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董薇 《中老年保健》2015,(10):45-45
尽管如生理衰老一样.心理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心理衰老与生理衰老是不平行的。因为人的心理衰老除与大脑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如躯体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感染中毒、外伤.以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文化修养)等等。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其健康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有的老年人常有衰老感、孤独感和忧郁心理,情绪低沉,意志减退,体力减弱,易加重原有疾病和新患疾病。相反,心理上如能保持“青春”,则可使之情绪稳定、精神振作、抗病能力增强、充满生命活力,可以延缓或推迟生理上的老化,有益于健康长寿。衰老是内在、外在、先天、后天、生理、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期待只  相似文献   

3.
师宜敏 《现代保健》2010,(26):118-119
按照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生物、生理因素,如创伤、手术等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更应重视社会、认识、心理因素,如认知缺乏、恐惧、焦虑等对患者以及疾病的影响,患者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觉反应,以及医护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苗玉波 《健康大视野》2007,15(4):119-119
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当今护理界,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越来越重视良好的心理护理,如用的适当,有时甚至于更强过用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物资学校89级新生中的两个班级116名15~20岁的学生进行了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生理健康知识如青春期生理发育、常見疾病防治和营养与饮食卫生知识较缺乏;在心理、社会健康知识方面,也存在缺陷,如不能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水平,对吸烟与手淫行为认识模糊等.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学校施行综合保健的需求,即学校管理人员、校医、教师以及学校环境建设和整个教育过程必须面向学生,真正促进他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女性性高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既定文化和性价值观念的影响,性高潮障碍可以由器质性因素(如破坏调节高潮反射的脊髓中枢的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糖尿病或内分泌病,还有酗酒和药物的影响)引起;也可由心理性因素引起,或由二者共同引起。目前看来,主要是心因性的。在评价影响性功能表现的可能的心理因素之前,必须首先评价生理、疾病和药物的影响。然而,生理因素的存在并不排除引起  相似文献   

7.
正耳鸣是耳部疾病或许多全身性疾病累及听觉系统而产生病理变化的症状体现。但无论是耳源性的还是非耳源性的耳鸣,均存在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耳鸣症状又可能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的发生。1心理因素与耳鸣的相互作用1.1物理量与心理量的关系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或者诱发疾病的事实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如精  相似文献   

8.
人们害怕衰老,害怕生理上的衰退,我们常常在说“心累”,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如果常常“心累”的话,人会很容易衰老.人会渐渐老去,心理年轻,人才会年轻,怎样才能推迟心理衰老的速度呢? 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是不平行的.因为人的心理衰老除与大脑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如躯体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感染中毒、外伤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文化修养)等等.因此,心理衰老和躯体衰老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的速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精神疾病、身体疾病,以及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用药物等,如长期从事夜班、生活不规律、长期饮酒等都容易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10.
当强烈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获得满足时,都会产生大的快感;而不能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大的痛苦,引起强烈或持续的生理应激与心理应激,可以致病,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强烈的生理应激,如闪光、强声、高温、冰冻、电击、震荡等,都可以致病。 强烈的心理应激,必然同时引起体内生理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糖与游离脂肪酸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等;同时出现胃肠蠕动节律的变化等。在临床上,病人主诉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以及某些躯体、内脏不适感,形成了心理生理障碍,即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功能障  相似文献   

11.
史天山  妙改霞 《中国校医》2011,25(5):399-401
<正>人们从接收一定的外界信息到作出反应,有一个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产生心理体验、适应性行为反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心理体验与原有的心理认知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应激(如彷徨、自责、压抑、痛苦、愤懑等)、心理冲突以及相应的机体反应(如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等),甚至引发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12.
《长寿》1994,(6)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的健康标准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在健康标准的三个方面中,社会及心理致病因素占有很大比重。 人的情感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躯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中老年人来说,心理精神因素对躯体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医生在就诊的病人中发现,一些机能性疾病是由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如神经官能症、偏头痛、消化不良等可以称之为心因性疾病。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心身疾病是一类由于心理、社会紧张刺激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导致机体功能持续性偏移 ,组织损害和结构改变的器质性躯体疾病 ,亦称心理生理性疾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使得人们生存的各种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尤其是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 (如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 ) ,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应当引起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就心身疾病的护理谈点看法。1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 ,药物治疗虽然…  相似文献   

14.
部队官兵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机体应激性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重视部队官兵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机体应激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灾难性应激疾病也称为创伤后应激疾病(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PSTD),是指突发性灾难事件打破了机体所处社会环境与自身心理、生理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导致机体精神心理与躯体生理等发生各种不适症状,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方忠宏 《家庭健康》2010,(12):43-43
讲到营养时。大多数人只会问吃什么或补什么。其实,补充营养不只是吃。有时候,心理及行为因素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代谢,也因此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营养、行为营养、饮食营养将成为现代人类营养的三要素。现代人类的不良健康状况。如亚健康、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乃至癌症等,都与这三大营养要素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医学心理学称生理为身,心理为心,合称身心。人是身心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健康包括心理建康和生理踺康,其中心理健康更为重要。人的疾病也分为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其中心理疾病更普遍,更痛苦。  相似文献   

17.
王学义 《健康向导》2010,16(3):24-25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病因、发展、诊断、预防、治疗及转归等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健康的内涵已发生改变。健康的标准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心理社会与躯体关系问题的新兴科学——心身医学已经诞生。一、谈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日心理生理疾患。是由于心  相似文献   

19.
王捧娥  霍艳 《现代保健》2009,(36):137-137
癌症作为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一旦确诊,对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心理应激,同时癌症的治疗,如手术、放疗或化疗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理不适和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笔者尝试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玉兰 《健康大视野》2005,13(8):99-100
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临床护理从传统的护理模式转向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现代医学认为,所谓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临床上要重视对身心疾病的认识,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转变的要求。只有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才可达到病人身心健康的目的,促使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