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氧化淀粉基水性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NaHSO3)为引发剂,在木薯氧化淀粉上接枝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并引入功能单体丙烯酸(AA),采用无皂聚合法合成了氧化淀粉基水性胶粘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与氧化淀粉配比、单体配比、功能单体用量、聚乙烯醇(PVA)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并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1.8%、m(单体)∶m(氧化淀粉)=3.0∶1、m(St)∶m(BA)=1.75∶1、w(AA)=2.0%和w(PVA)=3%~4%时,所制备的胶粘剂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剥离强度为23.15 N/mm、拉伸强度为0.92 MPa。  相似文献   

2.
以BMA、2-EHM和St为合成原料,BPO为引发剂,DVB为交联剂,PVA为分散剂,应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P(BMA/2-EHM/St)高吸油树脂。主要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St)=60%、m(2-EHM):m(BMA)=1:1、w(BPO)=1.7%、w(DVB)=0.5%、w(PVA)=3%,聚合温度86℃,反应时间为6h时,所制得的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最大,对甲苯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14.24g/g。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类接枝型高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丁二烯(PB)为改性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丁酯(M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一种高吸油树脂。分析了改性剂的用量对树脂吸油速率和吸油倍率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后,可以显著提高树脂的吸油速率,其饱和吸油时间为2~3h;高吸油树脂的最佳配方为m(St)∶m(MBA)=1∶1,油水比1∶3,w(AIBN)=1.0%、w(交联剂)=1.0%和w(PVA)=0.3%(相对于单体质量而言),聚合温度为78℃;由最佳配方合成出的高吸油树脂,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倍率为17g/g。  相似文献   

4.
以VAE[醋酸乙烯酯(VAc)-乙烯共聚物]为种子乳液、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叔碳酸乙烯酯(VoeVa10)为VAc的共聚单体、OP-10为乳化剂、己二酰肼(ADH)/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交联体系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甲醛次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型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VAc/VoeVa10/DAAM共聚乳液;然后在反应后期加入后交联剂(ADH),得到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结果表明:当w(PVA1788+PVA1799)=3%、m(PVA1788)∶m(PVA1799)=1∶1、m(VoeVa10)∶m(VAc)=(10~15)∶100、w(氧化剂)=0.3%、w(VAE)=10%、w(OP-10)=2%、m(ADH)∶m(DAAM)=(0.5~1.5)∶1.0且w(DAAM)=2%时,相应乳液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稳定性,并且其涂膜柔韧性和粘接性能俱佳。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醇(PVA)为打底液、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硬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纸质文物保护用苯丙乳液施胶剂。研究结果表明:当m(OP-10)∶m(SDS)=1.3∶1.0或1.0∶1.3、乳化温度为50℃、乳化时间为0.5 h、m(软单体)∶m(硬单体)=1.0∶1.0、m(MMA)∶m(St)=2.0∶1.0、w(乳化剂)=1.6%、w(PVA)=4%(均相对于乳液质量而言)和w(固含量)=15%时,苯丙乳液施胶剂对纸张纤维进行加固后,明显提高了纸张的力学性能,有利于纸张的长久保存。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醇(PVA)和甲醛为主要原料,采用缩聚法合成了PVF(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粘剂;然后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pH和甲醛含量等为试验因素,黏度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合成PVF胶粘剂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当m(水)∶m(PVA)∶m(甲醛)=10∶1∶0.7、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05 min、体系pH为2.0和V(甲醛)=4.5 mL时,PVF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Ba(OH)2/NaOH为复合催化剂,采用两步加入甲醛法合成了高邻位PF(酚醛树脂)胶粘剂;然后以间苯二酚为改性剂,比较了不同n(甲醛)∶n(苯酚)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P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0 h、n(甲醛)∶n(苯酚)=1.7∶1.0,w(NaOH)=2.0%、w(Ba(OH)2)=3.0%和w(间苯二酚)=10.0%(均相对于苯酚质量而言)时,所得产物的性能相对较优;催化剂Ba(OH)2的引入,能有效提高邻位羟甲基含量、降低固化温度和加快固化速率;间苯二酚的引入,可有效加快PF胶粘剂的固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魔芋全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魔芋精粉(KF)糊化后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同时加入增塑剂甘油、交联剂甲醛。共混结束后将共混物流延成膜。考察了共混体系中魔芋精粉与聚乙烯醇质量比、甘油用量、甲醛用量、共混温度、共混时间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并表征了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当m(KF):m(PVA)=3:2、甘油用量0.4mL、甲醛用量2mL、共混温度80℃、共混时间1-1.5h时,制得的塑料薄膜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透光率较高,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热稳定性;魔芋葡甘聚糖(KGM)与PVA分子间发生了多种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St)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纸质文物保护用功能型苯丙乳液施胶剂。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温度为65℃、乳化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1.5 h、m(St)∶m(MMA)=0.5∶1、m(OP-10)∶m(SDS)=1.0∶1、w(总乳化剂)=2%、w(HEMA)=7.5%和w(APS)=1.5%(均相对于总单体质量而言)时,功能型苯丙乳液施胶剂的综合性能相对最佳;将该施胶剂用于纸张加固,则纸张外观良好、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酯化反应中后期加入环氧树脂E-20,合成环氧改性醇酸树脂后,再加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MAA)进行共聚接枝,获得了自干型环氧丙烯酸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分析了加入环氧树脂时酸值、环氧树脂用量、丙烯酸单体总用量、各单体用量比例、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值为35~40 mg KOH/g时加入8%~12%E-20,丙烯酸类单体总量为20%[其中w(St)∶w(MMA)=1∶1,w(软单体)∶w(硬单体)=1∶3],BPO用量为单体量的6%,温度控制在115°C,得到的改性树脂水分散性良好,干燥速度快,漆膜硬度、附着力、耐水性和耐盐水性等性能均优于未改性醇酸树脂漆膜。  相似文献   

