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3,(6):33-42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的高等技能型人才。高职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文中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讨,经由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四个步骤,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项目和任务为教学载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教学中,提出并实践了"五四三"教学模式:预习—精讲—讨论—设计-验证的"五步教学法",基础理论层次、CPU层次、存储层次、外围设备层次的"四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原理与设计相结合、部件与系统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组织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以验证为主的课内实验、以设计与综合为主的课程设计和以创新为主的课外"大学生创新实验"三环节,环环紧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硬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5)
将项目教学应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智能终端课程的教学,以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以智能终端设备的控制和智能终端设备的远程监控为实验对象,在项目整体设计和拆分实现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系统原型快速验证能力和系统调试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全面的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流程进行了设计;并对项目计划设计、项目模块设计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强调以岗位任务为核心设置活动小组,同时注重循序渐进。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道路工程专业特点,为适应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长沙理工大学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位一体、特色鲜明的道路工程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以"三模块"课堂教学为基石,"三阶段"实践教学、"三层次"第二课堂为双翼,全面提升学生工程素质与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0)
课题组根据风景园林设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地方高校双语教学为例,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双语教学进行情境重构、教学方法与考核体系重构,从双语教学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项目实践能力,以培养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沈俊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155-159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其职业要素、企业要素的融入一直是"软肋"。以地方院校的非重点专业建设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组织不能简单套用国家示范院校的高标准而盲目执行。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参与设计全过程为依托,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在场地、项目、师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实践课程体系重构,更具推广性与借鉴性,更适于地方高职院校非重点建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并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平台,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新模式。从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卓越计划"基本要求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桥梁施工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及考核环节设计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情境认知等诸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以教学工作室为平台保障,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的准备、设计、实施及评价的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法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导入中国画教学的过程既是项目教学法导入中国画工作室的过程,又是调整中国画工作室制度适应项目教学的过程。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中国画教学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活动内容的调整,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本质属性,为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本文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把握四种基本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项目设计为教学抓手,以师资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4):75-76
针对现如今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CDIO教学理念为主,将该理念的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实训教学当中。CDIO项目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来实现教学的目的,换而言之,就是对一个项目展开构思、设计以及实施的整个过程。基于CDIO理念开展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能帮助教师提高综合水平,促使教师具备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效率,并切实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交通系统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的能力。提出了"储备知识,引导思路";"明确任务,自主选择";"独立探索,相互批评"和"定型成果、提炼总结"4步骤的交通设计项目教学思路与方法。调研表明,项目教学法对于交通设计课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够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并能够加深学生对交通设计整个过程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8)
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依据课程与项目的关联程度设计三类课程,分别是项目工具课程或讲座、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则由教学任务的完成者变成职业能力培养的引导者,由课堂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方针,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以项目教学为基础,在基于"导学案"的项目教学设计中,综合考虑软件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现状,做出了一些尝试与实践,以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创新,从而真正培养中职学生的全面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方芳 《四川建筑》2010,(5):75-76,78
三校建筑研究生联合设计教学项目——洛阳历史遗址区保护性展示设计研究历时三个多月,从大量的实地调研、史料分析、设计研究出发来解决问题。文章以"应天门"区域保护与展示设计为例,来展示与再现当年洛阳历史名城的风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0)
本文以电瓶观光车启动系统设计与实现为载体,对《电机及拖动基础》直流电动机的启动项目化教学单元进行了设计,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合理地完成机电产品中电机拖动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任务,并掌握该项目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知识点,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3)
Ⅵ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形式,打破了以往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模式,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项目式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高度结合、将学生学习与未来就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改善以往教学的弊端、实现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嵩 《新建筑》2012,(5):147-149
在以模型为主要设计工具的"建构"教学体系中,"图"往往被忽视,而"鲍扎"体系的绘图方法和标准依然延续。针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探讨"图"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并指出应建立专属于"建构"教学体系的"图"的系统,以便更好地推进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6)
项目教学是以实践为导向、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数床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目标明确,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理论联系实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逐步掌握数控机床故障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0)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原有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结合其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提出以项目驱动为主线,通过项目任务引导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指导项目实现的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并适时引入基于项目的讨论互动课。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提升了学生对机电一体化共性技术的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