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自修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国内外专利进行检索,对自修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专利申请趋势和自修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重要技术分支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利用仿生智能材料的设计思想,赋予材料自诊断、自愈合的能力,以达到消除材料中的微裂纹、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针对目前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基于大分子Diels-Alder热可逆反应、单胶囊修复剂以及双胶囊修复剂的制备技术。结果表明,应用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将起到消除材料裂纹隐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智能自修复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王瑞 《江苏纺织》2004,(12):44-45
具有自诊断、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智能自修复材料的本质特征是材料具有仿生自修复功能,即材料能根据感受到的信息而自动判断、控制和修复以适应外界条件变化。本文介绍了智能自修复材料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几种智能材料自修复功能,探讨了智能自修复材料光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姚涵 《印染》2023,(5):75-79
自修复材料由于能够像人类的皮肤一样损伤后自行愈合,恢复材料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使用安全性、降低材料的维护成本。自修复材料根据其愈合机理可分为本征型和外援型两大类。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类自修复材料的愈合机理,以及自修复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柔性电子产品领域和皮革涂层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智能自修复材料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自诊断、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智能自修复材料的本质特征是材料具有仿生自修复功能,即材料能根据感受到的信息而自动判断、控制和修复以适应外界条件变化。文章介绍了智能自修复材料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几种智能材料自修复功能,探讨了智能自修复材料光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香精微胶囊能有效提高香精芯材的稳定性并延缓释放,而香精微胶囊壁材对其性能及应用有重要的影响。综述用于制备香精微胶囊的不同壁材,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重点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对香精微胶囊制备及应用的影响,并对香精微胶囊壁材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应根据实际要求选取合适壁材并将多种材料结合开发高性能壁材。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壳聚糖季铵盐和海藻酸钠为阳离子组分和阴离子组分,采用高分子聚电解质的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在纳米二氧化硅微球(SiO2)模板上构建自组装多层膜,获得了核/壳结构微胶囊。结果显示这种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96.4 nm,平均每个单分子沉积层的厚度约为2.5 nm。通过罗丹明B对自组装微胶囊的囊壁材料进行修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微胶囊分布均匀,且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进而,通过稀氢氟酸溶液去除SiO2核模板,成功获得了壳聚糖季铵盐/海藻酸盐空心微胶囊。这种空心微胶囊作为一种新型的包载活性物质的载体将有望在功能纸、药物控制释放和酶的固定化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技术及微胶囊自修复原理,提出在食品机械中采用加入微胶囊自修复材料的复合材料齿轮,实现食品机械减重、降噪.通过对新型齿轮复合材料试件摩擦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噪声数据分析和对比,探讨了自修复微胶囊对复合材料齿轮振动噪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修复微胶囊降低了齿轮的摩擦噪声.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新技术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微胶囊技术多是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在本次研究中将对微胶囊新技术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对高分子材料的属性和制备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聚合物硬骨缺损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钰晟  左保齐 《纺织学报》2021,42(8):175-184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力学性能优异、安全有效和性能稳定的硬骨缺损修复材料,对构成硬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种类、性能优缺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首先分析了以丝素蛋白、壳聚糖、胶原、聚乙烯醇、聚己内脂等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制备硬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其次针对其在硬骨缺损修复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硬骨缺损修复材料涉及多学科交叉,以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可极大地促进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以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羟基磷灰石等为代表的无机类材料在今后有望成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以及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组成,重点对原位聚合和界面聚合两种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在纺织、建筑和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压敏高分子多孔复合薄膜由高分子多孔薄膜和压敏微胶囊材料经复合加工而制成,是在高分子多孔膜下复合一层压敏型微胶囊,微胶囊中含有特种溶剂,且溶剂的折射率与薄膜相同.  相似文献   

