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经典方法艾灸的临床观察进行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了解艾灸治疗抑郁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数据库,收集有关艾灸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检索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初步论证艾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纳入系统评价文章24篇,总样本量2254例。Meta分析显示,艾灸治疗抑郁症有效率高于未施艾灸的其他治疗方法(OR=2.74,95%CI[2.11,3.55],Z=7.60,P<0.00001)。结论:阳气虚衰导致的寒邪内伤是抑郁症发展、变化的关键病因病机,艾灸的温阳作用可通过温经散寒、疏通气血、调和阴阳,从而治疗抑郁症,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erary(1950~2010)、Elsevier(1950~2010)、PubMed(1950~2010)、Embase(1950~2010)、BMJ(1950~2010)等英文数据库和CMCC(1984~2010)、VIP(1989~2010)、CNKI(1979~2010)、万方(1960~2010)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部分中医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全面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Jadad标准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进行评价。结果:共纳10篇文献,共计668例患者。近10余年有大量文献报道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章,但国内外发表的文献缺乏高质量的文献报道,尚不能客观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结论:今后需要更多随机、设计严谨的对照试验来证实它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Medline、CNKI、CMB、VIP等数据库及手工检索与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相关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154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78例,对照组762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论:舌针治疗中风失语有一定的疗效,但所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偏低,仍需更大样本含量及更高质量的RCT文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评估。方法: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为检索词,查阅中国知网、Pubmed、维普、万方数据库近5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纳入所有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Meta分析评价方法,由两名研究人员运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内容包括Meta分析中的偏倚风险、Jadad质量评估和纳入文献的经络穴位使用情况。结果:共10篇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共1032例中风偏瘫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风偏瘫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但由于本次研究所纳入的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文献样本量比较小,并且试验未采用盲法,因此还需要更多更全面的有关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艾灸与药物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外文各数据库中艾灸与药物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版本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4软件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涉及82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eta分析显示MoCA、MMSE评分、总有效率升高、SDSVD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组相比药物治疗组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疗效更佳;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安全性较好。结论 艾灸较药物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临床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近十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纳入11篇文献,共计1 0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药物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38,I2=0%,P=0.81,95%CI=1.68~3.36);针刺对HAMD影响的评价表明针刺组与药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其他常用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眼针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肠易激综合征、中风后遗症、头痛患者为例。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年限至2016年11月,以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风后遗症、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为研究对象,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肠易激综合征3篇、中风后遗症5篇、头痛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眼针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减轻症状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能够减轻肠易激综合征、中风后遗症、头痛等慢性复杂性疾病患者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5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发表的艾灸文献,从而掌握当前艾灸研究近况,以期为本疗法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电子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两位评价者独立整理检索文献,并对文献分别从数量、文献类型、期刊来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国别、发表院校、病种及疗效评价和国内外比较八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共纳入文献53篇.近5年SCI收录艾灸文献逐年递增,多为临床研究或系统评价,但发表杂志IF不高(大多小于5);艾灸治疗病重繁多,疗效尚不确定,疗效机制也尚不明确.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明确艾灸临床疗效和增加相关文献的SCI发表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灸、艾、带状疱疹、moxi-bustion、herpes zoster为主题词,检索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SCI、Medline中所录1989年至2011年1月收录所有文献,纳入主要干预手段为艾灸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5篇共458例带状疱疹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根据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用Meta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评价。结论: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阿昔洛韦,但由于试验的质量偏低,样本量偏小,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库等英文数据库,全面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5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高质量文献,提取有效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多责之于肝,因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治疗多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为治疗大法。在梳理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医学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益气温阳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为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打开思路,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为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针刺可有效抗抑郁,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等特点,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根据近几年针灸文献卒中后抑郁选穴统计,使用频率较高穴位依次为:太冲、百会、内关、四神聪等,诸穴配伍可共奏醒脑开窍、解郁疏肝、理气调神,对卒中后抑郁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密顿抑郁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和运动功能测定(FMA),对12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脑卒中伴有中重度PSD患者在临床治疗、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练3个月及6个月后,其各项测评指标均显著低于非抑郁患者和轻度抑郁患者。结论:脑卒中患者伴有PSD,对神经功能康复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患者抑郁状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随机搜集30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通过社会支持量表评分调查每例患者社会支持状况;随后根据量表得分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评分高于20分的A组和评分低于20分的B组,6个月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测定。结果:A组患者6个月后汉密尔顿评分、NIHSS评分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社会支持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社会支持联合抗抑郁药物是一种有效治疗卒中后抑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甘麦大枣汤组,黛力新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后密尔顿抑郁量(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抗抑郁疗效及神经功能疗效比较,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甘麦大枣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且可能促进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方法:对以百会穴为主要刺激点、针灸或针灸为主作为治疗方法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百会穴单穴及配伍腧穴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频次,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结果:常用的配穴依次为神门、印堂、太冲、内关、神庭、三阴交、四神聪、足三里;配穴以督脉、肝经、心经为主,其中头面颈项最多,下、上肢部其次;不同穴位配伍存在临床效应特异性。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主要采用百会配伍督脉、肝经、心经穴位,并根据症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水平,尤其严重影响了患者脑卒中后的康复,甚至导致脑卒中的再次发生可能,中医康复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方面有其特色,笔者也从近年来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后抑郁大鼠皮层及海马IP3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上重要调节因子IP3的角度,探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上,采用AlphaScreen受体竞争机制,观察脑缺血后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IP3含量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皮层及海马IP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IP3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皮层及海马IR含量增加,中药颐脑解郁方能使之明显下调,提示脑缺血后抑郁IPl含量增加,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受体后PI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20m g/d,晨服,并服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B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20m g/d,晨服;C组给予卒中常规治疗;3组均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2月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神经功能量表(neurologic deficit scale,N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H AM D、NDS、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月后,A组和B组三量表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2月后A组和B组三项量表评分显著均优于C组(P0.01),且A组H AM D量表评分优于B组(P0.05)。A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具有理气、化瘀、解郁作用的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较好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情况.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2月入院发病48h内的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6周,干预组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加用中医治疗干预6周,并在6周、12周、24周时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在6周、12周、24周时脑卒中抑郁率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期加用中医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