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胃镜下放置鼻空肠管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5例因疾病不适合经口进食且消化道无梗阻、需放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传统方法组(A组,52例)和改良后方法组(B组,5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鼻空肠管放置达十二指肠降段以下至水平段一次成功率A组88. 46%,B组100%,置管深度达75~110 cm。A组置管时间为(5. 21±1. 23) min,患者呕吐脱管6例再次置管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B组置管时间为(3. 12±1. 10) min,无脱管,无并发症发生。B组置管时的舒适程度明显优于A组(P 0. 01)。结论胃镜下和谐夹联合缝线放置鼻空肠管是一种安全、高效、迅速、不易滑脱移位、减少医疗费用、对患者损伤小、患者舒适度高的肠内营养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并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 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的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与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6月,选择因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病变导致狭窄梗阻需要空肠营养治疗的4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鼻空肠营养管的内镜下常规推送式置入(推送组)与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导丝组),比较操作时间、置入一次性成功以及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的情况。结果每组20例患者,均完成内镜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治疗。推送组与导丝组,操作平均时间分别是(750.3±445.9)S、(157.4±79.3)s,一次性成功率为85%、100%,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发生率为30%、0%。两者比较,在操作平均时间上,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置入鼻空肠营养管,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比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更具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25例需要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在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结果]通过改良胃镜直接置管方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为100%.[结论]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细胃镜辅助放置鼻肠管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8例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采用超细胃镜辅助放置鼻肠管。超细胃镜循鼻腔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并尽量深入,通过活检孔道放置导丝,固定导丝位置并缓慢退出胃镜,再经导丝放入空肠营养管。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9%(169/178),平均导管置入操作时间为(6.5±2.8)分钟;总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过程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超细胃镜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胃镜下牵线法置入鼻空肠双腔营养管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11月间住院部收治的行双腔营养管置入的122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胃镜下牵线(观察组61例)和胃镜下异物钳夹持(对照组61例)两种方法置入鼻空肠双腔营养管的操作时间,置入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操作时间(5.2±2.0)min,对照组操作时间(10.0±4.9)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一次性置入双腔营养管成功,对照组3例未成功。 结论 胃镜下牵线法置入双腔营养管操作时间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胃镜辅助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11例鼻胃管,其中8例患者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鼻胃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胃腔,3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通过导丝放入鼻胃管.46例空肠营养管,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肠营养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结果:胃镜下11例鼻胃管全部放置成功.通过改良胃镜直接置管方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例为100%,其中鼻肠管29例,三腔鼻肠管17例.鼻肠管弯曲,折回,打圈7例,后退鼻肠管头端重新放置成功,退出胃镜后鼻肠管脱出3例,改进方法后,2例2次,1例3次放置成功.1例胰腺炎置管后血淀粉酶增高.结论:对常规放置困难的鼻胃管,胃镜下放置简单可行.改良方法后可一次使空肠营养管头端到达空肠,此方法副作用小,成功率高,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P患者不同方法放置鼻肠饲养管的情况,75例采用新型鼻肠饲养管(DM组),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至空肠上段,经口鼻转换固定后行肠内营养;21例采用内镜下活检钳夹法(CM组)。观察2组放置鼻肠饲养管有效性、成功率、操作时间、鼻肠饲养管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差异。[结果]DM组、CM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75/75)、95.2%(20/21),2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CM组一次性成功置管至空肠上段者分别为69例、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2,P0.01);DM组、CM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91±1.68)min、(23.76±6.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8,P0.01);2组鼻肠管均可维持较长通畅期,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7,P0.05);均无明显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81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鼻胃管组、肠内营养鼻空肠管组。比较入院时及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患者营养指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鼻空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肠内与肠外营养途径均能满足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营养需求,与肠外营养途径相比,肠内营养途径能减少并发症,尤以鼻空肠管组为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2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另一组采用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8天、第15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5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置管后第15天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15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组预后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镜拖线法在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均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前在鼻胃管的顶部预先用7号慕丝线打好麻线结,助手将鼻胃管放入食管内,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鼻胃管前端预留线结拖入空肠。结果本组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平均15 min,送入鼻胃空肠管总长约85 cm,置管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2周患者体质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升高、KPS评分增加,P均〈0.05。拔管后3周内,患者均恢复胃肠功能。结论胃镜拖线法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无并发症,可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胃瘫患者的营养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治疗高位肠外瘘患者的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治疗我院24例高位肠外瘘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及肠瘘治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平均置管时间为(16.5±3.8)min,无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3/24):2例营养管堵塞,1例造瘘管周围感染,平均导管留置时间(83.7±46.2)d。