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凌北 《一重技术》2014,(1):58-62
以某60 MN油压机下横梁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影响下横梁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为同类设备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乘用车在盐城试验场进行整车可靠性、耐久性道路试验中出现的水箱上横梁开裂问题,通过对标其他车型水箱上横梁与大灯横梁搭接处的结构对比分析,及零部件配合间隙尺寸分析,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同时进行CAE仿真分析,再次通过整车耐久路试搭载验证优化后的结构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横梁结构设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梁龙门加工中心的刚度和强度性能;横梁结构中加强筋的设计与布局直接影响横梁的静/动态特性。基于有限元法对动梁龙门加工中心的横梁进行静/动态分析,获得了横梁在极端工况下的变形情况以及横梁结构的前六阶固有频率与振型。结果表明,十字形加强筋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因此将加强筋结构改成米字形,使横梁的变形量减少了20.265%,一阶模态频率提高了4.405%,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合理可行,为横梁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横梁最大工作载荷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大型切削机床横梁的最大工作载荷是着手开展横梁结构强度和刚度校验以及完善横梁结构设计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某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的横梁为研究对象 ,着重介绍极限进给量切削状态下该机床横梁最大工作载荷的计算方法。本文所涉内容对同类型机床横梁设计、强度及刚度校验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确定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动横梁的工作载荷是着手开展横梁结构强度和刚度校验以及优化横梁结构设计的必要前提。着重介绍了极限进给切削状态下该机床横梁工作载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和Pro/E的对接,在Hyperworks中建立了横梁的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并应用Radioss求解器对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到横梁在静载荷下的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静态分析的结果表明横梁的静态性能较好,验证了横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横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汽车驾驶室后横梁总成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汽车底盘的驾驶室后横梁总成进行了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静态下的最大应力与变形,在模态分析中则得到了后横梁本身的模型及安装了水箱、油箱后的模型两种情形下的前10阶固有频率,并研究了改变加强筋截面形状及厚度对模型的前10阶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9):1359-1364
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网络训练样本,在MATLAB中利用神经网络对有限元分析得出的样本数据建立了激光切割机横梁结构设计参数与各输出参数的非线性全局映射,利用模糊解法得到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并通过遗传算法对激光切割机横梁进行结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并与模糊解法相结合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可实现激光切割机横梁结构设计的优化,使得横梁的质量和刚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横梁的静动态特性对工件的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为获得具有较好静动态特性的横梁结构,在横梁材料、外部尺寸、壁厚、筋板厚度相同的条件下,仅改变筋板的类型,设计了四种横梁结构;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四种横梁的最大位移变形量和前六阶模态频率及振型;结果表明:V型结构横梁的总位移变形量最小,为27.6μm,一阶模态频率为102.2Hz,具有较好的静动态特性,是最优设计方案;为横梁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高档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横梁垂直进给箱进行失电制动结构设计,可以在伺服电机制动发生故障时,确保横梁升降进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部位材料余量过大、一些部位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以转移质量为核心的动横梁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方法是在对动横梁进行动静态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态分析和拓扑优化技术辨识动横梁结构中的冗余质量,并将其转移到动横梁刚度不足的薄弱位置,设计出在不改变动横梁装配尺寸的前提下具有较为均衡动静刚度特性的动横梁结构方案.通过对改进前后动横梁结构的动静态性能参数的分析对比,改进后动横梁前4阶固有频率平均提高5.53%,整体方向最大变形量平均减少7.33%,表明该结构优化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直线振动筛在使用过程中其横梁容易产生裂纹甚至疲劳断裂的问题,分析了横梁的结构特点及造成断裂的原因,针对性地从制造工艺与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对横梁进行了优化改进.