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线多媒体网络中端到端自适应QoS保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张占军 《计算机学报》2004,27(8):1064-1073
无线网络中较高的信道误码率和不稳定的可用带宽等因素给多媒体传输服务质量(QoS)保证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级反馈的两层自适应QoS保证方法,即应用层QoS和传输层QoS,提出了将应用层的最小流速率λmax和最大帧错误率Emax两个QoS参数映射到传输层的最大端到端帧延迟Dmax的计算公式.在应用层提出了自适应节的系统资源的分配公式、自适应QoS调节算法A和算法B.在传输层提出了保证端到端帧延迟Dmax的包长计算公式,给出了自适应包长调节算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基于端到端模型的语音识别系统因其相较于传统混合模型的结构简洁性和易于训练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汉语和英语等大语种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自注意力机制和链接时序分类损失代价函数相结合,将这种端到端模型应用到维吾尔语语音识别上.考虑到维吾尔语属于典型的黏着语,其丰富的构词形式使得维吾尔语的词汇量异常庞大,本文引入字节对编码算法进行建模单元的生成,从而获得合适的端到端建模输出单元.在King-ASR450维吾尔语数据集上,提出的算法明显优于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经典混合系统和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的端到端模型,最终识别词准确率为91.35%.  相似文献   

3.
边缘计算可以通过将计算移到边缘设备上来提高大型物联网流数据处理质量以及降低网络运行成本.对于流数据处理,边缘设备通常只有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显然不能支持所有的实时流数据查询和处理.本文尝试引入服务并在边缘和云之间灵活地划分服务来实现云-端集成,云服务和端服务之间通过事件机制进行服务适配.物联网动态环境中,云-端服务的动态适配是使云基础设施和端设备间无缝集成的关键.动态集成背景下的服务适配需要把握适配时机来应对端服务适配请求的不确定性和非完全适配等难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云-端动态集成的服务适配方法(Dynamic Adaption cloud Services with Edge Services,DANCE).这种方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将云服务实例和端服务实例之间的适配问题建模为二分图顶点之间的动态匹配问题,同时结合排队论中的M/M/c/∞模型对二分图最优匹配Kuhn-Munkres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保障适配过程中端服务实例的全局平均请求响应时间最小.最后,基于真实的电能质量监控案例和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端到端实时任务调度模型可用于描述许多分布式实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EDF调度策略的端到端实时任务调度模型,给出了端到端实时系统的可调度性判定条件,并提出其可调度性分析算法,该可调度性判定条件及可调度性分析算法适用于采用非连续工作型同步协议和连续工作型同步协议控制下的端到端实时系统.与固定优先级的端到端实时任务调度模型及其算法相比,基于EDF调度策略的端到端实时任务调度模型和算法更加简单和易于实现,仿真结果也表明具有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江卓  吴茜  李贺武  吴建平 《软件学报》2019,30(2):302-322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迅猛增加,使用单一接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为了解决用户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和有限的频率资源之间的矛盾,互联网端到端多路径传输技术应运而生.互联网端到端多路径传输协议,如MPTCP (multipath TCP),目前主要工作于传输层,能够利用终端已经具备的多块网卡(如WiFi网卡和4G网卡)同时进行数据的端到端并发传输,从而提高总的传输带宽和对网络动态性的适应能力.由于每条子流可以通过TCP协议及其优化算法实现端到端的可靠有序传输,因此端到端多路径传输的研究重点在于多条子流之间的智能协同,主要体现在子流选择、数据分配和调度、联合拥塞控制等方面.然而,底层链路的动态变化使得传输层所估计的链路参数无法及时地反映当前链路的状态,异构物理网络接口具有不同的资源分配特点,不同子流在网络层存在部分传输路径重合问题,上层应用的数据包在截止时间、重要性、失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都将给端到端多路径传输中子流之间的智能协同带来影响.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传输层信息无法有效发挥多路径传输的优势,需要在传输层对其他层次的相关参数进行有效利用.为此,近年来有关研究着手利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的相关信息,通过跨层联合优化来有效地提升多路径传输的优势.比较了近年来利用跨层信息进行多路径传输优化的研究,分析了各层的功能特点及其与多路径传输的关系,并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基于链接时序分类技术的端到端的大规模连续语音识别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将其应用于藏语识别中,取得优于主流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性能.