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InP镶嵌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茂俊  张立德  李广海  姜治 《科学通报》2000,45(19):2062-2067
用射频磁控共溅方法制备了InP-SiO2纳米颗粒镶嵌复合薄膜,分析了它的结构和形成规律X射线衍射和Raman谱结果表明,InP纳米颗粒呈多晶结构,颗粒平均尺寸为3-10nm,观察到了InP纳米颗粒Raman峰的红移和宽化现象,可用声子限域模型给予解释,光学透射谱表明,该复合膜的光学吸收边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可调制,用量子限域效应解释了光学吸收带边的显著蓝移现象对于该体系,由有效质量近似模型得到的理论值  相似文献   

2.
纳米InAs镶嵌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射频共溅技术制备了InAs-SiO2镶嵌复合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该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和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提高,复合薄膜中InAs的聚集状态经历由完全弥散到分形聚集再到纳米晶颗粒的转变。测量了该复合薄膜室温光吸收谱,观察到了吸收边发生较大蓝移的现象,并用量子取域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镶嵌在SiO_2薄膜中的纳米InSb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射频磁控测射的方法制备了镶嵌在SiO2 薄膜中的纳米InSb颗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纳米InSb颗粒均匀地镶嵌在SiO2 介质中 .通过控制热处理的条件 ,可以得到具有不同颗粒尺寸的InSb纳米颗粒 .InSb颗粒的尺寸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成正比 ,但是并不满足t1/3 的关系 .另外 ,还通过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InSb SiO2 复合薄膜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2颗粒与介孔SiO2复合体系的光吸收边调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素平 《科学通报》1998,43(15):1613-1616
用介孔固体浸泡水解的方法合成了纳米TiO2/SiO2介孔复合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评估。研究了介复合体的吸收边与TiO2纳米颗粒复合量的减小,介孔复合体的吸收边蓝移量增加,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蓝移量减小。  相似文献   

5.
白海力 《科学通报》2000,45(21):2281-2285
研究了强磁场对射频溅射沉积Fe-Si-O薄膜的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在O2流量比小于1.0%,外加磁场低于1.0T的溅射条件下,得到了中孔型,相分离型和混合型3种典型的样品宏观形貌,表明强磁场不但影响等离子体的分布而且影响溅射原子的角分布,在O2流量比大于2.0%,外加磁场高于2.0T的条件下制备的Fe-Si-O薄膜中,经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了强(110)取向的Fe3O4相;磁性测量发现垂直膜面方向  相似文献   

6.
a-Si/SiO2超晶格结构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a-Si/SiO2超晶格。利用TEM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种光谱测量手段,如Raman光谱、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谱,对该结构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纳米Si层厚度的减小,Raman峰发生展宽,吸收边以及光荧光峰发生蓝移。用单光束Z扫描技术研究了a-Si/SiO2超晶格结构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这一结果较多孔硅的相应值大两个量级。还对影响非线  相似文献   

7.
TiO2纳米颗粒薄膜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O2是光催化降解苯酚及其衍生物的较为理想的催化剂.纳米颗粒薄膜与粉末相比具有可重复使用、易回收等优点,因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我们制备了一系列TiO2纳米颗粒膜,考查了其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探讨了薄膜的表面性质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膜催化剂制备流程如下:采用溶胶凝胶法[1]在玻璃载片上拉制薄膜,室温干燥后,450℃烧结30min,即得TiO2纳米颗粒双面薄膜.改变所用水和盐酸的配比,制得1#~6#个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TiO2颗粒尺寸为50~60nm.苯酚降解反应在圆柱形Pyrex玻璃反应器(60mL)内进行.以4…  相似文献   

8.
脉冲激光沉积TiO2薄膜的I-V和C-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使用355nm激光烧蚀金属钛在p-Si基片上反应性沉积TiO2薄膜,并对Al/TiO2/Si电容器的C-V和I-V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经过700℃退火处理的薄膜具有高的介电常数46。  相似文献   

9.
改性HY分子筛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丽  王毅  谭忠印  包信和 《科学通报》1999,44(16):1722-1728
采用MASNMR谱,与全氟丁胺选择吸附相配合,研究了经MgO,SiO2改性前后HY分子筛的结构和内外表面酸性的变化,NMR测定结构表明,氧化物改性导致了分子筛骨架Si/Al的明显变化,对应的XRD结果证实,怀改性前比较,采用MgO和SiO2改性后分子筛的结晶度分别提高了6.9%和15.4%。  相似文献   