13.
王瑞  李婷婷  刘星 《纺织学报》2012,33(4):64-68
 为改善自修复材料中微胶囊的分散性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KH550 和KH560偶联剂对微胶囊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自修复微胶囊在玻璃织物增强复合材料(GFRP)的分散性及其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用KH560偶联剂处理后,自修复微胶囊在GFRP的分散改善达64.7%,优于KH550处理微胶囊分散性, 但却使得制备的GFRP的弯曲强度降低。通过SEM分析发现,偶联剂处理后微胶囊与树脂基体界面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一系列含金属离子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得到含金属离子的聚丙烯酸酯自修复膜材料。该材料利用单体丙烯酰胺上的酰胺官能团与金属离子Cr3+进行配位,并且单体丙烯酰胺上的酰胺基团可以形成具有可逆作用的氢键,形成金属配位键和氢键双重动态可逆作用的自修复聚丙烯酸酯膜材料。研究发现加入金属离子后薄膜具有自我修复能力,金属离子含量不同时其修复效果也不同。研究了薄膜的最佳自修复温度和最佳自修复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含量为0.15 g时,聚合物的拉伸强度修复率最高可达80%;薄膜最佳自修复时间为12 h,薄膜最佳自修复温度为60℃。利用聚合物中特殊官能团与金属离子配位作用,赋予了自修复材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   

15.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都是价廉环保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复合醇为芯材,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出相变储热微胶囊,解决了脂肪醇在相变过程中的泄露问题。探讨了芯材用量、碳酸钙用量、乳化体系和壳聚糖浓度等对微胶囊储热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径分析仪、DSC和测试步冷曲线等手段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37.9℃,调温区间为37.9~40.8℃,相变潜热为52.8J/g,芯材包封率为44.7%。  相似文献   

16.
茉莉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在水包油体系中以聚氨酯为囊壁材料将香精包覆形成一种微胶囊,考察了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形成、粒径大小和分布及对微胶囊包埋率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缓释型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香精及其微胶囊的包裹情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其缓释性能,将制得的香料微胶囊在毛巾和棉布上进行芳香整理。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是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微包装技术。其实质是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芯材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和颜色、控制释放芯材等目的。根据微胶囊的主要功能及技术应用,分别介绍了分散染料微胶囊织物染色、染料微胶囊的非水系织物染色以及微胶囊分散染料免水洗织物染色技术,研究了微胶囊在织物染整加工中的应用,指出了微胶囊织物染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药物、香味剂、营养成分等生物活性物质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导致其活性迅速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如何长久稳定其活性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丝素蛋白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及优异的可塑性,基于丝素蛋白材料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和持久的稳定性。近年来,热点之一的丝素蛋白微胶囊在生物活性物质的装载、稳定和递送等方面已被深入研究。本文从递送体系角度出发,分别从丝素蛋白微胶囊的材料选择、成囊机理、制备方法和理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现状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重点比较了丝素蛋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理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表明,丝素蛋白微胶囊的研究应着重围绕制备方法的开发、理化性能的提升、生物活性物质长久高效的稳定及特定递送体系下的功能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入手,为应用于疾病治疗、食品保护、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提供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生物相容性功能纺织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有不同电荷的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hi)、透明质酸(HA)组装到碳酸钙模板上,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去除模板,得到Alg/ Chi/ HA生物多糖微胶囊;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lg/Chi/HA多糖微胶囊具有很好的中空结构及较强的稳定性;考察了多糖微胶囊吸附释放行为及其随pH值的变化规律,发现Alg/Chi/HA多糖微胶囊具有良好的pH值响应性;进一步将Alg/Chi/HA多糖微胶囊整理至棉纤维上,以制备缓释型功能纺织材料,为功能纺织品开发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0.
微胶囊型留香整理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莉萍  陈世英 《印染》1999,25(6):9-10
借助显微镜和显微摄影、观察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研究以天然高分子物质明胶为外膜材料、液体香精为内芯的微胶囊制备方法,探讨影响微胶囊形态结构的因素,并对织物进行整理,结果表明,香精微胶囊化赋予香精缓释效应,用微胶囊香精整理的织物留香时间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