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低坝群是相对单独功能的“高坝”而言 ,是指坝高为 1m ,前后配置 ,发挥群体防治效果的河道治理工程措施。低坝群 3座为 1组。前坝起拦淤分流作用 ;中坝拦细粒泥沙及落淤 ,后坝则稳定水流。对于蛇曲状河流 ,低坝群若放射状布设 ,可诱导凹岸淤积 ,凸岸过流 ,达到稳定河床的效果。通过对北海道“S”型河道采用低坝群整治 ,13a后 ,曾经历台风暴雨的袭击 ,坝体稳定 ,河床平稳 ,且有柳类植物侵入 ,形成护岸林分 ,近似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2.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以赣榆县青口河为载体,分析确定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根据不同河段的环境要求和土壤理化性质来选定,分河段分析了每段应采取的具体修复措施,从河堤、滩面、水域,提出各段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后续管理工作,并提出对河道生态修复后的水环境稳定性及管理技术的探讨是今后河道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闽江水口电站水库及其下游环境水文效应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湿润地区陆地蒸发量年际变化具有稳定性重要规律,提出水库蓄水效应的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取得了新成果,为同类地区水库年径流设计创立一新概念,同时根据最新水实测资料,分析计算建库前后河流泥沙运动的效应;水库下游河道演变及水位的效应,南北港分流水量及变化的效应;感潮河段潮力及变化的效应,为闽江下游河道整治和环境保护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匡堰镇水景观现状的前提下,通过河道实地调查,结合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周边用地性质及发展现状,将匡堰镇河道整体景观结构定为"两横、三纵、七带",旨在恢复和改善农村河网水环境。根据匡堰镇河道景观建设需求,规划了人居景观型河道、商业景观型河道、生态景观型河道,并进一步明确了交通型节点、游憩型节点、生态型节点的河道景观规划,以及沿岸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  相似文献   

5.
<正>弯曲河道凹岸处由于水流的集中,水位上升,河床的局部冲刷变大(图1)。根据阿部等人的研究,凹岸水位上升及局部冲刷的程度因河道地形及流量而不同,曲率半径(R)与河道宽度(B)的比(R/B)越小,水位亦升高,局部冲刷亦变大。由于河床加固,水流得到调整,局部冲刚深就变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小凌河河道的防洪安全,开展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根据河道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小凌河分为两段,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糙率、起点水位基本参数,分别采用曼宁公式法与能量方程法,计算河道两岸防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复核分析各河段行洪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通过摸清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可为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充分认识河道治理前后河床断面及河道植被等对水流、水位的影响,有利于更合理地进行河道生态治理综合措施的配置。以滦平县兴洲河路南营段河道治理为例,参照水面线计算公式,采用HEC-RAS软件对该段河道治理前后的水面线进行了分析计算,然后根据治理前后河底糙率系数的差异及不同断面的水位变化分析了河道治理效果。采用HEC-RAS软件进行水面线计算的结果显示:治理前随着河底纵坡的变化,水面线变化不平稳,水流流速在不同断面间发生变化;与治理前相比较,治理后的水面线(设计值)变化平缓,水深变化平稳。在河道治理中,采用河道清淤、设置护堤坝和生态护岸等措施,同时进行湿地恢复、河岸绿化等工程的建设可以达到生态治理目的,即使在遇到10年一遇洪水时也能够防治或者消除洪水对两岸的威胁。参考不同河段通过HEC-RAS推求的河道水面线成果,提出了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滨水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河岸土壤含水量是选择农田河道护岸植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根据2008年10月~2009年9月对宁波农村地区3条典型农田河道河岸土壤含水量的周年监测结果,同时结合同期的降水量数据和河道水位数据,开展宁波农村地区农田河道河岸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河道河岸不同位置的平均土壤含水量顺序为位置3(常水位至洪水位河岸区域)>CK(岸边蔬菜地)>位置2(洪水位至岸顶河岸区域)>位置1(岸顶区域),岸顶及洪水位以上河岸区域的土壤相对干燥,而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间河岸区域相对湿润,但此区域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大,长期处于旱湿交替状态;(2)河岸位置1和位置2的土壤含水量与采样当地3日内的降水量之和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河岸位置3的土壤含水量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河道水位高低存着极显著相关关系。(3)农田河道河岸不同位置的护岸植物选种需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9.