10.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面分析技术和配有X射线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镜对提取于希丰邦玛峰冰芯的不溶粉尘微粒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微粒物表面的SO^2-4及SO^2-03含量明显高于内部,这种差异源于大气粉尘在沉积到雪冰中以前对SOx的捕捉,因而与微粒本身的含硫物成分于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11.
355~445℃,2.0~5.5GPa下合成的SiO2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J-3000吨压机,在高压(2.0-5.5GPa)和低温(355-445℃)条件下,用光谱纯SiO2合成了一系列SiO2玻璃,它们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高密度石英玻璃相似,同时,红外光谱显示SiO2玻璃中含有少量的水,且以OH离子的形式存在。可能正是由于少量的水,对SiO2的非晶化起了重要作用。对这些SiO2玻璃折射率的测定表明,SiO2玻璃的折射率以及高密度威武央玻璃的折射率与合成压力呈很好的对  相似文献   

12.
岳兰平 《科学通报》1995,40(4):378-378
半导体-绝缘体纳米颗粒镶嵌复合膜是由半导体纳米颗粒镶嵌在不相溶的介质基体中而形成的薄膜.由于它兼具纳米颗粒与薄膜的双重特点,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光学特性,展示出这种新型固体薄膜材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逐渐形成当前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新领域.锗是应用较广泛,最重要的元素半导体材料之一,研究锗纳米颗粒镶嵌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以及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有助于指导我  相似文献   

13.
FeCo-SiO2颗粒膜的磁性和隧道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力  张宗芝  池俊红  李成贤  葛世慧 《科学通报》2000,45(20):2163-2166
利用射频共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含量fv的Fe-SiO2金属-绝缘体颗粒膜,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磁性以及隧道磁电阻(TMR)效应,在fv=0.33处得到最大磁电阻值为-3.3%,在同样的制备条件下保持fv=0.33,用Co取代Fe得到一系列的(Fe100-xCox)0.33(SiO2)0.67的颗粒膜,对其TMR的研究发现在x=53时得到最大磁电阻值-4.5%,且Co对Fe的替代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压下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GPa和1200℃条件下,利用活塞圆筒高压装置实验确定了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类似的三元体系的相组合特征,无法形成Mg2SiO4-Zn2SiO4橄榄石和Mg2SiO6-Zn2Si2O6辉石续固溶体,这种相组合特征是由Zn^2+具有(Ar)3d^10外层电子结构,不同于其他过渡金属离子,如Fe^2+,Ni^2+和Co^2+的性质所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CuO纳米粉体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贾殿赠  俞建群  夏熙 《科学通报》1998,43(2):172-174
利用CuCl2.2H2Og与NaOH的室温固相化学反应直接合成了CuO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固相反应物的组成,大小,形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CuO颗粒大小均匀,粒径为20nm左右。  相似文献   

16.
徐非  胡玉海  董林  陈懿 《科学通报》1999,44(14):1498-1503
通过机械混全焙烧法制备了MoO3/α-Fe2O3样品,采用了XRD,XPS,LRS,TG-DTA以及Moessbaer谱研究了MoO3与α-Fe2O3之间的相互作用,XRD和XPS证实,在适当的温度下焙烧的样品,MoO3在α-Fe2O3表面上的分散容量为0.8mmolMoO3/100m^2α-Fe2O3,LRS和FT-IR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样品中,Mo^6+主要讲入α-Fe2O3的表面四面体位;  相似文献   

17.
王传义  刘春艳  刘云  张志颖 《科学通报》1999,44(18):1955-1958
用光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Ag/TiO2复合纳米粒子,其尺寸约为40nm。表面沉积的银簇表现出典型的等离子体共振收,但由于TiO2的影响合得吸收峰宽化和红移。Ag/TiO2复合纳米粒子体系有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效应,这一方面拓展了SERS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为金属、半导体相互间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惠勇  姜复松 《科学通报》1998,43(16):1783-1783
对磁控射频溅射法制备的Ag5In5Te47Sb33相变薄膜热致晶化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沉积态薄膜为非日 态,其晶化温度为160℃。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壳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元素,Si在植物体内,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体内的含量高于任何其他无机组分.由于它无处不在,因此很难用一般植物营养生理学方法证明它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证明Si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它能明显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从植物体矿化纳米结构SiO2的形态发生、结构和功能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以植物细胞壁为模板,诱导有机/无机二元协同胶体SiO2的自组装机制,以及它具有的特殊结构所赋予的植物抵抗各种环境胁迫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翁维正 《科学通报》2000,45(16):1732-1737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in situ TR-FTIR)技术,在500~600℃、时间分辨率优于0.3s的条件下,对CH4/O2/He(2/1/45,摩尔比)混合气在不同预处理后的Rh/SiO2,Ru/γ-Al2O3和Ru/SiO2上的反应及其与催化剂上吸附CO物种的作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态和工作态Rh/SiO2上,CO是POM反应的初级产物。由甲烷直接脱氢生成表面吸附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