在基于端到端的语音识别中,不需要发音字典等语言学知识,识别性能无法得到保证.文中提出将已有的语言学知识结合至端到端的声学建模中,采用绑定的三音子作为建模单元,解决建模单元的稀疏性问题,大幅提高声学建模的区分度和鲁棒性.在藏语测试集上,通过实验证明文中方法提高基于链接时序分类技术的声学模型的识别率,并验证语言学知识和基于端到端声学建模技术结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增强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的鲁棒性和特征提取的有效性,对瓶颈特征提取网络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基于联合优化正交投影和估计的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通过连接时序分类损失函数训练瓶颈特征提取网络,摆脱对语言学和对齐信息的先验知识的依赖,在解码输出部分添加注意力机制,实现两种不同的端到端模型的融合.在中文数据集AISHELL-1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识别模型相比,该改进端到端模型更适用于带噪语音的识别任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普通话语音识别任务中的多口音识别问题,提出了链接时序主义(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CTC)和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的混合端到端模型,同时采用多目标训练和联合解码的方法。实验分析发现随着混合架构中链接时序主义权重的降低和编码器层数的加深,混合模型在带口音的数据集上表现出了更好的学习能力,同时训练一个深度达到48层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网络,生成模型的表现超过之前所有端到端模型,在数据堂开源的200 h带口音数据集上达到了5.6%字错率和26.2%句错率。实验证明了提出的端到端模型超过一般端到端模型的识别率,在解决带口音的普通话识别上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王琦  曹卫权  梁杰  李赟  吴杰 《计算机工程》2021,47(11):136-143
Tor匿名通信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部署与使用,但其抵御溯源攻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建模分析。为精确衡量Tor用户在端到端溯源攻击下的安全性,综合Tor节点选择算法、用户使用模式、溯源攻击对手能力等要素,建立针对端到端溯源攻击对手的Tor安全性模型。经实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在统计意义下较精确计算对手捕获通信链路的概率及次数,以此衡量不同端到端溯源攻击对手对用户安全性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EDF调度算法的端到端延迟保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F(EarliestDeadlineFirst)是一种高效的调度算法。为了将其应用于提供端到端延迟保证,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JT-EDF(JitterTunableEDF),并证明了所有的端到端EDF调度算法都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保证相同的端到端延迟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感器网络能源有限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的拓扑推测算法.根据在汇聚节点(Sink)收集到网络内部节点报文接收或丢失的情况,推测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该算法可以在较少的数据收集轮次中快速地推测出网络拓扑,并克服了现有传感器网络拓扑推测算法在报文丢失率过重情况下的误判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张颖江 《计算机科学》2016,43(7):111-114, 135
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存在数据存储隐通道,对该通道的网络流量进行准确预测可避免网络拥堵,提高网络流量的调度和管理能力。传统方法采用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网络流量预测,没有准确反映流量序列的非线性特征信息,预测精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和矢量空间重构的网络流量预测算法。进行相位随机化处理,使得网络流量数据离散解析化,把网络流量时间序列解析模型分解为含有多个非线性成分的统计量。采用自相关函数法求得矢量空间重构的时间延迟,采用互信息最小嵌入维算法求得网络流量序列的矢量空间嵌入维,实现流量序列的矢量空间重构。在高维矢量空间中,提取网络流量的高阶谱特征,实现网络流量的准确预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有效拟合流量序列的非线性状态特征,对流量状态变化的动态跟踪性能较好,其预测误差比传统方法的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ruz流量模型.通过主动检测单向时延连续上升的概率.推断探测速率与端到端可用带宽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网络可用带宽主动测量算法PathPCQ.NS2仿真显示,PathPCQ算法测量精度和效率都优于现有的带宽测量工具Pathload.  相似文献   

14.
