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品标签是了解食品信息的一个窗口,消费者应养成买食品看标签的习惯。标签上标注的内容很多,其中部分内容是国家标准要求必须标注的,这些内容包括产品名称、配料清单、日期标识和贮藏说明、产品标准号及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等。我国对食品生产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以后,政府在向食品生产企业发放准产证之前,要对食品标签标注的内容进行检查。因此,带有QS标志的标签是经过权威机构审查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食品标签标注能够最直接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也是食品生产企业向社会明示产品信息的载体,由此可见食品标签的标注对食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食品标签标准相关概述、食品营养标签标注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现阶段营养标签标注在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这三个方面做具体阐述。我国食品标签标准相关概述当前我国现行的强制性食品标签标准有很多种,例如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和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3.
食品标签是对食品属性最为直接的反映,是企业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生活中,各种原因使得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指出几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的常见问题,以期为促进我国产品生产企业提高标签标注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有效治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标签不规范问题,4月11日,新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标签治理培训会,该市1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食品生产监管科负责同志对近几年来新密市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食品标签标注问题进行了通  相似文献   

5.
食品标签既是食品生产企业向社会明示产品信息的载体,也是消费者直接获取产品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近几年对各类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工作所总结的经验,将违反GB 7718、GB 28050等相关标准、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常见问题、注意事项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字符高度、营养成分表、日期标识、功能宣传、贮存条件、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诸多方面;另外,本文还对在运用GB 7718等相关标签标识标准运用中无法产生规范效果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本文主要来自于工作经验积累,可供食品监管、生产、检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生活》2012,(5):4-4
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已于今年4月20日起正式实施。今后,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过敏物质等都必须在标签上标注。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此前往往因为标注不明,影响到消费者选购食品。新标准特别要求,如果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必须标示"通用名",要具体、可追溯,不能只写"色素"或"添加剂"这类模棱两可的字眼。  相似文献   

7.
<正>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息的载体,其标注内容是否规范、清晰、完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与消费行为。本文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7718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强制要求,总结市场上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消费者正确辨识预包装食品标签及食品生产企业规范食品标签提供参考。随着社会与食品工业的发展,人  相似文献   

