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聚乳酸纤维与竹纤维、粘胶、Modal、Tencol、棉、羊毛及涤纶纤维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聚乳酸纤维混纺纱与棉纱、涤棉混纺纱的物理指标进行了对比测试,并对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的风格和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是较理想的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棉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混纺比对聚乳酸棉混纺纱成纱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聚乳酸纤维含量分别为20%、35%、50%、65%、80%的聚乳酸/棉混纺纱的条干CV值、强伸性能、毛羽值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并采用Borda数法对混纺纱的成纱性能优劣进行判断。试验结果表明,混纺纱的条干CV值、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值均与混纺比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聚乳酸/棉混纺比为50/50时,其成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纱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聚乳酸纤维的物理性能,并通过聚乳酸纤维/棉混纺实验,研究了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纱的力学性能与聚乳酸纤维含量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聚乳酸纤维与棉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聚乳酸和棉纤维以不同混纺比混纺成纱,并对其成纱分别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聚乳酸纤维含量为50%左右时,成纱断裂强力最低,当聚乳酸纤维为50%~65%时,聚乳酸纤维对成纱断裂强力的影响滞后于其对成纱伸长率的影响.纺纱生产时聚乳酸纤维含量应避免50%~65%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棉/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的浆纱质量,介绍聚乳酸纤维特性、棉/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通过对比聚乳酸纤维与棉纤维的性能差异,总结棉/聚乳酸混纺织物浆纱工艺的技术难点;从浆料选择及浆料配方的确定、浆纱工艺控制方面,详述上浆工艺的优化、浆纱质量及织造效果。指出:合理的浆料配方、适当的渗透与被覆是提高浆纱可织性的关键,应根据纤维特性、纱线密度、品种结构、上浆工艺等选择浆料;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用粘附性、成膜性良好的变性淀粉和高分子聚合浆料为主的浆料配方,配合“两高一低”上浆工艺,合理控制上浆率、回潮率,采用后上蜡工艺等,可实现棉/聚乳酸混纺纱上浆后贴伏毛羽、增强耐磨性、提高浆纱可织性的目标,织机开口清晰度、布机效率和布面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竹原纤维混纺纱强伸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运用混纺纱强伸性模型,分析了竹原纤维混纺纱的强伸性能。竹原纤维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在临界混纺比处出现变化,当伸长率大的纤维含量超过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伸长率大的纤维含量低于临界混纺比时,断裂伸长率保持不变。竹原纤维混纺纱在临界混纺比处强度均出现低谷。竹原纤维与棉、竹原纤维与竹粘纤维、竹原纤维与Tencel混纺纱中竹原纤维的临界混纺比分别为22%、19%、33%。  相似文献   

7.
混纺比对棉海藻纤维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混纺比对棉海藻纤维混纺纱性能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混纺比的棉海藻纤维混纺纱,对混纺纱强伸性能、毛羽指数、条干CV等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藻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均为先增大后减小,而毛羽指数、条干CV、棉结、粗节和细节均显著增加.认为:当棉海藻纤维混纺比为70∶30时,其混纺纱的强伸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参考棉麻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法,采用图像法测试了木棉/棉混纺纱中纤维根数以及纤维直径,建立了木棉/棉混纺纱定量分析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定量分析设计了混纺比为40/60的木棉/棉纱,结果发现,随着采用棉纤维直径的不同,计算得出的木棉纤维成分比范围为19.2%~39.1%,其中采用棉纤维转曲处直径计算得到的木棉/棉混纺纱混纺比与设计值最为接近,木棉/棉混纺纱计算混纺比为39.1/60.9。研究可为木棉/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纺制纯阻燃黏胶纱和混纺比分别为8:2、7:3、6:4、5:5的阻燃黏胶和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并将各混纺比纱线合股后,在电脑横机上编织5种纬平针织物,探讨混纺纱及阻燃织物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混纺纱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都随聚乳酸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针织物极限氧指数随阻燃黏胶含量的减少而降低。