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的特点、手术减压范围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5例行椎板间开窗侧隐窝扩大减压(A组),19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B组),8例行全椎板减压并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减压方式、减压范围和功能评分(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 A组中5例行开窗减压患者中3例效果良好,1例有好转但仍有症状,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B组中16例效果良好,2例症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作者通过10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所见,将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部分:(1)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登工节段性椎管狭窄;(3)合并侧隐窝狭窄;(4)合并椎管、侧隐窝狭窄。术中讨论了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特点。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本组经术后半年-3.5年的随访,优良率为89%。  相似文献   

3.
1981~1989年我科对24例有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退变性滑脱症进行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症老年人发病率高,其病理是继发性椎管,侧隐窝狭窄,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等改变,造成对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压迫,临床表现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根据病因不同采用三种术式。细致操作,充分减压,解除压迫因素是手术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7例退变性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板双边多节段对口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解除狭窄,增加椎管容量。结果平均随访1.8(0.5—3)年,优良率92.8%。结论双边对口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能彻底解除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椎管狭窄得到充分扩大,既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又不影响脊椎的稳定性。方法 小开窗潜行扩大椎管,保留椎板外板,切除部分肥大的关节突,摘除椎间盘,松解神经根。结果 手术:86例,随访84例,优72例(85.7%),良11例(12.7%),差1例(1.5%)。结论 小开窗潜行扩大椎管摘除椎间盘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三联症远期疗效好,不影响脊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间盘镜下侧隐窝扩大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后路椎间盘镜下侧隐窝扩大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随访凋查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使用后路椎间盘镜行腰椎侧隐窝扩大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症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26~72岁。左侧32例.右侧33例。其中腰3-4 1例,腰4-5 33例,腰5骶1 31例;所有患者均有一侧根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持续的感觉和运动异常。于侧隐窝狭窄节段插入椎间盘镜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进入椎管,沿神经根扩大侧隐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4~29个月),优42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8%,其中25例术后复查腰椎正侧位X片,无1例发生腰椎滑税。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侧隐窝扩大术主要适用于伴或不伴有椎问盘突出的侧隐窝狭窄症,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脊柱后柱原有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4年1月收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6例,其中男85例,女11例。年龄39~71岁,平均54岁。病程3个月~7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检查,分为5组,A组:1个节段椎间管狭窄,39例,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管(侧隐窝、神经根管)潜行扩大术;B组:1个节段中央椎管狭窄,21例,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椎间管潜行扩大术;C组:1个节段退行性脊柱滑脱,18例,行两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潜行扩大椎管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AF、RF等)并横突间、小关节间植骨;D组:2个以上节段混合型椎管狭窄,ll例,行病变节段两侧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切除黄韧带,摘除椎间盘,松解神经根;E组:退行性脊柱侧突,7例,综合以上减压措施行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随访并评价其疗效。结果96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2.2个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JOA评分优85例、良9例、中1例、差1例;X线片复查无椎弓根钉误置、断钉、拔出等。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采取有限化手术、有效化减压原则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脊髓造影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43患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3.2个月,手术优良率93%,结论: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腰椎侧隐窝扩大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76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其中孤立型29例,侧隐窝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34例.侧隐窝狭窄伴中央型椎管狭窄症13例。采用小切口开窗侧隐窝扩大成形术+椎间盘切除治疗侧隐窝狭窄,随访10个月~36个月69例术前症状消失;6例根性痛消失.但偶感腰痛;1例症状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后路显微内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入路潜式椎管扩大术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6年9月,对41例连续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椎管减压术。通过调整工作通道并用不同角度椎板咬骨钳潜式减压对侧侧隐窝,扩大中央管和神经根管,一间隙完成后拔出工作通道,通过皮肤牵拉建立另一工作通道,相同方法进行减压。结果手术中因粘连严重转开放1例,硬脊膜撕破1例,定位错误1例,无神经根损伤。36例随访3~48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88.9%(32/36)。