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发精神分裂症性别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秀英  伍毅 《职业与健康》2004,20(1):136-137
目的比较分析男女两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2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BPRS、SANS、SANS、LES评定及有关情况给予调查.结果平均初发病年龄,男性(24.84±8.03)岁,女性(27.96±9.65)岁,差异有显著性(F=25.01,P<0.05);未婚比例:男性59.7%,女性38.33%,差异有显著性(χ2=5.78,P<0.05);男性患者首次发病遇到的生活事件比女性高,差异有显著性(χ2=4.2,P<0.05);精神症状比较:妄想男性多于女性,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女性多于男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112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112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67岁,平均年龄为(30.77±10.93)岁;男女之比为2.73:1;职业构成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为40.2%和24.1%。男女住院患者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发作史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症状主要以外周关节症状和腰背部不适为主。结论在青壮年男性农民工中开展以外周关节症状和腰背部不适等症状的早期筛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LA-B 27)检测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51例AS患者、1 085例非AS患者(包括腰腿背痛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200例健康体检者3组人群的HLA-B 27抗原。结果 AS患者组HLA-B 27阳性率为92.6%,非AS患者组HLA-B 27阳性率为9.6%,健康体检组HLA-B 27阳性率为4.5%,AS患者组HLA-B 27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S患者组和健康体检组,AS患者组与非AS患者组、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03.01,P0.01)。男性HLA-B 27阳性率为47.4%,女性HLA-B 27阳性率为14.6%,男性HLA-B 27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93.17,P0.01)。不同年龄组HLA-B 2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HLA-B 27抗原在AS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故检测HLA-B 27可为A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欧 《临床医学工程》2012,(11):1866-186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及研究强直性脊柱炎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平片,另外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片各4例,骶髂关节CT扫描45例。结果在本组病例中,0级患者有0例,Ⅰ级患者有4例,Ⅱ级患者有15例,Ⅲ级患者有20例,Ⅳ级患者有6例;累及骶髂关节的,男性32例,女性11例;累及髋关节的,男性18例,女性4例;累及腰椎的,男性30例,女性13例;累及外周关节的,男性12例,女性10例。AS侵犯脊柱时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呈方形,椎旁韧带骨化,脊柱呈"竹节状";AS侵犯外周关节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纤维强直或骨性强直。女性患者具有症状轻、病情发展慢、致残率低、髋关节受累轻而周围小关节受累重的特点。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各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肯定的意义,而且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率﹑发病位置﹑累及部位以及致残率等方面在性别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TNF-α、IFN-r、IL-4和IL-2的变化水平。方法选取来自某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月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计85名,在相同时间纳入同样样本的健康对照85例,并且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采用ELISA方法来检测AS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中的TNF-α、IFN-r、IL-4和IL-2。结果 AS患者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结果比较,IFN-r、IL-4与IL-2在AS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活动期患者和AS非活动期患者比较,IFN-r在活动期AS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的TNF-α、IFN-r、IL-4和IL-2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并发葡萄膜炎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率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葡萄膜炎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或漏诊率。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为葡萄膜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HLA-B27、视力、裂隙灯、眼底等检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HLA-B27阳性28例,阳性率为87.5%。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7.6±12.5)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双眼发病者4例,单眼发病者28例,以前部葡萄膜炎反应的29例,全葡萄膜炎反应的3例。结论HLA-B2的患者多为HLA-B27阳性的青年男性,多以单眼发病,葡萄膜炎以前葡萄膜炎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S)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107例经足量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12周后AS病情活动且伴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TNF-α拮抗剂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于基线期、治疗4及12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及功能指数(BASFI)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AS患者BASDAI、BAS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AS患者HAMD、SAS、BASDAI、BASF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S患者临床缓解率及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AS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同时,还可以降低AS患者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闽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关联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闽南地区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意义。方法:用特异性HLA-B27抗血清对临床疑似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1500例和1500名健康者进行HLA-B27检测。结果: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00例,其中男性1212例,女性288例,男女比例约为4:1。B27阳性率为67.07%,其中男性70.05%(849/1212),女性54.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1500名健康者中HLA-B27阳性39例,阳性率为2.6%。结论:AS与HLA-B27相关性强,HLA-B27血清学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9月天津市海河医院3年来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肺结核患者58例,分析临床表现、影像、治疗和预后。结果肺结核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58例,男性5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4岁。AS病史2~50年不等,咯血为主诉的29例。TSPOT.TB阳性33例,痰XpertMTB/RIF阳性30例。19例患者完成疗程后,4例病变复发。10例患者因消化道症状自行停药。29例患者治疗中,其中14例患者因消化道症状不能耐受四联抗结核药物。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多表现咳嗽、咯血,影像学多见支气管扩张症及破坏肺,治疗中易胃肠道症状,治疗后易复发,治疗时间应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住院患者的性别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6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住院患者病案资料.研究对象按男女性别进行分组,比较两组单双侧发病情况、年龄、民族、职业、病因、分期、发病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均在40 ~ 49岁构成比最高,两组间发病侧别、职业、病因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年龄≥14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 024例,共1 747髋,股骨头坏死程度依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分期标准,男性患者ARCO分期和年龄分布无相关性(rs=0.05,P=0.057),女性患者ARCO分期和年龄分布有相关性(rs=0,12,P=0.020).华北地区的男性与女性发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北、中南地区的男性与女性发病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各地区的发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性和女性发病特征和侧别、年龄、地域、职业、病因、分期、发病时间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