18例患者肠瘘愈合,治愈率为75%(18/24),5例肠瘘未愈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住院时间短,空肠营养管越过肠瘘给予肠内营养等优点,可用于高位肠外瘘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对于不能进食患者经胃镜活检孔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56例各种病因不能进食的患者,用日本OlympusGIF-XQ240型胃镜,美国Wilson-cook医学公司生产NJFT-8型空肠营养管,直径8fr,长度240cm。经胃镜活检孔深插营养管至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或空肠上段。营养管由口腔经鼻导管转至鼻腔引出并固定于鼻翼。结果置管56例均获成功,10例营养管达十二指肠水平部,46例营养管达空肠近侧端。无置管并发症发生。置管后即可滴人营养液。留置营养管时间14~120d,留置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术,可以进行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下利用外鞘管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于2013-10/2016-10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8例不适宜经口胃进食且下消化道无梗阻、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利用外鞘管辅助困难空肠置管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记录各患者置管深度、耗费时间及置管成功率;观察患者耐受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穿孔、吸入性肺炎以及心律失常等置管相关并发症;追踪置管成功后实施肠内营养的总天数、营养管管路堵塞及拔出情况.结果鼻空肠管放置达Treitz韧带以下20-40 cm,成功率为100%,置管时间为为7.5 min±3.8 min,置管深度达110-130 cm,平均深度达118.4 cm±6.8 cm;28例置管患者24例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但未影响继续操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现肠内营养支持,对置管的耐受良好,未发生腹痛、出血、穿孔、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实施肠内营养的中位时间为32 d(16-72 d),未发生堵管及脱位现象.结论外鞘管辅助困难空肠置管法成功率高、耐受性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准确等特点,为肠内营养提供了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并观察其营养效果.方法 对21例病情较重需肠内营养的患者将电子胃镜插入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孔引入导丝至空肠,退出胃镜.用鼻导管将导丝经口交换至鼻腔,沿导丝送人空肠营养管至适当位置,建立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及体重变化.结果 21例中19例1次置管成功,2例营养管在胃内折叠,重新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10~45 min,平均留管时间为7~104 d.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体重增加,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无显著异常变化.结论 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是一种建立肠内营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64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C组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加用肠屏障保护剂.观察患者症状、体征、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其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对比其总住院费用、平均每天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在症状、体症、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A组(P<0.05).C组在CRP及白细胞数恢复时间上更是优于B组,但平均每天住院费用三组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常规置管法联合促动力药物、X线辅助及内镜辅助3种方法放置螺旋型鼻空肠管建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 方法  45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置管法联合促动力药物、X线辅助和内镜辅助法放置鼻空肠管建立肠内营养,每组15例。比较3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前、中、后舒适度(VAS评分)以及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 结果  3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并发症(如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误吸、呼吸困难等)发生率、置管远期并发症(如鼻窦炎、咽炎、鼻肠管移位、肺部感染等)发生率、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置管法较X线辅助法和内镜辅助法的VAS评分低(P<0.05),常规置管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  常规置管法、X线辅助法和内镜辅助法均是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放置鼻空肠管的安全、可行方法。常规置管法可作为一般病人的首选方法,其并发症少,特别有利于后期营养支持治疗及疾病康复;对实施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或十二指肠狭窄、并发胰性脑病的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首选内镜辅助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空肠造瘘营养管与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52例采用空肠造瘘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76例采用鼻空肠营养管,比较两组之间的操作时间、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均P<0.05)。结果空肠造瘘组与鼻空肠管组在有无并发症方面有差异,而且空肠造瘘组并发症发生率(7.69%)要明显低于鼻空肠组(26.31%),空肠造瘘组比鼻空肠管组更能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空肠造瘘营养管相比于鼻空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各种原因导致胃排空障碍限制经口进食时,肠内营养支持及胃液引流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食管癌及贲门癌胃癌术后病人胃镜直视下置入鼻一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经胃镜同时置入营养管及胃管成功率100%(3262),平均置管操作时间20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胃镜直视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管、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各种不同术后营养方式(包括全肠外营养、早期口服营养、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胃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及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PD术后营养支持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7年-2017年。将文献中研究对象及样本量、术式及术后营养方式、住院时间、感染(包括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胰瘘(B/C级)发生率、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纳入采用汇总分析,并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术后全肠外营养与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4篇文献行Meta分析。横向比较发现不同营养途径支持的患者的住院天数无明显规律,纵向比较发现不同研究相同营养给予方式下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较大。在并发症方面,胃造瘘组的胰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值均0.01);空肠造瘘组的胃排空延迟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组(P值均0.01)。全肠外营养感染发生率为27.17%,低于口服营养组之外的其他组(40.63%、46.58%、3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肠外营养组与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组在住院时间和胃排空延迟障碍、胰瘘、感染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D术后营养策略无明显优劣之分,临床可根据实践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术后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