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将东京都立工业技术中心研究用石膏铸造铜合金的现状介绍如下:石膏铸造的现状石膏与水混合而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只要把它倒入铸型,由于水合凝结而硬化,这一过程很快捷。另外,还具有取模简单的优点。用石膏作金属铸造的铸型,最初是在金、银等的熔模铸造的填充材料方面,但这种技术现正广泛用于牙科或装饰品的小件铸造。石膏铸型在39年前已用于工业生产,,除了主要用于锌合金、铝合金等之外,还用  相似文献   

2.
机匣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承力构件,向大型化、整体化、匣体/管道一体化方向发展,对现有加工技术提出挑战。基于立体光固化3D打印的一体化石膏铸型制备方法,为机匣类轻质合金零件的精密铸造提供新思路。铸造用光固化树脂材料的烧失温度高、发气量大,这对石膏型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确定石膏型力学性能的关键温度基础上,研究石膏型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探讨膏水比、填料比等对石膏型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发展同化学组分晶须增强石膏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石膏铸型500℃高温弯曲强度提高至2 MPa以上,并实现薄壁机匣样品(含有内径3 mm管路)的铸造。  相似文献   

3.
根据图纸要求及铸件收缩率设计出叶轮及其浇注系统的三维铸造原型,用FDM工艺的3D打印机将原型件打印出来,并用热熔胶将原型件组装成一体,然后配制石膏浆料、灌浆,再根据FDM原型材料的热特性确定脱水与焙烧工艺规程,按工艺规程制作出叶轮石膏铸型,最后将锌合金铸液倒入石膏铸型中待其凝固后得到叶轮精密铸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铸造出来的叶轮尺寸精度符合要求,且和其他方法相比其制造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国外动态     
透气而耐用的精密铸型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等联合研究成功一种新的铸型,它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塑料和非金属件的成型,也可用于铝合金等较低熔点的金属铸造成型。可以代替高价的金属铸型,以及石膏、陶瓷型。上述铸型的制造方法:用合成莫来石作为耐火物,混入铁粉(铸铁粉170目)和不锈钢纤维(作为增强用),再加入硅酸乙酯粘结剂。将  相似文献   

5.
文主要介绍了以塑料玩具样品为母模浇注石膏型凹模,再用石膏型凹模浇注锌基合金凸模,最后以锌基合金凸模为铸型浇注锌基合金的吹塑模具型腔的成功经验,为型腔十分复杂而机械加工无法进行的塑料模具加工提供了一条周期短、成本低的制造途径。  相似文献   

6.
铸造生产中使用铸型有砂型、金属型、陶瓷型、石膏型、石墨型等。在各种铸型中最为普遍和大量使用的是砂型。砂型铸造占铸件生产总量的80%以上。砂型铸造分为两大类:粘土湿型砂和化学粘结剂型砂。砂处理装备同样也分为两大类:粘土砂砂处理装备和树脂砂砂处理装备。  相似文献   

7.
选区激光烧结因其选材广泛、成形速度快和精度高等特点,在铸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实现了铸型制造的快速化、柔性化的发展,为铸遗行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制造途径。文中介绍了选区激光烧结在砂型铸造、熔模铸造、石膏型铸遗、陶瓷型铸造和金属铸型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和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水玻璃砂铸件落砂方法。采用树脂砂作铸型的面砂,水玻璃砂作北极 散,填砂后一起紧实,一起吹CO2硬化。由于CO2硬化树脂砂溃散性好,浇注铸钢件不粘砂,浇注后的铸件就像穿了一层松散的外衣,很容易落砂,而且这种复合砂铸型突让性特别好,铸造不易产生热裂。  相似文献   

9.
透气性是型砂(铸型)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铸造现场能随时随地测定型砂及铸型透气性,对于控制铸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测定透气性的方法有:标准法和快速法,由于标准法测试过程复杂,故仅在仪器标定时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气钟式、电动式透气性测定仪或其它类似装置,进行型砂或铸型透气性的快速测定。其测试原理为,让一个恒压气源经排气孔和砂样排气,测定排气孔与砂样之间气体的压差,以此来表征型砂或铸型透气性。压差大说明透气性差,反之说明透气性好。由于要求恒压气源,所以大大增加了仪器的复杂程度,并使其操作与携带十分不便。此外,与仪器配用的锤击式制样机体大笨重、成样率低,限制了仪器的测试速度。因此,研制一种测试速度快、携带操作方便的新型型砂(铸型)透气性测定仪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铸型的高紧实率是当代造型机的发展方向,高紧实率及其均匀性可提高铸型强度、刚度、硬度和精度,可减少金属液浇注和凝固时型壁的移动,提高工艺的出品率,降低金属消耗,减少缺陷和废品。高紧实率铸型的获得,可通过真空吸,砂、气流吹砂、气动压实、液动挤压和气冲等工艺手段。由于紧实度提高,铸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可提高2~3级,适用于大批量铸  相似文献   