18例术后CT显示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结论后路显微内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8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病例。其中神经根管狭窄6例,中央管狭窄179例。单节段狭窄者96例,双节段狭窄者55例,3个节段狭窄者34例。采用单纯开窗减压者6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70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109例。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腿痛评分系统(15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 185例患者获得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5个月。三种手术方法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7.9%、78.8%和79.5%,优45例,良120例,可20例,优良率为89.2%。术后并发脑脊液漏6例。结论根据DLSS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狭窄的部位和节段,对神经根管狭窄者,采用单纯开窗减压;对中央管狭窄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尤其是对于合并腰椎节段性不稳定、退变性滑脱、侧弯和后凸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腰椎管成形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作者设计的一种新型的腰椎管成形术,自1989年以来,共治疗严重型腰椎管狭窄症13例。随访1~3年,优良率达100%,术后未发生一例腰椎不稳,4例退变型腰椎滑脱者术后无一例滑脱加重。该手术通过椎管成型、扩大椎管、改良H形植骨及脊柱张力带钢丝固定,使椎管得到彻底减压,腰椎后部结构得到重建,从而达到防止术后腰椎不稳、硬膜及神经根疤痕粘连之目的。临床应用表明,该法较传统的椎板切除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并摘除突出之椎间盘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共42例,其中单节段减压5例,双节段减压21例,3节段减压13例,4节段减压3例。结果42例随访6-79个月,根据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4例,中4例,差2例(为发病前已有脊柱"S"形侧弯者);优良率85.7%。发生硬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2例。除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外,无腰椎滑脱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对各病变节段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颈腰椎间盘病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颈腰椎间盘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近4 年中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椎管狭窄和颈椎病并施行手术的19 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颈椎 M R I和腰椎 C T 检查, 是防范混淆和误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8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男性 33例 ,女 5 1例 ;年龄 4 3~ 79岁 ,平均 5 6 .1岁 ;包括Ⅰ°滑脱 5 1例 ,Ⅱ°滑脱 33例。33例接受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 ,5 1例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84例经过平均 5年 3个月的随访 ,两种手术方法疗效优良率分别是 90 .90 %、84 .2 7% ,两种疗效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9.0 9%、17.6 4 % ,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滑脱症手术适应症和减压范围要掌握恰当 ,二种手术方式减压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根欣  章进  祝健  倪增良 《中国骨伤》2000,13(9):533-534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治疗的手术方式。讨论本病的病理特点和采用选择性开窗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对6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其术前CT等的定位、定性、定量及术中的具体所见,针对性地选择一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开窗,行潜行减压治疗,并观察其后期疗效。结果 经治疗的63例患者,开窗潜行减压基本上达到了满意的减压效果。疗效达优27例,占42.8%。良33例,占52.4%;可3例,占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年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减压后器械内固定融合治疗无腰椎滑脱和失稳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3例,其中接受单纯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28例,接受椎管减压加器械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35例。手术前后分别使用腰椎JOA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评分、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和SF?鄄36(Short Form?鄄36)评分,评估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年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椎管减压加融合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改善31.2分(P<0.001),由重度功能障碍改善至轻度功能障碍;单纯选择性椎管减压组术后ODI评分改善14.9分(P=0.004),由重度功能障碍改善至中度功能障碍;减压加融合组预后较单纯减压组显著改善(P<0.01),术后SF?鄄36评分得到相似结果。结论 手术治疗能极大地改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椎管减压加融合术较单纯椎管减压术能更大程度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2月应用脊柱显微内窥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单侧开窗双侧潜式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17例,其中单节段163例,双节段54例。术后行CT和X线片检查,并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5~95min,平均48±13min;术中出血25~180ml,平均37±9ml;切口长度1.8~2.4cm,平均2.2±0.2cm。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予明胶海绵填塞,并严格卧床2周,术后无脑脊液漏;定位错误1例,术中予以纠正;无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术后CT显示椎管减压充分。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34例,良63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为90.8%;无腰椎不稳。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疾病较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腰椎间盘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 对近 6年中的颈腰椎盘突出症伴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和颈椎病并施行手术的 5 6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颈椎MRI和腰椎CT检查 ,是防范混淆和误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