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荣辉  李月湘 《铀矿地质》1997,13(6):359-363
本文论述了电子顺磁共振法测量岩石中结晶石英的顺磁中心浓度──辐射损伤法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在层间氧化带中,氧化带岩石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高,铀含量低,即辐射损伤大,古轴量高,而氧化-还原过渡带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低,铀含量高,表明铀源来自氧化带岩石。由此可以探讨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并用于找矿和成矿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多元素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层间氧化带与潜水氧化带和地表氧化带的主要区别;层间氧化岩石与原生红色沉积岩石的区别;古层间氧化带、古地表氧化带的识别标志以及次生还原岩石和这类岩石的层间氧化带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
潜在铀储层内部的层间氧化作用与铀成矿作用同时进行而且密不可分,(古)层间氧化带被认为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运用岩芯和钻孔资料以及各分带的岩石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信息识别古层间氧化带,结合铀储层中具有古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定量地给予古层间氧化带以空间定位,并据此可以划分出古完全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铀储层规模、隔挡层、暗色泥岩及煤层等因素对于古层间氧化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西南部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西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为一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上在温湿气候条件下超覆沉积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体为一套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地层泥-砂-泥结构发育良好,砂体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质砂(砾)岩、岩屑砂(砾)岩;岩石为黑色和灰色原生地球化学,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组内层间氧化带广泛发育,总体可划分为完全氧化亚带、其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砂岩型铀矿化完全受层间氧化带控制,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目前已在区内找到了十红滩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构造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区内已发现铀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区内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找矿前景。认为十红滩地区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基地,主攻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一、三岩性段;迪坎儿地段为下一步普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三岩性段;白咀山、八仙口地段为下一步预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  相似文献   

5.
李晓禄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282-285,281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早期预测4个阶段的工作方法、步骤和要求;扼要评述了区域性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预测前提;根据国外找矿的经验,介绍了早期预测工作中应开展的物探工作并认为物探方法是快速、经济、有效地评价一个地区找矿前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韩德仁  林双幸 《铀矿地质》1995,11(3):129-139
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区域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据作者的研究结合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矿产资源委员会“红色丘陵地质联合企业”合作开展的《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1:200000地质预测》工作,提出了区域预测准则。旨在对我国中新生代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吐哈盆地大南湖地区中侏罗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层位、颜色、厚度、埋深、多层性及形态规模进行了论述,分析研究了层间氧化带的分带性、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区内控制层间氧化带发育的主要因素,指出层间氧化带与地浸砂岩铀矿化形成密切相关并控制了砂岩型铀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店头地区铀矿化的形成和分布与古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宏观-微观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对店头地区古层间氧化带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总结了古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成矿阶段铀的迁移、富集沉淀规律,进而探讨了铀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古层间氧化带自南东向北西发育,依次可划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还原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垂向上,铀矿化产于灰绿色与灰色砂岩过渡界面。结合含矿层构造-埋藏演化,建立了研究区砂岩型铀矿多阶段成矿模式,认为后续铀矿勘查应重点聚焦主河道与氧化还原过渡带,尤其是两者的叠合部位更有利于厚大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可地浸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成因是基于水成铀矿成矿理论 ,其形成与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有关。铀的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是在层间氧化带中进行 ,其形成中伴随着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表明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矿床上可观察到明显的自然电位异常 ,其起因不同于电子导电体形成的氧化还原电场 ,而是在于发生在层间氧化带中一些非平衡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混合电位。层间氧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按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条件等的不同 ,顺着水流方向 ,一般可将层间氧化成矿带分为 3个亚带 :氧化带、氧…  相似文献   

10.
李宝新  陈永宏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395-396,398
层间氧化带是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弄清楚层间氧化带的成因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伊犁盆地蒙其古尔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氧化带特征,对该地区的层间氧化带的成因做了分析。认为该地区的构造特征是层间氧化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塔木素典型铀矿床的剖析入手,厘定了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预测要素。根据预测要素构置了区域预测变量,基于GIS平台,应用MRAS软件,采用特征分析法,对该地区层间氧化带型铀矿进行了预测,指出了该地区的铀矿找矿方向,认为塔木素地段、银根-本巴图地段是铀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水成铀矿理论的地质预测和评价预测,在对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层结构、岩性岩相特征、古气候、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控矿因素研究基础上,预测了成矿远景,认为舍伯吐地区、开鲁地区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地段,为本区进一步铀矿普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为例,对自流盆地的演化、区域性氧化作用、层间氧化带发育、砂体储集性和还原性与铀矿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在寻找此类矿床时若干相应的找矿评价前提。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十红滩铀矿区找矿目的层地质和砂体特征;重点对层间氧化带的纵横展布规律、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做了阐述;对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物质成分、铀存在形式及南、北矿带差异做了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得出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是层间氧化带、鼻状隆起(南矿带)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北矿带)同时总结了局部铀矿化产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吐哈盆地地质概况;十红滩铀矿区找矿目的层地质和砂体特征;重点对层间氧化带的纵横展布规律、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前锋与铀矿化的关系作了阐述;对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的空间分布、形态、规模、物质成分、铀存在形式及南、北矿带差异做了研究。通过分析,最后得出十红滩铀矿床控矿因素是层间氧化带、鼻状隆起(南矿带)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北矿带)、同时说明了局部铀矿化产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左文乾 《铀矿地质》2005,21(2):79-84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找矿目的层下白垩统志丹群华池 环河组地层岩性岩相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以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的研究, 综合分析了该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国龙  朱捌  王建永 《地质学报》2005,79(5):679-689
利用前人钻孔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了找矿目的层西山窑组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特征、砂体厚度及空间展布;对比各岩层的后生氧化程度,确定了层间氧化带的分布范围和空间展布形态。通过对目的层砂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本区砂岩孔隙度、密度与其结构构造密切相关,以及氧化带中次生矿物变化和化学元素如Fe、CO2、C有、S、U、Th、Se、Mo、V等含量变化与地下水的氧化作用有关,符合水成铀矿床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圈定出氧化砂体,其底板埋深小于300m、厚度达50-100m、氧化带前锋长达60km。并在氧化带前锋发现铀矿化、硒矿化多处,初步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512矿床含矿层不同地段铀系列同位素研究,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根据矿卷前锋铀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布规律和含矿层不同氧化还原分带中样品铀系列同位素分布特征,认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岩石的铀系列同位素组成分区特征不仅可以记录铀富集的滚动成矿过程,而且可以作为预测铀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依据,A区应定名为"氧化还原矛盾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库车坳陷位处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具有良好铀成矿背景,库车组下段中赋存有较好铀矿化信息,但对其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及样品统计分析,对库车组下段中粗碎屑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铀矿成因,并进行层间氧化带划分。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自盆山结合部位向盆地方向可划分为原生氧化环境的冲洪积粗碎屑沉积物,后生氧化成因的褐红色砂-砾岩、灰白色砂-砾岩、褐黄色砂-含砾砂岩、浅黄色砂岩,及原生的灰色砂-含砾砂岩,反映铀矿成因为层间氧化带型,进而将库车组下段层间氧化带划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各分带地球化学指标与典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床一致。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西段以氧化带为线索垂直层间氧化带发育方向探索其含矿性;中段在日达里克地段扩大已有或找寻新的矿(化)带,在墩买里、温巴什地段在可探范围内探索层间氧化带前锋位置;东段继续区域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