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米品质与水稻穗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1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中熟组的全部参试材料,对水稻的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糙米率、垩白度、粒长、粒宽、透明度5个品质性状都显著地受相同的穗部性状影响,主要包括每穴穗数、穗长、实粒数、秕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精米率、垩白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受相同穗部性状影响,主要包括穗数、穗长、总颖花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胶稠度显著受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每穗总颖花数、二次枝梗数等性状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水稻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明显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使稻米品质实现优化,达到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果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显著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达到优化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业学报》2022,(2):29-31
结果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显著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达到优化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东兴  张强  陈温福  侯立刚  全成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63-4164,4184
对200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8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2级标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2级标准;参试品种的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0.482,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7,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4,P<0.05),与穗粒数和实穗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r=-0.572,P<0.01;r=-0.524,P<0.05);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穗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的重组自交系349个株系的穗角和7个谷粒性状及12个稻米品质性状,分析了穗角与谷粒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穗角与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粒长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角不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千粒重与谷粒长、谷粒宽、谷粒厚、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谷粒长厚比和谷粒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决定。直链淀粉与谷粒长,垩白粒率与谷粒宽,粒宽与糊化温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与谷粒长宽比、长宽比、糙米率和精米率,垩白度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以及长宽比与垩白度和糊化温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论对江苏省2014-2015年主推的三种类型粳稻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并且系统分析农艺、品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也不尽相同。在主推的24种粳稻品种中,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每667m2的产量为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为负相关而与垩白粒率为正相关;中熟中粳类型中垩白粒率与株高、每667m2有效穗为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结实率为负相关;迟熟中粳中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为负相关;早熟晚粳中每667m2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株高与胶稠度均为负相关。此研究结果为粳稻育种以及品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对45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后直播杂交稻的有效穗与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与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江苏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3—2015年江苏粳稻参试品种(系)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粳稻的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子、品质性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粳稻整体产量水平与株高、全生育期、结实率之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等产量因子与主要品质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提高整体产量水平对于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较小;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但蒸煮食味品质指标与外观品质指标间矛盾较为突出,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0.423~(**)、–0.682~(**)),胶稠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218~(**)、0.404~(**))。综合以上结果认为,江苏粳稻产量水平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矛盾不突出,可以在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改进品质,同时平衡外观与适口性之间关系,选育出外观品质优、食味口感佳的优质、高产、稳产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栽培措施对优质米品种双竹粘米质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和调查表明:双竹粘稻米品质受栽培措施的显著影响。两种施肥法中,分施法的垩白米率显著高于前重法;直链淀粉含量则是分施法低于前重法。基本苗数、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与垩白米率呈正相关趋势,而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趋势。千粒重与垩白米率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看来,改善充实条件可降低垩白米率,提高直链淀粉含量。作者提出,栽培措施对米质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穗粒结构而实现的。控制穗数和粒数、后期养根保叶、提高千粒重,是双竹粘优质稳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