现存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流量工程算法考虑单一,难以实现流量均衡,且缺乏对端到端的时延优化。对此提出一种博弈混合路由算法,以少量的显式路由与基于目的的聚合流量配置,在保证流量均衡的同时,优化网络的平均端对端时延。聚合流量配置采用纳什议价博弈理论对流量均衡与端对端时延优化场景进行联合优化建模,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流量均衡程度和平均端对端时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Splintlink拓扑中,最大链路利用率平均减少6%,平均端对端时延减少12%。  相似文献   

15.
Ad Hoc网络中QoS保障的按需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洲  鲁冬  曹伟 《计算机工程》2009,35(8):134-136
针对Ad Hoc网络中的服务质量(QoS)保障问题,提出按需QoS路由算法DQR。该算法通过有限洪泛的方式进行寻路,并在路径的每个中间节点实行准入控制、动态可调节性的资源预留/资源释放,采用路由序列号的方式避免回环产生。仿真结果验证,提出的QoS路由算法在流量接受率、端到端到达率、平均端到端时延等指标上均能获得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Peer-to-peer networks are overlay networks that are constructed over underlay networks. These networks can be structured or unstructured. In these networks, peers choose their neighbors without considering underlay positions, and therefore, the resultant overlay network may have a large number of mismatched paths. In a mismatched path, a message may meet an underlay position several times, which causes redundant network traffic and end-to-end delay. In some of the topology matching algorithms called the heuristic algorithms, each peer uses a local search operator for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ighbors of that peer located in its neighborhood radius. In these algorithms, each peer also uses a local operator for changing the connections among the peers. These matching algorithms suffer from two problems; neither the neighborhood radius nor the local operator can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dynamicity of the network. In this paper, a topology matching algorithm that uses learning automata to adapt the neighborhood radius and an adaptation mechanism inspired from the Schelling segregation model to manage the execution of the local operator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mputer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and the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other existing algorithms.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with respect to end-to-end delay and number of mismatched path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passive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the bottleneck bandwidth based on transferring the Gaussia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of the packets inter-arrival times to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resulting spectrum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bottleneck link and can reveal information about multiple bottlenecks if they exist along the end-to-end path. The advantage of the technique is that it provides a model that can be manipulated by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s and, unlike prior work in the area, it relies less on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proposed technique was validated using the ns2 network simulator [1] on several topologies and traffic sources. Furth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strength of the patterns between flows that share a bottleneck by applying K-means algorithm to cluster the average packet inter-arrival times of these flows.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a set of results from real traffic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order to infer both the bottleneck bandwidth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path using a passiv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交通流诱导与控制的重要保障,鉴于交通流的随机性和复杂性,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的短时交通流组合预测模型。利用CEEMDAN算法对非线性序列具有自适应分解的特性,将交通流时间序列通过CEEMDAN分解为频率不同、复杂度不同的多个时间序列分量;利用PE算法分析各个分量的随机特性,根据时间序列分量的不同随机特性分为高频序列分量、中频序列分量和低频序列分量,根据高频、中频和低频序列分量的随机特性分别建立GWO-BP模型、GWO-LSSVM模型和ARIMA模型进行预测;叠加高频、中频和低频各个分量的预测结果,得到短时交通流最终预测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基于CEEMDAN分解的短时交通流组合预测模型提升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已有的TDMA算法在端到端延时上的弊端,在优化时隙数的基础上引入链路的使用顺序与数据流向的相关性,提出了分布式TDMA调度算法,利用反向平衡聚合树的生成过程分配时隙,通过控制链路染色顺序分布式优化延时与避免冲突。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在端到端延迟和通信开销上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20.
乔焰  焦俊  饶元 《计算机科学》2017,44(2):171-175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等大型分布式计算服务的基础,有效地设计与管理数据中心需要遵循数据中心网络的端到端流量特征。然而直接地测量网络的端到端流量需要耗费巨大的软件成本和硬件成本,并且由于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流量估计方法也无法适用于现有的数据中心网络。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依据数据中心的资源分配和链路利用率情况提取出网络的粗粒度流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重力模型和网络层析技术的数据中心端到端流量估计算法。与现有的流量推理算法Tomogravity和ELIA在NS3搭建的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网络中进行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地利用提取出的粗粒度流量特征,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将计算准确度大幅提升,可满足当前数据中心网络实时获取端到端流量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