8.
记者:我们知道中粮旗下的食品种类繁多,粮油、饮料、乳品、方便食品等,作为食品企业来讲,您认为新标准的实施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哪些利弊? 马跃:健全食品信息标识,是国内食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新标准能够推动食品标签标识的规范化管理.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消费理念日益加强,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品牌食品的说明书,合规的食品标签标识,能够树立企业及品牌的良好形象,建立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加强情感联系,并进一步建立品牌忠诚度;加强标签标识的管理,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生产企业和质监部门的重视。食品安全并不仅仅是指食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其包装材料、包装方法也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食品的包装标签更是不容忽视。但是,对于产品标示信息是否与实际相符,标明的内容能否满足国家法规、标准及实际应用的要求,是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产品信息,是否便于消费者选购等诸多问题往往被忽视,特别是食品标签缺印、漏印、涂抹或标错等现象时有发生,而消费者对食品标签上标注的信息不理解、不明白也对选购食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食品等关系国民身体健康的产品非常重视,不仅对食品本身的品质提出了严格的卫生要求,而且对其包装上的标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食品标签标识涉及食品卫生、营养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国际上非常重视对食品标签标识的管理,对食品标签标识提供的信息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国家不仅建立了严格的食品标签标识制度,而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增加食品的透明度,使消费者购买时能够进行选择,食用时更加放心.近年来,我国出口食品因标签不合格遭退货的情况时有发生,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作为食品生产、流通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2015年9月1日实施的GB/T 30643-2014《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通则》结合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生产及流通特点,从产品名称、规格、日期、贮存条件、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及使用说明等诸多方面对该类产品的标签标识进行了规范性要求。本文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对目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并对理解尚不统一的个别条款给出了建议,可为生产者完整、准确地标注标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使保健食品企业标准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先进性,促进保健食品健康发展,分析了169份保健食品企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保健食品企业标准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依法依规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书或登记证后其生产的产品才可进入市场流通,企业在持证过程中可定期或不定期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本文就食品生产监管体制改革后的一些优点(如统一了监管部门、改革了发证及日常监管模式、改革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和存在的缺点(部门间衔接不够、基层监管人员队伍不稳定、小微企业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监督抽查流于形式、监管尺度难把握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建议(如加强部门间合作、共享信息、丰富日常监管模式、加强企业业务能力指导、变革监督抽查形式、继续细化企业分级将差异化管理落到实处),并作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4.
食品接触材料制品作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接触、或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且必需的产品。而塑料制品则占到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随着这几年百姓与政府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重视,其产品本身的质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产品标签标识却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对目前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标签标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the preferences of food allergic consumers for different prototype information delivery tools was examine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informed product choices. Sixty-two self-reported food allergic participants from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Each tested three prototype information delivery tools (a food label, a handheld electronic scanner, and an information booklet) to access allergy information. Participants rated each tool in terms of perceived convenience, usefulness and confiden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onvenience and usefulness loaded on one construct, namely functionality.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delivery tool and country on functionality and confidence was analysed with two repeated measures generalised linear models. The highest perceived functionality was found for the label. The electronic scanner was rated as the next most functional method to deliver information, followed by the booklet. Food allergic consumers were equally confident about using all three information delivery tools.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new policies and legislation concerning information provision to food allergic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6.
食品标签是进口预包装食品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响应进口预包装标签检验监管最新要求, 本文汇总了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常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总结了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设计和检验中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包括未使用规范汉字、食品名称与其他标准规定的名称冲突、配料中食品添加剂标示不规范、字符高度不满足要求、没有关注到包装内产品的情况、生产日期、保质期顺序与标示顺序不一致、营养标签标示不规范等, 希望对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设计和检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徽省生产企业、监管机构、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对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执行能力、理解能力和依从性,为标准实施和修订建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2013年7~10月本研究组通过组织会议、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途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安徽省区域内的生产企业、监管机构、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收集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标准条款的理解以及意见和建议。结果生产企业、监管机构、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5、25、28和12份,收集的反馈意见分别为46、28、22和17条;标准的知晓率为92.0%;不同部门均认为标准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分别为87.8%、83.3%、91.3%、100%),可操作性较强(分别为87.9%、87.5%、86.9%、100%);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的人员使用标准的频率较高;针对具体条款"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致敏物质改为强制标示""食品添加剂在配料表中的标示形式"等反馈的意见较多。结论跟踪调查表明,GB 7718—2011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可操作性强,但是部分具体条款还需要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建议要加大对中小生产企业、监管部门的标准培训力度和深度,推进标准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米面制品营养标签经常使用的关联因素挖掘对开展主食健康消费引导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国有代表性的1610个居民问卷调查样本,利用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他们经常使用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行为发现,正向的强关联因素是居民对配料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净含量等标签信息的关注,而与个人与家庭特征、米面制品消费情况、营养与健康认知的关联较小,即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居民购买米面制品首要关注含量、配料等标签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阅读营养标签做出消费决策。比较来看,居民关注含量、配料等标签信息对经常使用营养成分表购买米面制品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相似文献   

19.
刘旭霞  王琪 《食品与机械》2018,34(2):83-87,92
食品非转基因标识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非转基因标识被滥用的风险,市场机制不足以对其进行调节,且中国对非转基因标识使用的法律规制存在立法规定不细致、司法"不认定"等问题。现有研究也主要针对非转基因广告而不是非转基因标识本身。对比来看,德国、日本、美国均有专门针对食品非转基因标识使用的法律规范,具体规定了可使用非转基因标识的食品范围及要求,通过对非转基因食品进行认证管理以确保使用标识的食品的非转基因身份真实,设置统一的标识形式以确保统一的市场并避免消费者被误导。中国应当借鉴这些共通的经验,食品标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专门对非转基因标识的使用设立规范,并细化对非转基因标识的形式要求;构建专门的非转基因食品认证制度,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专门认证机构对其进行认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供应链物流环节较长,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食品供应链物流的现状,指出了食品供应链物流中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包括:食品物流包装不合格、食品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化程度低和缺乏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最后提出了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机制,主要从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的科学协同机制、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的信息化保障机制以及监督机制4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