫笔下的“新人”形象,最早出现在他在1860年…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名著《死魂灵》里,以他精湛拥熟的笔触,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划了五个不同的地主典型。他在小说人物的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堪称为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2.
俄国革命民粹派运动前期史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革命民粹派是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其基本力量是一批平民知识分子。民粹派提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民粹主义学说,它的基本点大体是:农民是俄国的主要革命力量,应由知识分子领导农民实行社会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以小农经济和农民村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民粹派运动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的运动具有反对封建农奴制残余、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传播民主主义的革命意义,因此历史上称为“革命民粹派运动”。列宁指出,这个时期的“民粹派  相似文献   

13.
<黑桃皇后>创作于1833年.过去,人们大多从技巧层面对它进行评价,而对它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却有所忽视.普希金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从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期.他亲眼目睹并深切感受到了俄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变化,在小说中反映了金钱对人的思想的侵蚀,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金钱骑士"形象.小说是19世纪初俄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家。他一生当中写了很多关于农奴制的作品。《木木》这篇小说写于俄国19世纪中叶,堪称是《猎人笔记》的续篇。小说通过讲述发生在莫斯科女地主宅邸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描写了农奴格拉西姆一生悲剧性的命运。其中的人物形象等象征意义正是这篇小说是对农奴制度的强烈控诉。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12—1881)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俄国文学史上,和列·托尔斯泰一起被并称为两座丰碑。在他一系列不朽的长篇小说中,《罪与罚》是最有代表性的名著。它通过性格矛盾复杂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塑造,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俄国的黑暗现实,而且鲜明地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观的主要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创作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现象。他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大堂神父》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作家列斯科夫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独具一格,别有风韵,堪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一朵闪耀着异彩的鲜花. 与其他俄国作家相比,列斯科夫的作品被介绍到我国是相当晚的.《大堂神父》成书于1872年,1983年才有中译本.他的中篇小说集也是在1985才在我国出版的. 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少有人知道列斯科夫的名字,即使知道,也往往把他看作二、三流的作家.发生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在作家生前,俄国文学批评界就没有对于他的作品的价值给予足够的肯定.列斯科夫本人就抱怨说,批评家只注意他那色彩丰富、鲜明生动的民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是与影响过运动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 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 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十九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农奴制经济内部逐渐成长起来,它迫切要求冲破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场景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增强气氛,揭示人物性格、心理,加强作品的生活真实性的作用。在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中,生活场景的描写占重要地位。他以真实、客观、细腻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十九世纪俄国农奴制下人们生活的真实场面,而他也被称为是“一  相似文献   

20.
赫尔岑与屠格涅夫的美学观——多余人问题——《西各诺夫县的哈姆雷特》——作家对巴枯宁的认识赫尔岑的美学观和政治观形成于俄罗斯社会的进步界展开了废除农奴制斗争的四十年代。流放期间,他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那些年却更加强了自己的革命信念。作为一代贵族革命者的代表,“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农奴制俄国,他竟能够达到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他领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懂得她是‘革命的代数学’。他超过了黑格尔,跟随费尔巴哈走向唯物主义。”赫尔岑和别林斯基共同领导了反对反动派和专制政体的宣传力量,但不是立刻达到这个“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