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分离废水中的Cr(Ⅵ),系统地考察了废水pH、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的质量浓度和空气流量对Cr(Ⅵ)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处理量为3 L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H=5.5、空气流量400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200 mg/L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的内循环泡沫浮选塔处理含铬废水,考察pH值、Fe(NO3)3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气体流量、分离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泡沫塔比较. 结果表明,在12~35 min内,内循环式浮选塔分离效率更高,35 min时塔内铬离子浓度为0.6 mg/L,常规泡沫塔内铬离子浓度为10 mg/L. 内循环浮选塔最佳分离工艺条件为,对初始铬浓度为20 mg/L的废水,在pH 5.5、SDS 100 mg/L、Fe(NO3)3 60 mg/L、气体流量800 mL/min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泡沫夹带率约为10%,Cr(III)脱除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铁盐共沉淀连续式泡沫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铬(Ⅲ)离子,实验考察了pH值、Fe2+/Cr(Ⅵ)摩尔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空气流量、分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离工艺条件为,Fe2+/Cr(Ⅵ)摩尔比5∶1,pH值9.0,空气流量450 mL/min,SDBS浓度60 mg/L,分离时间30 m...  相似文献   

4.
泡沫浮选法处理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泡沫浮选技术脱除废水中的Cr^3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表面活性剂,Fe(OH)3作絮凝剂,得到间歇操作流程适宜的操作参数为:溶液pH值为5.5左右,SDS为180mg/L,气体流量800mL/min。在此操作条件下,Cr^3 的脱除率可达97%左右。  相似文献   

5.
泡沫分离法处理结晶紫染料废水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结晶紫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体系,对泡沫分离法脱除结晶紫染料废水色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捕收剂时,pH、气体流速、表面活性剂浓度、装液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操作条件. 结果表明,当pH为11.0、气速0.018 m3/h、SDBS浓度450 mg/L、装液量500 mL时,富集比为10.3,废水中结晶紫脱色率为93.5%.  相似文献   

6.
改性玉米芯吸附柱处理含Cr6+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玉米芯为原料,以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改性玉米芯,对比研究了玉米芯和活化玉米芯吸附柱对含Cr6+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发现,相同试验条件下,活化改性后的玉米芯吸附柱对Cr6+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未改性的玉米芯吸附柱。试验考查了吸附柱有效吸附高度、Cr6+含量、进水流速、废水pH对含铬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pH=1、吸附柱有效吸附高度≥1.5 m、进水体积流量为≤2.5 L/min时,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Cr6+模拟废水,Cr6+去除率均在99%以上。对所研究的某机械加工废水处理时,进水体积流量≤2.5 L/min、有效吸附高度为2 m时,废水COD去除率在75%左右,Cr6+、总Cr、Zn2+的去除率分别在86%、88%、98%以上。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黄原酸盐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纤维素黄原酸盐处理重金属废水,对纤维素黄原酸盐的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L含氰电镀废水(含Cr3+15mg/L、Cu2+3mg/L、Ni2+9.2mg/L、Zn2+6mg/L),加入2g纤维素黄原酸盐,调节pH8,搅拌1h,过滤,处理后的废水中Cr3+、Cu2+、Zn2+、Ni2+残余浓度分别为0.08mg/L、0.03mg/L、0.12mg/L、0.10mg/L。含有重金属盐的残渣,可用硫酸或硝酸处理,以回收重金属。  相似文献   

8.
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处理含铬(Ⅵ)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处理废水中的铬(Ⅵ).系统地考察了pH值、表面活性剂加入量以及进水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进水浓度为10 mg/L,处理量为3L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4.0、气量0.9 L/min、表面活性剂浓度300 mg/L,铬(Ⅵ)的去除率可达97.80%.  相似文献   

9.
姜智超 《水处理技术》2020,46(2):104-107
以臭氧/紫外光协同技术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采用批实验对该技术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特性进行研究,考虑了pH、臭氧流量、温度、氨氮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中氨氮去除率随pH、臭氧流量、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大而增加,在pH 12.0、反应温度30℃、臭氧流量14.0 L/h时,反应时间120 min后氧化锰厂废水氨氮去除率达96.2%,处理后废水氨氮质量浓度由220 mg/L降至8.36 mg/L,达到GB 31573-2015直接排放标准。与臭氧、紫外光处理氨氮的对比实验表明,臭氧/紫外光协同技术表现出较高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自制的泡沫分离塔回收水溶液中的微量钼(Ⅵ),考察了溶液pH、空气流量、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等对钼(Ⅵ)回收率和富集率的影响,并对该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溶液pH增加,钼(Ⅵ)的富集率和回收率均先增加后减少;随CTAC浓度增加,钼(Ⅵ)的回收率增加而富集率减少;随空气流量增加,钼(Ⅵ)的富集率减少而回收率先增加后减少。在溶液pH为9、气体流量为 200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0.30 g/L条件下,钼(Ⅵ)的回收率达到90%,富集倍数达到10倍。动力学分析表明,泡沫分离钼(Ⅵ)的过程是零级动力学过程,拟合方程为ρ=-0.288 8t+4.290 4,R2=0.993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