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及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抽取60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和免疫功能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心理情绪数据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各项心理情绪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更为突出,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各项数据无差异(P 0.05);干预后观察组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强化心理护理的干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改善其自身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联合疼痛护理对带状疱疹患者疗效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5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抽取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交叉双盲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对症遵医嘱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联合疼痛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采用VAS疼痛量表、HAMD量表及HAMA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心理情绪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VAS疼痛量表、HAMD量表及HAMA量表显示两组干预前各项数据无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心理情绪评分数据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更佳,组间有差异(P 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3.54%、80.64%,组间有差异(P 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心理联合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情绪,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部和门诊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数学随机列表分成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皮肤科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1%,对照组为80.4%(P 0.05);观察组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疾病的症状表现进行控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采纳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S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5天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促进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症状消退,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转移因子合并相关护理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转移因子联合全面护理的干预方式,评价组间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84.1%)显著低于观察组(93.2%)(P=0.023);组间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显示出除社会功能外其他生活质量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采用转移因子和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采纳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结合延续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17日~2018年1月2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治疗联合延续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5.56%(43/45),对照组62.22%(28/45)(P 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供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5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各25例。评估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及妊娠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的68.00%(P 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荨麻疹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诊荨麻疹患者7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5例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3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整体效果、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SDS抑郁情绪评分、SAS焦虑情绪评分、DLQI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急诊荨麻疹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具有确切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负面情绪减轻、生活质量提高,而且大部分患者十分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荨麻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所有小儿急性感染性荨麻疹中选取94例患儿,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的47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7例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瘙痒、红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瘙痒和红肿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和74.47%,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急性感染性荨麻疹患儿实施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瘙痒、红肿等荨麻疹相关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进行广泛应用与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部2016年8月到2018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耻感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CU)居家护理平台在CU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随访管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居家护理平台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瘙痒状况[四项目瘙痒量表(FIIQ)]和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变化。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FIIQ、DLQ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CU患者使用居家护理平台干预并辅助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行强脉冲光治疗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将该阶段内在我院接受强脉冲光治疗的10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纳入研究,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方面,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接受强脉冲光治疗过程中采取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E和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E和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E和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0.73%,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改善血清IgE及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方位护理干预对黑素瘤患者术后生活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12月收治黑素瘤术后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干预组(n=29),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阿片类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术后72h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期间睡眠障碍、下肢肿胀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可降低黑素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园艺疗法对晚期皮肤癌患者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晚期皮肤癌患者9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园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HAMD)评分、社会功能缺陷(SDS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干预8周后HAMD、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干预8周后两组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 0.05)。结论园艺疗法应用于晚期皮肤癌患者心理护理,可显著减缓致病性心理因素所致的心身症状,改善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平静坦然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应用分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分级组。常规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级组45例,给予分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护理后分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ICC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分级组非预期拔管率、导管相关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分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少非预期拔管与导管相关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应用分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分级组。常规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级组45例,给予分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情况。结果护理后分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ICC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分级组非预期拔管率、导管相关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少非预期拔管与导管相关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应用对患者疼痛程度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因带状疱疹需治疗的9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在护理后1周、3周和5周均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止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应用可明显减轻治疗后疼痛程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预后,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微信平台在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TUR-BT术后在我院行膀胱灌注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微信方式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痉挛)、遵医行为(是否按医嘱时间行灌注)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膀胱灌注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按医嘱灌药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在按时灌药及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TUR-BT术后膀胱灌注患者采用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膀胱灌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膀胱灌注期间患者生活质量及出院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症状评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治疗,观察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风团、红斑症状积分较低,IFN-γ、IL-2较高,IL-4、IgE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