河道生态修复及堤防护岸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口河整治工程为例,提出了赣榆县河道生态修复和堤防护岸技术模式,根据河段的土壤理化性和生态环境要求,选择不同植物品种,提出了各河段应采取的生态防护措施及生态修复技术,指出河道生态修复后的水环境稳定性及管理技术的探讨是今后河道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范馨逸  胡作龙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211-216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河道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府谷、吴堡、龙门3个典型水文站径流泥沙及河道断面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近11年来府谷—龙门段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府谷—吴堡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量逐渐减小,吴堡—龙门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逐年加剧。(2)府谷—吴堡段呈水减沙增的趋势,吴堡—龙门段整体表现为水多沙少,两河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流含沙量变化同步。(3)府谷—吴堡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增加趋势,河道冲刷变缓;吴堡—龙门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减小趋势,加剧河道侵蚀。(4)府谷站入黄泥沙量增加,河道侵蚀力降低,河道冲刷变缓;吴堡站入黄泥沙量减少,河道侵蚀力增强,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结论]径流泥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研究该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估算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保证清水河发挥其正常生态功能以及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清水河流域用水情况实地调查,在分析整理多年水文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考虑生态用水安全,根据清水河径流随降水时间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以及流域多年水文变化特征,在空间上选取清水河干流的不同断面计算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针对需要满足河流不同生态功能要求,分别采用Tennant法、面积定额法,90%保证率最枯月水量法等方法计算河道基础生态需水量、蒸发需水量、输沙需水量以及水体自净需水量。[结果] 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基础生态需水量、蒸发需水量、输沙需水量及水体自净需水量,年需水总量上游段为6.29×106 m3,中游段为6.57×107 m3,下游段为1.65×108 m3。[结论] 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泥沙含量和水质有直接关系。泥沙含量高是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高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马营河位于右玉县东北部,属黄河流域苍头河的一级支流。长期以来,马营河流域治理缺乏统一规划,河道治理没有全面开展,两岸修建的一些防洪工程,分布零散,毁坏也比较严重,全河段的综合防洪能力低于5 a一遇洪水标准。加之近年来河道采砂,私挖乱采,大量弃渣与垃圾堆放在河道,严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和生态环境。为了防洪减灾,保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生态旅游,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开展马营河河道治理势在必行。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马营河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河道治理现状,规划布局了堤防、护岸、疏浚、蓄水、排水及植物防护等工程,并进行了具体设计和综合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永川城区内河道共有6条,干流为永川河(临江河),其余支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一级支流为玉屏河、跳蹬河(护城河)、红旗河,直接流入永川河。二级支流胜利河在红旗小学汇入玉屏河,三级支流萱花河在文曲路老法院旁汇入胜利河。调查了河道绿化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1)加强河道两岸现有植被保护;2)对部分区段开展河道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在满足防洪安全的河道基本功能前提下,修复河道生态功能;3)严格审批程序,管控好城市蓝线;4)加强执法力度,禁止向河道及两侧倾倒垃圾。通过市政管网改造,控制污水排放,保证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各地兴起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热潮,本文依据于大量的河道治理项目的主体设计资料,选取了其中"清远市阳山县连江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河道治理项目的实例案例,根据其工程总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浅谈并剖析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期待为同类项目的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 ,以往的河道整治是以防灾为目的 ,河道宽度在满足防灾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向窄的方向设计。现在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 ,已开始寻求在实施沙防措施时不破坏原有河道植被的整治方法。在用河宽B作横轴、水力半径R作纵轴的坐标 (B—R)平面上 ,标定出任意一水面位置时的植物群落实态的河宽、水力半径、植被之间的关系 ,提出与形成目标植物群落相对应的河宽设定方法及整治河道宽度的设定方法。将这些方法在日本大谷川河道整治中进行现场验证 ,其结果是在B—R平面上取遵从平衡法则的河宽与水力半径的关系辅助线及流量一定时河宽与水力半径的关系辅助线 ,并且根据河岸内生长着的植被实态 ,能容易地比较植物群落形成状况和进行河宽的设定及低河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分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工业区永强塘河及中横河干支流河道水与底泥氟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确定水氟污染严重河道和污染源,为河道水氟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野外实地采样基础上,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相关统计法对河道水和底泥氟含量进行测定,评价氟污染程度并探讨氟污染来源。[结果]永强塘河与中横河主干及支流河道采样断面水氟含量超标率分别达到96%和83.3%,永强塘河中游主干及东、西两侧支流河道采样断面水氟污染达到中度和重度污染等级比例分别为60%,85.7%和80%,中横河经开区河段主干和东侧支流河道水氟污染达到重度等级的采样断面比例依次为80%和75%,河道底泥氟污染全部在轻度及以下等级;71.4%的河道采样断面水氟含量与沿岸不锈钢类企业数量相关系数超过0.9。[结论]以含氟工业废水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永强塘河中游支流河道、中横河经济开区主干及东侧支流河道水氟污染综合整治,可有效改善研究区河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抚顺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衍生过程中,小河道成为承载、运移泥沙的主要通道,小河道综合整治是水土保持控制泥沙下泄的重要环节,同时,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综合保护的前提下,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以往的小河道治理,只是针对现状河道而治理,在宏观生态保护上存在诸多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抚顺市河道治理的总结,结合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几种生态护坡型式,根据抚顺山地丘陵区小河道的具体特点,初步探讨适合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矿区工程建设中松散堆积物的形成及其对侵蚀的影响;矿区新的人为加速侵蚀方式及其危害;最后讨论了新的人为加速侵蚀的防治对策.考察区现有松散堆积物1391.77万m3,主要来源于采矿(露天矿及井矿)、铁路、公路建设及采石.根据松散堆积物堆积的地形部位,河道堆积物占总量的60.8%,是造成河道输沙量剧增和行洪障碍物的主要来源.新的人为加速侵蚀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危及矿区的生存和持续发展.1994年上半年,河道的强力清障取得了汛期行洪安全的显着成效.但随着开矿等工程建设的发展,大量松散堆积物的合理堆放、处理,以及因开矿而已破坏的环境的整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应作为煤田开发同步进行的环境建设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治理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河道护坡治理,合理有效的护坡形式是影响河道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张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客观权重和综合权重进行计算,并根据综合权重计算结果对城市河道护坡方案进行评估优选。方案优选结果表明:河道护坡方案优选分析方法评估结果与模糊物元优选法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河道护坡方案优选法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北沙河属汾河一级支流,其上游河道孟家井村段,因不注意生态保护,在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120余万m~3,将整个河道堵塞,不仅影响河道正常行洪,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防洪安全,打造宜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堆渣进行生态治理十分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堆渣体上布置了开挖排洪渠疏通河道工程,在堆渣边坡上布置了坡脚拦挡、坡面削坡开级、配设排水沟和土地整治工程,在堆渣顶面及边坡上布置了乔灌草植被恢复工程,并进行了相应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