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2007年8月-2010年12月期间120例重症高血糖患者按入院时间序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照组:传统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结果 微量泵治疗组控制高血糖达标时间、理想血糖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可有效地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并持续稳定在所需范围内,是一种控制危重患者血糖更快、更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浩  王鑫 《新疆医学》2008,38(2):69-7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及实用性. 方法:52例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组(A组),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1997年WHO标准确诊,两组在年龄,性别,入院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及糖尿病病史方面用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A组30例术前1-3天采用美墩力507c型胰岛素泵持续泵入基础胰岛素(优泌乐)能进食(规律)餐前15分钟由泵追加餐前负荷量,饮食不规律者餐后追加.  相似文献   

3.
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莉  温玉洁  胡欣 《广西医学》2007,29(8):1191-1191
目的 探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8例血糖>20.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组56例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当血糖下降至13.9 mmol/L以下后改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组52例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结果 微量泵组在减轻脱水、改善症状方面效果好,血糖下降时间短(P<0.01).结论 在持续高血糖状态,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组优于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组.  相似文献   

4.
张丹丹 《吉林医学》2012,33(35):7658-7659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泵入短效胰岛素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高血糖时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或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的方法控制血糖,记录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微量泵组及胰岛素泵组均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高血糖时采用微量泵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倾芝娟 《当代医学》2014,(33):26-27
目的:观察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对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兰州石化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组和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总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低于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P<0.05)。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对应激性高血糖进行适当血糖控制的治疗方式,可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了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是在微量泵泵入胰岛素过程中是否随着泵入时间的延长而使使用中的胰岛素浓度改变呢?为了找寻最适宜的时间段来更换泵入的胰岛素注射药液,保证有效血药浓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作了如下研究。材料与方法1材料:输液泵:Graseby3100型微型输液泵,输液速度0.1ml/h~99.9ml/h连续可调。注射器:为山东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的60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微量输出管:马来西亚进口微量输出管,管长75cm,死腔容量0.6ml。一次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并进行血糖监测和尿液监测(每2h1次),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酸中毒纠正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结果:所有病例血糖均有明显下降,且控制稳定,尿酮体在6~12h内消失,后未再出现阳性表现,CO2CP在1~3天恢复正常。结论: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除取得与小剂量胰岛素滴注同样的效果外,临床还表明该方法使血糖控制稳定,治疗时间缩短,且剂量正确,易于调整,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刘洪波 《大家健康》2016,(5):167-168
目的:不同输注美罗培南方法应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ICU病房收治的6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的31例为静滴组,另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的另31例为泵入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泵入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均优于静滴组(P<0.05).结论:ICU病房中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美罗培南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更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有效地控制相应的并发症.方法 将58例气管插管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间隙注入方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方法所致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湿化液过量等现象.结果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方法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间隙注入方法(P<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方法明显降低了气管插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更安全、有效的湿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4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晚餐后血糖、睡前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相比,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8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使血糖达标,但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血糖控制更理想,血糖达标时间短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比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1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兴时  蔡亚夫  叶晓星 《吉林医学》2011,(21):4303-4304
目的:探讨利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DNHS)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HC)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半流食后按照自愿原则分别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组(MSII),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胰岛素泵和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方法均能有效控制DKA、DNHS和DHC,两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平均达标天数明显缩短,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较常规静脉连续滴注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注射泵输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酮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入胰岛素,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尿糖酮体转阴所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酮体转阴时间(25.39±18.76)h,对照组酮体转阴时间(35.36±19.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缩短了患者尿糖酮体的消除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通过微电脑控制泵作用持续向机体皮下注入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根据患者血糖控制需要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从而可使患者血糖较快得到控制,并可避免严重低血糖发生.近年来已将其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现将我院近2年来围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组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注射组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S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3例年龄〉65岁的老年糖尿病酮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微量泵治疗组尿酮体达阴性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结论:微量泵治疗能更快更安全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颅脑外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 近年来我科收治此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微量泵注射组(观察组)和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对照组)各42例,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范围内.结果 微量泵注射组平均高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皮下胰岛素注射组(p<0.05),且预后亦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胰岛素泵入能有效控制颅脑外伤所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与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DKA病人随机分成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组(MIP组)16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病人血糖、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4.4±2.1)h,与MIP组(5.6±3.2)h比较,P>0.05。尿酮转阴时间(27.2±11.1)h,亦较对照组(42.2±9.2)h明显缩短,P<0.01;MIP组低血糖发生率(0.9±0.3)次/人,较对照组(2.1±0.4)次/人明显减少,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早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8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3 mmol/ L)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装泵持续皮下泵入1 w,继之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7 w。结果:84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早期治疗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的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2例HHNC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鼻饲加静脉双路径补液方法纠正高钠血症,小剂量持续微量泵泵入胰岛素纠正高血糖.结果,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4例.采用双路径补液加小剂量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的方法可以快速纠正HHNC的高渗高血糖状态,从而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不同输注美罗培南方法应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ICU病房收治的6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的31例为静滴组,另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的另31例为泵入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泵入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均优于静滴组(P0.05)。结论:ICU病房中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美罗培南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