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高大学生卫生健康知识、增进自我保护意识,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尚未开始相关课程。文章从辽宁中医药大学低年级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渴望程度,以及本校《大学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在医学院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为医学院校普及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非医学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而传统教学过分依赖说教式的课堂讲授,对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来说,教学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对于普及健康教育知识非常不利。为此,我们进行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师范类、理工类和医学院三种类型院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调查.结果:师范类及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行为指导的需求程度较高,与医学院校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院校大学生均对同伴教育接受程度较高,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生及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同伴教育是大学生广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安宁疗护教育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安宁疗护知识普及,加强院校教育,是促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1].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安宁疗护专业人才,本课程团队申请开设了《安宁疗护》课程,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大学生科研,发挥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系统化、规范化教授《安宁疗护》知识,为培养具安宁护理核心素养的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通过在大学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探讨对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急救知识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写心得体会、问卷调查和急救技能考核,对4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计分,统计学处理用SPSS10进行.③结果 大学生急诊急救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平均得分(65.98±14.34)分,选修《急诊医学》者与未选修该课程者得分有明显差异.④结论 在医学院校本科开设《急诊医学》必修课程,能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和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教育模式 ,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 ,全国许多医学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 ,以取代过去开设《医学生物学》,如何将《医学生物学》这门课程渐过渡到《医学细胞生物学》,我们通过一年的实践都有一些尝试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新知识 ,可作为其它院校借鉴 ,为进一步上好这门课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71-72,10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对在校大学生营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类型,让医学院更加重视对医学生营养教育的培养,为毕业生掌握更多的营养知识做准备。方法设置一项包括12项调查内容的问卷,对9所大学或医学院63个医学专业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校营养教育课程的学时数。结果有60个专业反馈调查问卷,反馈率95.24%。医学生平均接受营养教育的时间为16.8个学时(4~32学时),其中38个专业(63.33%)认为需要增加更多的营养教育知识,18个专业(30%)认为需要单独开设营养教育课程,多数表示对大学生需要在医学课程之外开设营养教育辅导。结论随着医学院校对大学生设置的综合课程与基本课程的增加,营养教育在全部课程中的比例下降,尤其是的专门的营养教育学时数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建议医学院增加营养教育课程的比例,并在课外给予一定的实践指导,以使学生能更好地胜任复杂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275-276
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效果。方法以综合性大学的525名选修该课程的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由专职教师授课,授课前后进行闭卷考试,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试卷和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选修该课的大学生自我保健知识成绩由授课前(34.23±4.63)分上升到授课后的(87.21±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授课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为35.2%明显高于授课前的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教育方法、内容、安排和效果持赞成态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高校实施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揭示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滑的现状,并且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深刻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主要矛盾,在于目前体育课程开设的课程内容及课程顺序上不能满足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文章依据现实情况对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内容及开课顺序方面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西北医学教育》2020,(1):153-156
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面向非医学专业开设《远离传染病》公共选修课对提高大学生相关知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分别对2018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选修了《远离传染病》课程的50位非医学专业学生与50名未选课的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学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了常见传染病的分类、疾病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结果选课组与未选课组对于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正确率明显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大学面向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远离传染病》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对于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向大学生们灌输了更全面、更系统、更正确的传染病相关教育,是一种有效地提升整个大学生相关医学素养的好方法,也是一种让当代大学生获得保护自己健康能力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SCL-90、自我意识开放性问答,比较2003-2004年下半学期选修《健康心理学》的369名大学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教学后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且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前后应对方式差异虽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学后合理化因子得分有所增加,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得分有所降低。教学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负性评价更少,更倾向于中性和正性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平衡。结论《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医科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医学院校要根据学生特点,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山东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医学平台的特点,创建大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主要为大学生、研究生提供实验改革、实验研究、实验咨询、实验技术等多元化服务.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学生创新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大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及运行,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助于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进步,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Lam L  Lee R  Nip I 《Hawaii medical journal》2004,63(9):268-70, 277
Comparing need between Health Occup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Schools: Which students benefit most from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taught general health topics at public high schools. Pre-test and post-tests were given for each presentation. Health Education students had lower pre-test scores but showed greater improvement. With greater need and fewer resources, Health Education students benefit most.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经。方法:自编问卷,调查967位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率低、急救能力缺乏,不能满足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对大学生广泛开展现场急救培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必修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建设PACS实验室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将有助于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对"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态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了解医学生对于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Ⅱ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的认知与态度,为GMER在我国部分高等医学院试行提供参考信息,对四川省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0一级新生和0二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医学生认为GMER的7个领域重要或非常重要,其中“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的重要性位居最末。说明医学生对于GMER的7个领域普遍认同,但应加强对他们有关“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重要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结合开设文献检索课和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探索医科成教学生文献检索课开设的原则,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更好地在医科成教学生中开设文献检索课,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加强医学生入学教育 坚定救死扶伤信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课,是医学教育的关键一课,是医学生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同时医学生入学教育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医学生入学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帮助医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