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横梁后的直线振动筛故障率明显降低,大大减小了设备维修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横梁是龙门机床的主要承力部件,其结构和静、动态力学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为分析其结构设计是否满足机床的精度要求,以及筋板结构和布局形式对其静态特性的影响,文中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某型定梁龙门机床横梁进行静力学特性分析,计算了其最大静变形和最大静应力,分析了结构设计上的薄弱环节,然后对其内部筋板的结构和布局形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横梁的静刚度提高了12.89%,最大静应力降低了18.01%,显著改善了横梁的静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液压镦锻机前横梁结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液压镦锻机前横梁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实体单元,建立了前横梁的有限元模型和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依据结构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编制了相关程序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理想的结构参数,为液压机横梁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TRIZ理论对目标问题进行分析、融合,利用TRIZ理论的解决问题思路。计算机首先建立仪表板横梁模型,以有限元分析为手段进行虚拟模型网格划分,改变约束条件对仪表板横梁进行模拟运算,计算出横梁在发动机怠速时的一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应力分布等。参考分析结构,进一步优化仪表板横梁的结构设计。提高横梁的刚度和空间位置布置合理性,确保在高固有频率、高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轻产品结构的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180 0t压力机是轻型汽车车架生产的关键设备。由于多年的使用 ,压力机的主要受力部件上横梁沿螺栓固定槽口处产生了较大的纵向裂纹 ,随裂纹的扩大 ,镶在横梁上的成形模随之产生变形 (见图 1) ,不能正常工作。图 1 上横梁裂纹图  该横梁材料为QT6 0 2 ,外形尺寸为 16 50mm×130 0mm× 2 10mm ,重量为 2 .3t。若重新加工 1个横梁 ,大约需要 1个多月的时间 ,造价约 2 .6万元。现采取修复横梁的办法。结构设计中螺栓T型槽尖角是造成裂纹的主要原因 ,而加强筋厚度尺寸小 ,加强筋边缘部位圆角小及在较大力作用下 ,横梁产…  相似文献   

17.
贴片机横梁结构的动态性能是影响贴片机贴装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拱架式贴片机的横梁结构进行研究,根据载荷特性、电机动子直线运动特性和横梁运动特性,对横梁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横梁结构运动过程中最大形变为12.5μm,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基于正交惩罚材料密度法(SIMP)对横梁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和结构改进设计,改进后的横梁结构质量减少了8.2%,横梁运动过程中结构的最大形变为9.4μm,可以同时满足贴片机的使用要求和轻量化要求,也验证了拓扑优化方法的合理性,为横梁的进一步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龙门加工中心移动横梁承受滑座、滑枕等零部件的重量及自身重力的情况下产生弯曲变形,为降低横梁受力变形量和提高横梁静动态特性,采用两种方法对横梁进行优化设计。设计了8种横梁筋板结构及对横梁上导轨面悬臂支撑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横梁进行了静力学与模态特性分析,得到横梁结构总形变位移量和前六阶振型频率。结果表明,因横梁自重引起的变形占总变形的45.1%;"井"型结构设计最优,其总形变位移量降低了8.98%,质量减轻了329kg,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2.40%,具有良好的静动态特性;筋板结构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轻横梁质量上,上导轨悬臂支撑结构倾斜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小横梁弯曲变形上,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横梁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横梁加强板的结构分析,探讨了横梁加强板的3种工艺方案,通过Autoform分析,确定了落冲和成形的工艺路线,并对横梁加强板的成形模进行了模具结构设计和分析。横梁加强板为类似U形件,将其归纳为带翻边U形件,此工艺方案和模具设计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带翻边U形件。通过实践证明:该工艺方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重载大跨距横梁的弯曲变形问题,将有限元数值计算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横梁弯曲变形预测方法,通过预制补偿曲线辅助进行横梁弯曲补偿,提高横梁几何精度。首先,利用ANSYS分析软件获得溜板位于横梁一系列工作位置的变形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其次,通过在Matlab中编程调整网络参数,建立了满足误差要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预测横梁变形曲形;最后,对预制补偿曲线的横梁进行弯曲变形测量,实验表明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验数据较吻合,相对误差<15%,并且运行时间只需0.27 s。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横梁弯曲变形并进行补偿,为重载大跨距横梁结构设计与预制补偿曲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