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近年来,南和县园林建设发展良好,县城面貌变化巨大,获得了"省级园林城"的称号,现正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道路绿化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县城内道路发展迅速,道路两侧行道树绿化较好,逐渐成为人们夏季散步娱乐的休闲场所。如何搞好城市行道树的选择是当前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县城绿化,给县城居住的人们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本文对南和县主要街道的行道树进行实地调查,以银杏、国槐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  相似文献   

2.
南和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河北省南和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南和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探讨面临的问题,提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以促进南和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各个行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急剧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就是建设低碳城市。随着这一对策的提出,城市低碳园林作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此,对低碳园林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讨论低碳园林的主要生态学途径,以期促进我国生态园林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低碳经济被人们广泛关注。基于低碳理念的经济运行方式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和机遇。本文就低碳理念的提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低碳理念与园林设计原则结合的可行性、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适用性,充分肯定了低碳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低碳园林设计和低碳园林景观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为园林景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如何构建低碳社会已经成为全球化热点问题,我国城市的低碳建设备受关注,而农村地区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严重的高碳排放,新农村低碳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低碳新农村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新农村低碳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政府保障机制来进行新农村低碳建设,新农村低碳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国内外低碳城市形成的背景下、建设的基础上,以故宫文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故宫现状,探讨故宫文创形成以及文创产品不断占领庞大经济市场的深层原因,构建故宫低碳城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模型,对故宫文创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发展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低碳城市建设中文创产业发展及壮大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审视旧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新的理想模式,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随之被提上日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生态"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引领着国内城市建设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城市园林绿地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低碳园林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在对低碳园林概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节能减排的要求出发,探讨低碳园林评价的指标及其标准,以期为低碳园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低碳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探讨了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文明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推动都市区耕地土壤低碳化管理是实现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都市区农业特点和耕地资源状况分析讨论了耕地土壤低碳化管理的实现途径,为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高速发展的情势下,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并以海口市为例分析了海口市的城市发展现状和问题,并试图指明海口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方向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轲  龙丽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18-11720,11727
谯碳化是未来全球城市的发展方向,在低碳视角下研究我国城市的发展框架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内涵、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现状及实践,构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并深入分析我国低碳城市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理解碳足迹概念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碳足迹评价模型。通过《湖南统计年鉴》搜集整理了湖南省各市(州)2008~2011年的相关数据,并按照所构建碳足迹模型进行碳足迹分析,分析了湖南省各市(州)碳足迹的年变化趋势,并阐述了碳足迹与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为推动湖南低碳经济高速有效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邓逸  张圣书  陈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13-12716,12758
基于湖北省低碳城镇化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对湖北低碳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进行探讨,提出应努力破除制约城镇化低碳转型的各种因素,着力扭转城镇化发展“高碳锁定”的局面.下一阶段,湖北省低碳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城镇化之中,鼓励各地探索差异化的低碳城镇发展路径,科学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积极构建城市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符合低碳特征的建筑体系和交通网络,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按照低碳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湖北省应采取4项对策措施:科学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划,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利用力度,进一步开展低碳城市(镇)试点.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经济系统面对内外干扰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方面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内部差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政单元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差异较大;应对能力的差异是影响区内各县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分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脆弱性特征差异进行分类,南昌市属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型,九江市属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型,九江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瑞昌县、德安县、武宁县、彭泽县、乐平市、东乡县、丰城市和高安市属高敏感性、低应对能力型,其他县市属低敏感性、低应对能力型。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尧艳  蔡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4-12455,12463
在总结国内一些运用DEA研究农业生产效率的文献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对海南省18个县市2002、2005、200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海南省由于遭受罕见的旱灾和风灾,其各市县的农业生产的有效性值均相对较低;2002、2005和2008年农业生产均属于DEA有效的地区是琼海市、屯昌县、临高县、儋州市、琼中县和白沙县;2002年的海口市、五指山市、保亭县,2005年的陵水县和2008年的三亚市、东方市也属于DEA有效地区,表明这些地区在相应年份其投入产出处于最佳状态。最后对2008年海南省6个非DEA有效市县进行投影分析,据此指出了改善这些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台湾休闲农业起步早、发展快,各县市各有特色。综合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和民宿的发展和经营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休闲农业的地区分布以中部与东部相对发达,而县市中则以宜兰县、南投县、花莲县和苗栗县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17.
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分布状况及喜硅作物的挖掘开发提供依据,采集海南18个市县的169个农田土壤表层(0~20cm)样品,按照《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硅和有效硅含量,并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为3.85~340.34mg/kg,平均为63.9mg/kg,有效硅属于中度缺乏状态,各市县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差异较大,空间上呈以琼北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发射状分布,东方与乐东交界地区、白沙的西北地区和定安的局部地区是全岛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最低的地方;农田土壤全硅含量为135.52~572.26g/kg,平均为426.46g/kg;空间上与土壤有效硅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8.
吴未  路平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68-13770,13788
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低消耗、污染减排放和低碳自然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山东省惠民县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6、20002、005年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5年,惠民县低碳经济建设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仍处于上升态势,属于高碳经济发展阶段。在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谦  张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89-2192
通过测算陕西省1995~2010年间的碳排放量,同时利用陕西省"十一五"期间11个地级市社会经济各方面数据,对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将各市聚类为高碳区、相对高碳区和低碳区,近而分析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0年间,陕西省碳排放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年间翻了近4番;高碳区和相对高碳区碳排放量大于低碳区,高碳区的碳排放量增速最大;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为陕西省各市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社区建设路径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英  陈江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16-11518
低碳社会发展的重心是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路径是规划设计低碳化、建筑材料低碳化、社区环境低碳化、能源系统低碳化、资源利用低碳化和生活方式低碳化。低碳社区建设的基本策略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科技创新、培育低碳文化、倡导公众参与和强化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