综合考虑纱线和织物性能,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比为6:4时针织物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应力松弛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的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弹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混色棉纱中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通过不同混合方式(一并条子混合、三并条子混合和粗纱混合)所得的二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和三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的纱线横截面切片样本对转杯纺混色棉纱线中不同颜色棉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引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表征混色纱中各色棉纤维径向分布的均匀程度,研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一并棉条混合、三并棉条混合,还是粗纱混合,混色棉纱中不同颜色纤维分布均匀,纤维根数比例与设计比例相符合;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的径向均匀度没有明显影响,三通道转杯纺纱机可实现对纤维良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评价了Uster MDTA3型设备最佳的纤维混合方法,以便用Uster MDTA3型设备加工的条子生产的转杯纱的性质可以和其他工业化生产的纱线比关。采用了五种不同的混合纤维的方法,以50/50的比例混合棉与粘胶纤维,并使用Optimas 6.2图像处理软件来评价出最好的混合方法。研究了加工工序的道数对混合质量的影响。此外,通过性能对比,验证了用UsterMDTA3型设备加工的条子生产的转杯纱与用传统的梳棉和并条条子生产的转杯纱一样可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石墨烯改性涤纶、蓄热调温纤维、长绒棉设计开发了混纺比为50/30/20、30/50/20、20/70/10的3种复合功能纱线,并对纱线的强力、拉伸性能、条干均匀度以及热学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蓄热调温纤维的静电现象会影响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并且其含量的增加会使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降低;石墨烯改性涤纶所占质量分数的增加会造成混纺纱的韧性下降,同时混纺纱的热学性能和抗菌性能也会受到纤维不同混纺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玉米纤维与竹纤维、丽赛纤维混纺纱生产及织造工艺,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纺制出YM40/Ri40/B20、11.8tex的混纺纱。在织造过程中,整经采用中等张力,浆纱根据各种纤维特性合理选配浆料,采用浸透与被覆并重的工艺路线,织造工序合理设置喷气织机工艺参数,使得织造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各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拉伸性做了测试分析,并与传统的简化模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简化模型,主要是由于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交互作用越大,差异越大;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功随混纺比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汉麻纤维、涤纶纤维和棉纤维为原料,通过设计针刺非织造加工工艺路线及原料混纺比、针刺密度、针刺深度等工艺参数,设计开发不同工艺参数的汉麻纤维非织造汽车内饰材料,为系统研究麻类非织造汽车内饰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舒巢棉纤维是自主研发的蜂窝状微孔结构的聚酯改性功能性短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怕酸怕碱、热缩非常大,是筒子染色的难点;舒巢棉,棉混纺纱染色,兼顾舒巢棉、棉纤维染色特性,调整染色工艺,实现了筒子染色,染色后各项牢度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纸张三维结构的CLSM表征及纸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采用纤维复配的方法提高蔗渣浆纸张的物理性能,探究了棉浆、马尾松浆、竹浆、桉木浆以及蔗渣浆自身特性和纸张结构。首先检测不同浆种纤维的自身特性,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的纸张三维结构表征方法,计算纸张的孔隙率用于表征纤维间的相对结合面积,两者结合分析了棉浆、马尾松浆、竹浆、桉木浆与蔗渣浆配抄纸张物理性能的贡献因素。结果表明,CLSM所得到的纸张孔隙率计算值与实验检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8%;配抄后纸张物理性能的实验值均大于计算值,具有协同作用,配抄纤维对蔗渣浆纸张物理性能提升的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纤维结合能力、纤维自身强度、纤维长度,其中配抄50%马尾松浆的蔗渣浆纸张物理性能提高最大,纸张的抗张指数、耐破指数、撕裂指数分别提高56. 8%、99. 3%、108. 1%。  相似文献   

19.
丝胶蛋白对氧化棉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杨美桂  林红  陈宇岳  王浩  杨莉 《丝绸》2007,(9):24-25,28
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溶液对棉纤维进行处理,使丝胶涂覆于棉纤维上,并对经丝胶处理后的棉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需要添加其他试剂,丝胶可以直接涂覆于氧化棉纤维上,并生成席夫碱结合键;且经丝胶处理旨氧化棉纤维的表面变僻光滑平整,其力学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