11.
实型铸造是用聚苯乙烯塑料模样代替传统铸造方法中模样的一种新型铸造方法。由于泡沫塑料模样留在铸型内,因而实型铸造方法的浇注充型过程要比传统的空腔铸型浇注充型复杂。空腔铸型中的铁水在型内流动是自由的,而实型铸型中的铁水受实型模样的阻碍,泡沫塑料受热气化产生气体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光固化成型技术的空心叶片陶瓷铸型制造缺陷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瓷铸型是制造空心叶片的核心,相对于熔模铸造主流技术,基于光固化成型技术的一体化陶瓷铸型制造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周期短、成本低、响应快,但如何控制铸型的缺陷是该方法发展的技术难题。为此,研究光固化原型台阶效应的解决方法,探讨铸型精细结构的凝胶注模复型行为,分析脱脂过程热应力对铸型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液态石蜡的流平性原理,可解决光固化树脂原型的台阶效应问题,显著减小原型表面粗糙度;随温度升高,覆膜RP60石蜡单层厚度减小,90 ℃时稳定在0.06 mm左右;当陶瓷浆料固相体积分数不大于62%时,可实现0.5 mm细小特征陶瓷铸型的凝胶注模真空无缺陷复型;通过镂空处理,脱脂陶瓷铸型无缺陷、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冷硬呋哺树脂砂铸型紧实均笉,具有较好的刚度和较高的硬度。同时,由于型砂中基本不含水分,在高温铁水的作用下无水分迁移,因而铸型在金属液浇注及凝固的整个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型壁运动。所以铸件在发生石墨化膨胀时不会导致铸型型腔扩大。可以充分利用石墨化膨胀来减小铸件疏松  相似文献   

14.
水玻璃作为铸型粘结剂完全符合技术、经济和生产的要求,但因其溃散不好,清砂困难,影响其扩大应用。积多年的经验而论,减少型砂中水玻璃的用量,是改善溃散性的最有效方法。但这必须保证由于减少粘结剂用量而不降低砂型的物理机械性能,特别是不能降低砂型的强度和落砂性。  相似文献   

15.
移动磁场直线电机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用铝质散热片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薄壁铝件液态成型难题,自行设计与制作了的平板型直流电机;采用石膏铸型,利用电机所产生稳定可调的移动磁场研究了薄壁铝质散热片的液态成型工艺,结果表明:以不锈钢为底板,采用移动磁场液态成型法(电压为240V)可增强液态金属的充型压头,获得外观完整的铝质薄壁件.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石膏型熔模铸造的优点是可制造表面光洁和尺寸精度高的大型、薄壁、复杂的整体精密铸件。铸件表面粗糙度可为R_a0.8~3.2μm,尺寸公差可达±0.1mm。由于石膏导热慢,所以可浇最薄壁厚为0.8~1.5mm,局部为0.5mm的铸件,同时胶壳性好。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铸造镍铝青铜(Al9Ni4Fe4Mn2)合金的铸造性能,应用有机酯硬化水玻璃自硬砂取代传统的CO2硬化水玻璃砂铸型,使铸件的气源性缩孔、缩松、气孔、夹砂、结疤等缺陷大大降低,旧砂再生率明显提高,显著提高了铸件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环境污染.应用有机酯硬化水玻璃自硬砂制作铸型后,水玻璃加入量为:2%~3%,仅是CO2硬化水玻璃砂中水玻璃加入量的1/3,同时铸型的强度稳定提高,使得铸型的吃砂量由300~400 mm降低为200~250 mm,从而铸型烘烤后的残留水分量显著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铸件质量,气源性缩孔、渣孔缺陷由48.0%降低为3.5%,表面夹砂结疤缺陷由25.4%降低为4.5%.  相似文献   

18.
我厂使用水玻璃自硬型砂已基本成功,但在起模、翻型、吊芯等操作过程中,铸型或型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损坏和破裂。自硬砂铸型的修补,一般比较困难。过去采用水玻璃或粘土作粘结剂的型砂修补,往往由于硬化慢、强度差而产生一些铸造缺陷,而且工效低。  相似文献   

19.
快速无本模铸型制造(PCM,patternless cast-ing molding)是一种崭新的铸型制造技术,它取消了传统铸型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模样,使铸型的制造时间大大缩短,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这种工艺还使大中型铸型的制造过程大大简化,在单件小批量或复杂铸型的制造方面,有着传统铸型工艺无  相似文献   

20.
杜隆有 《机械制造》2002,40(10):51-52
众所周知,要将工件从一个工位自动转移到另一个工位,必须选择合适的取件方法和夹紧或张紧机构。在实际生产中,取件方法与张紧机构的选择有多种多样,现将离心铸造机生产铸管,从铸型中取出铸件的单向自动浮动张紧机构介绍如下:单向自浮动张紧机构的要求由于长达数米的铸型是由4个呈水平对称分布的滚轮支撑着,当张紧机构伸入铸型内张紧取件时,一方面要避免因张紧机构的张力分布不均而打滑,甚至将铸型向上抬起,脱离支撑滚轮造成失误。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张紧机构的中心与铸型中心准确对中的需要,因此,要求在张紧机构中设置单向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