11.
以酸-碱-酸-碱工艺合成一种聚乙烯醇(PVA)、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研究了原料配比、pH值、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n甲醛:n尿素=1.6:1,聚乙烯醇加入量为甲醛和尿素总质量的1%,三聚氰胺加入量为甲醛和尿素总质量的3%,酸性条件下pH=5.5,碱性条件pH=8.5~9.0,反应温度为80℃左右时,合成的脲醛树脂的机械强度较好,游离甲醛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开启余 《辽宁化工》2009,38(11):777-779
探讨了改性剂对降低游离甲醛含量、改善胶粘剂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三聚氰胺、聚乙烯醇(PVA)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UF胶)的制备工艺和配方,实验得出:采用弱碱-弱酸-弱碱的工艺,添加适量三聚氰胺和聚乙烯醇,反应最高温度控制在90℃,反应时间2~3 h,n(尿素)∶n(甲醛)=1∶1.4,尿素按7.0∶2.0∶1.0的质量比分3次投料,可制得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  相似文献   

13.
紫外辐照引发PF-g-SAN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苯乙烯(St)、丙烯腈(AN)在纸浆纤维(PF)表面共聚,生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并接枝PF生成SAN接枝纸浆纤维(PE-g-SAN),研究了引发剂BP浓度、St/AN质量比、辐照时间、反应温度对PF-g-SAN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电镜表征接枝产物,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St/AN质量比2∶1,BP浓度2%,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40℃。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聚乙烯醇/硅系杂化膜的制备及渗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秋根  陈瑜  陈建华  刘庆林 《化工学报》2007,58(5):1238-124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PTEOS)有机/无机杂化膜。用FTIR和XRD对杂化膜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考察了杂化膜对85%(质量)的乙醇/水溶液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加入APTEOS降低了PVA的结晶度,有效控制了膜的溶胀,呈现出优良的分离性能。随着APTEOS含量的增加,杂化膜的选择性急剧增加,在5.0%(质量)时达到最大值;同时膜的渗透通量迅速增加。解决了PVA膜trade-off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环己烷为溶剂、苯乙烯(St)和丁二烯(Bd)为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合剂,通过活性负离子溶液聚合得到了丁苯嵌段共聚物。研究了杂质对阴离子聚合的影响,苯乙烯转化率、温度与聚合时间的关系,丁二烯转化率与聚合时间的关系,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时转化率与聚合时间的关系,单体比及偶合工艺条件的确定,"游离"聚苯乙烯(PS)、"游离"丁苯共聚物对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单体比(St/Bd)为72/28~76/24(质量比)、无规段单体比(St/Bd*)为55/45~62/38(质量比)、THF为单体总质量的0.6%~1.0%时,在(75±5)℃下聚合,(85±5)℃下偶合可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丁苯嵌段共聚物,Mw=2.493×105,Mn=8.99×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77。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甲基化聚芳砜酰胺(CMPSA),并研究了聚芳砜酰胺(PSA)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用流延法制成CMPSA膜,将CMPSA膜通过季铵化反应、离子交换制得了季铵化聚芳砜酰胺(QAPSA)阴离子交换膜。利用FT-IR和1H-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QAPSA膜的离子交换容量(IEC)、离子电导率、吸水率和溶胀度。结果表明,QAPSA阴离子交换膜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为1.025×10-2S/cm,且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月桂酸单甘酯的催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磷钨酸为催化剂,4分子筛为脱水剂,在无溶剂条件下月桂酸和甘油为原料合成月桂酸单甘酯,考察了反应温度、摩尔比(月桂酸/甘油)、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分子筛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200℃,摩尔比(月桂酸/甘油)1∶2.5,反应时间为2 h,磷钨酸用量为3%,分子筛用量为5%(月桂酸与...  相似文献   

18.
杨绮波  王月霞  汤海鲲 《弹性体》2010,20(5):32-36,73
以环己烷为溶剂、苯乙烯和丁二烯为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通过活性负离子溶液聚合及偶联合成了高苯乙烯橡胶。研究了聚合温度、苯乙烯/丁二烯(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n(THF)/n(n-BuLi)、丁二烯封端对高苯乙烯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及n(THF)/n(n-BuLi)对偶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丁二烯质量比为60/40、THF/n-BuLi物质的量比相对为1.0~1.5时,在(63±3)℃下聚合,(75±5)℃下偶合可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高苯乙烯橡胶,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20)×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0~2.3。  相似文献   

19.
4-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硫化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尚莲 《广东化工》2009,36(10):70-71
研究了以2,6-二叔丁基苯酚、甲醛和硫化钠为原料,用乙醇作溶剂进行硫代缩合反应合成抗氧剂4-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硫化物的方法。考察了投料比、反应时阿以及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摩尔比2,6-二叔丁基苯酚:甲醛:硫化钠为1:2:0.7,反应时间20min,反应温度65℃。并用红外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刘秉智 《陕西化工》2012,(1):116-117,122
以苯甲醛和甘油为原料,通过活性炭负载磷钨酸(TPA)为催化剂,催化合成苯甲醛甘油缩醛。分别研究了催化剂磷钨酸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及催化剂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TPA负载量(质量分数)15%,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4%,苯甲醛:甘油=1:1.1(摩尔比),反应时间2.0h,苯甲醛甘油缩醛的收率可达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